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十一辑

  我们的农大,美的不像话,而这些种类繁多的植物们更是为她的美锦上添花~

  哈喽小伙伴们~这里是农大植物王国的第十一辑!本期   白车轴草(学名TrifoliumrepensL)又名白三叶、白花三叶草、白三草、车轴草、荷兰翘摇等,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欧洲、非洲、中国。

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发达,茎匍匐蔓生,上部稍上升,节上生根,全株无毛。掌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基部抱茎成鞘状,离生部分锐尖。

其适应性广,抗热抗寒性强,可在酸性土壤中旺盛生长,也可在砂质土中生长,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世界各国主要栽培牧草之一,在中国主要用于草地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植物文化

  白三叶草适口性优良,为各种畜禽所喜爱,营养成分及消化率均高于紫苜蓿、红三叶草。在天然草地上,草群的饲用价值也随白三叶草的比重增加而提高。干草产量及种于产量则随地区不同而异。它具有萌发早、衰退晚、供草季节长的特点,在南方,供草季节为4—11月。全年产草量出现春高—夏低—秋高的马鞍形。白三叶草茎匍匐,叶柄长,草层低矮(表99—3),故在放牧时多采食的为叶和嫩茎,因而它的营养成分及消化率力所有豆科牧草之冠。其干物质的消化率一般都在80%左右。同时,随草龄的增长,其消化率的下降速度也比其他牧草慢,如黑麦草平均每天下降率为0.5%,而白三叶苹每天则下降0.15%。营养成分如表99—4、99—5。白三叶草在我国种植,第一年亩产鲜草—公斤,第二年亩产鲜草—公斤(四川雅安刈割4次,折合干草—公斤)在四川凉山海拔—米的地带及湖南一些地方亩产可达公斤以上。白三叶草的野生种与栽培种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已成为世界上较重要的牧草品种资源之一,世界上已建立了若干个白三叶草品种,并育成很多个白三叶草的品系,在畜牧业生产上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白三叶草多用于混播草地,很少单播,它是温暖湿润气候区进行牧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的理想草种之一。同时亦可作为保护河堤、公路、铁路沿线,防止水土流失的良好草种,也可作为运动场,飞机场的草皮植物及美化环境铺设草坪等。

  形态特征

  叶:掌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基部抱茎成鞘状,离生部分锐尖;叶柄较长,长10-30cm;小叶倒卵形至近圆形,长8-20(-30)mm,宽8-16(-25)mm,先端凹头至钝圆,基部楔形渐窄至小叶柄,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约13对,与中脉作50°角展开,两面均隆起,近叶边分叉并伸达锯齿齿尖;小叶柄长1.5mm,微被柔毛。

  花:花序球形,顶生,直径15-40mm;总花梗甚长,比叶柄长近1倍,具花20-50(-80)朵,密集;无总苞;苞片披针形,膜质,锥尖;花长7-12mm;花梗比花萼稍长或等长,开花立即下垂;萼钟形,具脉纹10条,萼齿5,披针形,稍不等长,短于萼筒,萼喉开张,无毛;花冠白色、乳黄色或淡红色,具香气。旗瓣椭圆形,比翼瓣和龙骨瓣长近1倍,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子房线状长圆形,花柱比子房略长,胚珠3-4粒。

  果、种:荚果长圆形;种子通常3粒。种子阔卵形。

  生态习性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尤其喜欢黏土耐酸性土壤,也可在砂质土中生长,pH值5.5~7,甚至4.5也能生长,喜弱酸性土壤不耐盐碱,pH值6~6.5时,对根瘤形成有利。

  光照:白车轴草为长日照植物,不耐荫蔽,日照超过13.5h花数可以增多。白车轴草喜阳光充足的旷地,具有明显的向光性运动,即叶片能随天气和每天时间的变化以及光源人射的角度、位置而运动。

  抗旱性:具有一定的耐旱性,35℃左右的高温不会萎蔫,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4℃,喜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繁茂,竞争能力强。

