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蜂子三叶委陵菜

地蜂子:别名:蜂子芪、山蜂子、软梗蛇扭、毛猴子、独脚伞、独脚委陵菜。

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三叶委陵菜PotentillαfreyniαnαBornm和地蜂子PotentillαfreyniαnαBornm,varsinicαMigo的入根或全草。

(1)三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长约25cm。主根短粗,似蜂腹,故有地蜂子之名,侧根较细。茎细长柔软,稍匍匐,有柔毛。基生叶具长柄,密被粗毛,三出复叶几无小柄,小叶片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两侧小叶较小,斜卵形,长1.5~5cm,宽1~2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钝齿,上面近无毛,下面脉上被有较密柔毛;茎生叶稀疏互生,与基生叶同形而较小,柄也较短。初夏顶生稀疏的聚伞花序,花梗长,被毛,具小苞片。萼及副萼均被柔毛;花冠黄色,直径1~1.5cm,花瓣5,倒卵形,长约5mm;雌蕊多数。瘦果卵形,黄色,无毛,有小皱纹。

(2)地蜂子:近似前种,其区别点在于中间小叶较宽,菱状倒卵形或菱状卵形,毛较密,边缘有钝齿,匍匐枝上的托叶为披针形或卵形,全缘或稀具裂片。

(1)三叶委陵菜:生于山坡灌丛,沟边湿地。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等省。

(2)地蜂子: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贵州等地。

秋季采根或全草,洗净,晒干。

①抗炎作用:地蜂子水煎液灌胃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地蜂子醇提液腹腔注射2ml/kg在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时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水煎液腹腔注射2ml/kg对棉球埋藏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60分钟时对热板致小鼠痛阈有明显提高。水煎液皮下注射2ml/kg、0.5ml/kg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地蜂子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②抑菌试验:三叶委陵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③其他作用;三叶委陵菜具有改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作用,具有良好活血作用。

苦、涩,凉。归肺、大肠、胃、肝经。

清热解毒,敛疮止血,散瘀止痛。适用于肠炎,痢疾,牙痛,胃痛,腰痛,胃肠出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出血过多,骨髓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骨结核,烧烫伤,毒蛇咬伤等症。

10~15g;研末服,1~3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敷患处。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地蜂子

地蜂子:异名:白里金梅、山蜂子、三爪金、铁枕头、三片风、地风子、三叶蛇子草、铁秤砣、蜂子芪、独脚伞、独脚委陵菜、地蜘蛛、三叶

翻白草、三叶蒲扇、三叶蛇莓、大花假蛇莓。

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三叶委陵菜和中华三叶委陵菜的根及全草。

1.三叶委陵菜PotentillαfreyniαnαBornm。

??多年生草本,高8~25cm,有纤匐枝或不明显。根分枝多,簇生。花茎纤细,直立或上升,被疏柔毛。基生叶掌状三出复叶,连叶柄长4~30cm;托叶膜质,褐色,外被稀疏长柔毛;小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锯齿,两面疏生平铺柔毛,下面沿脉较密;茎生叶1~2,小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叶柄很短,叶边缘锯齿减少;托叶草质,呈缺刻状锐裂,有稀疏长柔毛。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直径0.8~1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渐尖,副萼片5,披针形,先端渐尖,与萼片近等长,外被平铺柔毛;花瓣5,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圆钝,淡黄色;花柱近顶生,上部粗,基部细。成熟瘦果卵球形,直径0.5~1mm,表面有显著脉纹。花、果期3~6月。

2.中华三叶委陵菜P.?freyniαnαBornm.var.sinicαMigo.

与三叶委陵菜主要不同点是:本变种茎和叶柄上柔毛较密。小叶两面被开展或微开展柔毛,尤其沿脉较密,小叶片菱状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具圆钝锯齿,花茎或纤匐枝上托叶卵圆形且全缘,极稀先端2裂,花、果期4~5月。

苦、涩,微寒。

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主治痢疾,肠炎,发热,痈肿疔疮,烧、烫伤,口舌生疮,骨髓炎,骨结核,瘰疬,痔疮,毒蛇咬伤,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胃痛出血,牙痛,胸骨痛,腰痛,痛经,跌打损伤,咳喘,虚弱咳嗽盗汗。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敛疮止血。治骨髓炎,骨结核,口腔炎,外伤出血,蝮蛇咬伤。

2.《贵州草药》:治小儿白口疮,发烧,气喘,胸骨痛。

3.《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血,消瘰疬。治跌打损伤。

4.《湖南药物志》:止血,消炎。用于阴道流血,子宫出血,血崩,急性肠炎,疔毒。

5.《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凉血止血,消坚破结。

6.《贵阳民间药草》:治肺虚咳嗽喘息,跌打损伤,疯狗咬伤,腹泻痢疾。

内服:煎汤,10~15g;

???????研末服,1~3g;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撒。

1.治急性肠炎:

三叶委陵菜(三叶翻白草)根30g,樟树根3g,洗净切片,烘干研粉,成人每次3~6g,每日3次,小儿酌减。《湖南药物志》。

2.治骨髓炎:

三叶委陵菜根(捣碎)、大蓟根各15g。用水或

烧酒炖服,严重者连服3个月。另外用半边莲2份,榔榆根皮8份,捣烂外敷,每日换药1次。最后用本种全草或根捣烂外敷收口,痊愈为止。《浙江常用民间草药》。

3.治小儿白口疮:

三叶委陵菜(白地莓)3~9g,水煎浓汁,用布蘸汁洗患处。或取叶研末,加冰片少许,布包药末,蘸开水口含。《贵州草药》。

4.治妇女崩漏(包括子宫功能性出血)及产后出血不止:

三叶委陵菜鲜根30~60g,煎服;或干根研末1.5g,冲服,连服1星期。或配红孩儿15g,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5.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地蜂子9g,菊叶三七12g,白芷6g,羌活9g。研末,酒调服,每服6g,或水酒各半调敷患处。

(《四川中药志》年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8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