  分布范围

  原产于欧洲和北非,并广泛分布于亚、非、澳、美各洲。在中国亚热带及暖温带地区分布较广泛。在中国西南、东南、东北等地均有野生种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南各地均有栽培种,在新疆、甘肃等地栽培后也表现较好。

酢浆草

  酢浆草(学名:OxaliscorniculataL):又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酸咪咪、钩钩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自中国亚洲温带和亚热带、欧洲、地中海和北美。

酢浆草别名酸味草、鸠酸、酸醋酱,酢浆草属草本,全株被柔毛。中国广布,亚洲温带和亚热带、欧洲、地中海和北美皆有分布。根茎稍肥厚。茎细弱,多分枝,直立或匍匐,匍匐茎节上生根。叶基生或茎上互生;托叶小,长圆形或卵形,边缘被密长柔毛,基部与叶柄合生,或同一植株下部托叶明显而上部托叶不明显;全国广布。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亚洲温带和亚热带、欧洲、地中海和北美皆有分布。全草入药,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茎叶含草酸,可用以磨镜或擦铜器,使其光泽。牛羊食其过多可中毒致死。

植物文化

白色酢浆草是爱尔兰的国花,而且童军也以它做徽章。一般的酢浆草只有三片小叶,偶尔会出现突变的四片小叶个体,称为“幸运草”。传说如果有四片小叶的幸运草就能许愿使愿望成真,幸运草之所以特别,其实只是一种突变现象,所以幸运草纯粹只是突变而来的。

白色酢浆草是一种三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缓慢,但是大约每株当中,会有一株长出四片叶子。据奥勒冈州立大学植物及植病系教授亚伦李斯顿的说法,太阳的紫外线和肥料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是造成此类突变的重要原因。而去氧核糖核酸(DNA)发生错误也会造成突变,属于非外力因素。

许多国家确实都流传著四叶幸运酢浆草的传说,早期威尔斯的塞尔诗人相信白色酢浆草可以对抗恶魔。年,约翰梅尔顿爵士写到:如果有人在田间巧遇任何有四片叶子的草,就将会有好运降临。

爱尔兰国花“白色酢浆草”,是用来献给爱尔兰守护圣人--圣帕特里克的花朵。爱尔兰为了争取独立曾经和英国长期浴血奋战。因此,它的花语是——爱国。

形态特征

酢浆草是草本植物,高10-35厘米,全株被柔毛。

夹竹桃

  夹竹桃(学名:NeriumindicumMill.)又名红花夹竹桃、柳叶桃树、洋桃、叫出冬、柳叶树、洋桃梅、枸那,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产于印度、伊朗和尼泊尔。

  植物文化

  桃色夹竹桃的花语为咒骂、注意危险,黄色夹竹桃的花语为深刻的友情。夹竹桃的花有香气,花集中长在枝条的顶端,聚集在一起好似一把张开的伞,形状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其中红色是自然的色彩,白色、黄色是人工长期培育造就的新品种。

  传说中有个美丽的女孩桃,爱上了一个倔强的男孩竹,但是却受到了桃家人的反对将竹活活打死,桃伤心欲绝随着爱人一起,殉情自杀了,两人来到天堂后,上帝为之感动,说能够满足他们一个要求,桃说她一生最爱的就是美丽的桃花,而竹却倔强的想要保留竹一样的坚韧,从此世上就多了一种植物——夹竹桃,开着桃花一样的花有着竹一样的叶子。

传说中夹竹桃开始是白色的,美丽的公主喜爱种植夹竹桃,在自己的宫殿种满了夹竹桃。悲剧的开始源于美丽的公主爱上了自己的家臣,但是却遭受家族的反对,脆弱的公主选择了跟爱人一起殉情的。但是,家臣并不是真心喜欢她的,仅仅是为了利益,悲伤的公主知道真相后在自己心爱的夹竹桃下自杀了,一个人的血浸染了夹竹桃,而公主的怨念生成的剧烈的毒随着根茎生长,在人世间盛开着。

  形态特征

  常绿直立大灌木,高达5米,枝条灰绿色,含水液;嫩枝条具稜,被微毛,老时毛脱落。叶3-4枚轮生,下枝为对生,窄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叶缘反卷,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叶面深绿,无毛,叶背浅绿色,有多数洼点,幼时被疏微毛,老时毛渐脱落;中脉在叶面陷入,在叶背凸起,侧脉两面扁平,纤细,密生而平行,每边达条,直达叶缘;叶柄扁平,基部稍宽,长5-8毫米,幼时被微毛,老时毛脱落;叶柄内具腺体。

  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力不强,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可以露地栽植,但在南京有时枝叶冻枯,小苗甚至冻死。在北方只能盆栽观赏,室内越冬,白花品种比红花品种耐寒力稍强:夹竹桃不耐水湿,要求选择高燥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喜光好肥,也能适应较阴的环境,但庇荫处栽植花少色淡。萌蘖力强,树体受害后容易恢复。

  分布范围

  夹竹桃原产于印度、伊朗和尼泊尔,中国各省区有栽培,尤以中国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栽培;长江以北栽培者须在温室越冬。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

石楠

  

  石楠(学名PhotiniaserrulataLindl.),又名红树叶、石岩树叶、水红树、山官木、细齿石楠、凿木、猪林子、千年红、扇骨木,陕西安康一带称“巴山女儿红”。蔷薇科石楠属,木本植物,常绿乔木,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

  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花期4—5月,果期10月。圆形树冠,叶丛浓密,嫩叶红色,花白色、密生,冬季果实红色,鲜艳着目,是常见的栽培树种;木材坚密,可制车轮及器具柄;叶和根供药用为强壮剂、利尿剂,有镇静解热等作用;又可作土农药防治蚜虫,并对马铃薯病菌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种子榨油供制油漆、肥皂或润滑油用;可作枇杷的砧木,用石楠嫁接的枇杷寿命长,耐瘠薄土壤,生长强壮。

  植物文化石楠花最为人   在丹尼丁每年十月的阳春,石楠花开满了整个城市,这里的人都会举行石楠花节,石楠花还会用来作为祭奠释迦牟尼的忌日。它的花语是勇敢、孤独、庄重、威严。

  形态特征

  石楠(原变种),常绿灌木或中型乔木,高3-6米,有时可达12米;枝褐灰色,全体无毛;冬芽卵形,鳞片褐色,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中脉显著,侧脉25-30对;叶柄粗壮,长2-4厘米,幼时有绒毛,以后无毛。

花期6-7月,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10-1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梗长3-5毫米;花密生,直径6-8毫米;萼筒杯状,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阔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无毛;花瓣白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内外两面皆无毛;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顶端有柔毛。果10-11月成熟,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后成褐紫色,有1粒种子;种子卵形,长2毫米,棕色,平滑。

  生态习性

  喜光稍耐荫,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能耐短期-15℃的低温,喜温暖、湿润气候,在焦作、西安及山东等地能露地越冬。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2]生于杂木林中,海拔-米。

  分布范围

  产安徽、甘肃、河南、江苏、陕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日本、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棕榈

  棕榈(学名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又名唐棕、拼棕、中国扇棕、棕树、山棕,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中国、日本、印度、缅甸。

  植物文化本种在南方各地广泛栽培,主要剥取其棕皮纤维(叶鞘纤维),作绳索,编蓑衣、棕绷、地毡,制刷子和作沙发的填充料等;嫩叶经漂白可制扇和草帽;未开放的花苞又称“棕鱼”,可供食用;棕皮及叶柄(棕板)煅炭入药有止血作用,果实、叶、花、根等亦入药;此外,棕榈树形优美,也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

  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古典诗词中,常有蓑衣形象出现,而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它的材料便是常见的棕榈叶。棕草制品,古来有之。棕编属于叶编的范畴,它始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棕编综合运用草编、竹编中的一些编织技巧,通过撕、拉、绕、穿、刺等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蓑[suō]衣”史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人们已使用起雨衣。最早的雨衣为芒草所制,名“蓑“[suō],又称“蓑衣”。江南盛产棕榈树,多用棕丝编织蓑衣,称棕衣,也有称“棕蓑衣”。传说上古时虞[yú]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不但可避风雨,且可防猛兽。《明会典·计赃时估》:“棕蓑衣一件,三十贯。”可见棕蓑衣伴着人们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史了。

  形态特征

  乔木状,高3-10米或更高,树干圆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除非人工剥除,否则不能自行脱落,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

  叶片呈3/4圆形或者近圆形,深裂成30-50片具皱折的线状剑形,宽约2.5-4厘米,长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齿,硬挺甚至顶端下垂;叶柄长75-80厘米或甚至更长,两侧具细圆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

  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雄花序长约40厘米,具有2-3个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长15-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无梗,每2-3朵密集着生于小穗轴上,也有单生的;黄绿色,卵球形,钝三棱;花萼3片,卵状急尖,几分离,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花瓣阔卵形,雄蕊6枚,花药卵状箭头形;雌花序长80-90厘米,花序梗长约40厘米,其上有3个佛焰苞包着,具4-5个圆锥状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长约35厘米,2-3回分枝;雌花淡绿色,通常2-3朵聚生;花无梗,球形,着生于短瘤突上,萼片阔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状近圆形,长于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银色毛。果实阔肾形,有脐,宽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时由黄色变为淡蓝色,有白粉,柱头残留在侧面附近。种子胚乳均匀,角质,胚侧生。花期4月,果期12月。

生态习性

通常仅见栽培于四旁,罕见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米左右;在长江以北虽可栽培,但冬季茎须裹草防寒。

垂直分布在海拔-米,西南地区可达米。棕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温差。棕榈是国内分布最广,分布纬度最高的棕榈科种类。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性极强,稍耐阴。适生于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抗大气污染能力强。易风倒,生长慢。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日本、印度、缅甸也有。棕榈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西、广东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和浙江。从长江出海口,沿着长江上游两岸km广阔地带分布最广。

香樟

  香樟(学名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又名香樟、芳樟、油樟、樟木、乌樟、瑶人柴、栳樟、臭樟,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产自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

  产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

  植物文化

  本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及防风林。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如果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据科学家研究,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有防虫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杂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香樟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所以几乎不需要园丁喷洒农药。香樟树籽含有丰富的油脂,癸酸含量高达40%以上,属中短碳琏脂肪酸,有其特殊的生理和营养作用,利用樟树籽开发新的油脂产品正在研究之中。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常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事业单位,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工厂,道路两旁,广场、校园绿化颇为合适。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幼时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

  生态习性

  适应海拔高度在米以下,在长江以南及西南生长区域海拔可达米。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沟谷中,也常有栽培的。

  樟树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适于生长在砂壤土,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分布范围

  产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四川省宜宾地区生长面积最广。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沭阳、浙江、安徽等地。

云杉

 

  云杉(学名PiceaasperataMast.)又名茂县云杉、茂县杉等,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产自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与南部、到四川西部一带。

  云杉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及白龙江流域等地,稍耐荫,能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生长在海拔-米地带,云杉树干高大通直,节少,材质略轻柔,纹理直、均匀,结构细致,易加工,具有良好的共鸣性能。可供建筑、飞机、乐器(钢琴、提琴)、舟车、家具、器具、箱盒、刨制胶合板与薄木以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

  植物文化

  木材黄白色,较轻软,纹理直,结构细,比重0.55-0.66,有弹性。可作建筑、飞机、枕木、电杆、舟车、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松脂。根、木材、枝桠及叶均可提取芳香油。树皮可提栲胶。材质优良,生长快,适应性强,宜选为分布区内的造林树种。木材通直,切削容易,无隐性缺陷。可作电杆、枕木、建筑、桥梁用材;还可用于制作乐器、滑翔机等,并是造纸的原料。云杉针叶含油率约0.1~0.5%,可提取芳香油。树皮含单宁6.9~21.4%可提取。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叶入药。材质优良,供飞机、乐器及造纸、人造丝原料;树干可取松脂。

  形态特征

  小枝有疏生或密生的短柔毛,或无毛,一年生时淡褐黄色、褐黄色、淡黄褐色或淡红褐色,叶枕有白粉,或白粉不明显,二、三年生时灰褐色,褐色或淡褐灰色;冬芽圆锥形,有树脂,基部膨大,上部芽鳞的先端微反曲或不反曲,小枝基部宿存芽鳞的先端多少向外反卷。主枝之叶辐射伸展,侧枝上面之叶向上伸展,下面及两侧之叶向上方弯伸,四棱状条形,长1-2厘米,宽1-1.5毫米,微弯曲,先端微尖或急尖,横切面四棱形,四面有气孔线,上面每边4-8条,下面每边4-6条。

  球果圆柱状矩圆形或圆柱形,上端渐窄,成熟前绿色,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长5-16厘米,径2.5-3.5厘米;中部种鳞倒卵形,长约2厘米,宽约1.5厘米,上部圆或截圆形则排列紧密,或上部钝三角形则排列较松,先端全缘,或球果基部或中下部种鳞的先端两裂或微凹;苞鳞三角状匙形,长约5毫米;种子倒卵圆形,长约4毫米,连翅长约1.5厘米,种翅淡褐色,倒卵状矩圆形;子叶6-7枚,条状锥形,长1.4-2厘米,初生叶四棱状条形,长0.5-1.2厘米,先端尖,四面有气孔线,全缘或隆起的中脉上部有齿毛。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生态习性

云杉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生长缓慢,属浅根性树种。海拔-米地带,常与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紫果冷杉混生,或成纯林。

云杉系浅根性树种,稍耐荫,能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在气候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地带生长迅速,发育良好。在全光下,天然更新的森林生长旺盛。

分布范围

云杉为中国特有树种,以华北山地分布为广,东北的小兴安岭等地也有分布。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及白龙江流域、洮河流域、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域。

雪松

  雪松(学名Cedrusdeodara(Roxb.)G.Don)又名香柏、宝塔松、番柏、喜马拉雅山雪松,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产自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米地带。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它具有较强的防尘、减噪与杀菌能力,也适宜作工矿企业绿化树种。雪松树体高大,树形优美,最适宜孤植于草坪中央、建筑前庭之中心、广场中心或主要建筑物的两旁及园门的入口等处。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长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伟的树冠,此外,列植于园路的两旁,形成甬道,亦极为壮观。

  雪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坚贞不屈、傲立于世的姿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地位。雪松是一种具有阳刚之美,是刚强的象征,松树是中华民族的吉祥树,是长青的象征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历史中雪松在文人的心目中地位及其重要,有众多名家都以此作画以此作诗。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左右,胸径可达3米;树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片;枝平展、微斜展或微下垂,基部宿存芽鳞向外反曲,小枝常下垂,一年生长枝淡灰黄色,密生短绒毛,微有白粉,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淡褐灰色或深灰色。叶在长枝上辐射伸展,短枝之叶成簇生状(每年生出新叶约15-20枚),叶针形,坚硬,淡绿色或深绿色,长2.5-5厘米,宽1-1.5毫米,上部较宽,先端锐尖,下部渐窄,常成三棱形,稀背脊明显,叶之腹面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背面4-6条,幼时气孔线有白粉。雄球花长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2-3厘米,径约1厘米;雌球花卵圆形,长约8毫米,径约5毫米。球果成熟前淡绿色,微有白粉,熟时红褐色,卵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2厘米,径5-9厘米,顶端圆钝,有短梗;中部种鳞扇状倒三角形,长2.5-4厘米,宽4-6厘米,上部宽圆,边缘内曲,中部楔状,下部耳形,基部爪状,鳞背密生短绒毛;苞鳞短小;种子近三角状,种翅宽大,较种子为长,连同种子长2.2-3.7厘米。

  生态习性

  在气候温和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旺盛。要求温和凉润气候和上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喜阳光充足,也稍耐荫、在酸性土、微碱。海拔1-3米地带。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

叶阔叶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区。雪松喜年降水量~毫升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米地带。北京、旅顺、大连、青岛、徐州、上海、南京、杭州、南平、庐山、武汉、长沙、昆明等地已广泛栽培作庭园树。

白皮松

  白皮松(学名:PinusbungeanaZucc.)又名白骨松、三针松、白果松、虎皮松、蟠龙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产自中国北方。

  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山西、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均有栽培。为生于海拔-米地带。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植物文化白皮松古时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诸省。   

  植物文化

  古人对白皮松多有记载不同的古籍中有不同的称呼如栝子松、栝松、白松等也有的称油松而各地对白皮松也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如白果松、白龙松、白骨松、虎皮松、蟠龙松、蛇皮松等。中国古典园林中,松是植物运用最多的一种,大凡园林则必不少松。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对松有一种偏执的喜爱。《燕都游览志》曾记载“……堂前怪石蹲焉栝子松倚之。其右为曲廊有屋如舫曰太乙叶……”。明朝张著《白松诗》云:“叶装银长细,花芝井粉于。寺门烟雨里,混做白龙看。”吕初泰著《雅称》记载:“松骨苍宜高山,宜幽洞,宜怪石一片,宜修竹万竿,宜曲涧粼粼,宜寒烟漠漠”。古典园林中,北方皇家园林更将白皮松视为“银龙”、“白龙”,以体现统治者“艮古长青”的理想;而南方尤其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多因其“松骨苍”,树皮斑斓,具沧桑成熟之美,与文人墨客的情怀相契合,与山石、竹梅搭配更是含义深远。在现代,白皮松与长白松、樟子松、赤松、欧洲赤松一起并称为五大“美人松”。国外的林学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树种之一,称它“花边树皮松”,又称“神松”,在国内被誉为松树中的“皇后”。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有明显的主干,或从树干近基部分成数干;枝较细长,斜展,形成宽塔形至伞形树冠;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长大后树皮成不规则的薄块片脱落,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老则树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脱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内皮,白褐相间成斑鳞状;一年生枝灰绿色,无毛;冬芽红褐色,卵圆形,无树脂。针叶3针一束,粗硬,长5-10厘米,径1.5-2毫米,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或宽纺锤形,单层皮下层细胞,在背面偶尔出现1-2个断续分布的第二层细胞,树脂道6-7,边生,稀背面角处有1-2个中生;叶鞘脱落。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l厘米,多数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状,长5-10厘米。

球果通常单生,初直立,后下垂,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5-7厘米,径4-6厘米,有短梗或几无梗;种鳞矩圆状宽楔形,先端厚,鳞盾近菱形,有横脊,鳞脐生于鳞盾的中央,明显,三角状,顶端有刺,刺之尖头向下反曲,稀尖头不明显;种子灰褐色,近倒卵圆形,长约1厘米,径5-6毫米,种翅短,赤褐色,有关节易脱落,长约5毫米;子叶9-11枚,针形,长3.1-3.7厘米,宽约1毫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8-4厘米,宽不及1毫米,上下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1月成熟。

生态习性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

  幼时稍耐庇荫。深根性,寿命长,可达数百年之久。天然分布于气候冷凉的酸性石山上,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钙质土或黄土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范围-30℃-40℃,对于-30℃低温、pH值7.5-8的土壤也能适应。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生长不良,在排水不良或积水地方不能生长。对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污染有较强的抗性,生长较缓慢。

  分布范围白皮松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于山西(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米地带。

华山松

  华山松(学名PinusarmandiiFranch.)又名白松、五须松、果松、青松、五叶松、樟子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产于中国。

  球果幼时绿色成熟时淡黄褐色;种鳞先端不反曲或微反曲;鳞脐不明显。种子无翅,两侧及顶端具棱脊。主产中国中部至西南部高山。喜温凉湿润气候,不耐寒及湿热,稍耐干燥瘠薄。可供建筑、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针叶可提炼芳香油;种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植物文化

  华山松又名胡芦松、五须松、果松等,是松族中的著名品种之一。原产于中国,而集中产于陕西的华山而得名。古籍中多有记载,并列为“贡品”。《西山经》云:“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五代史·一行转》载:“郑遨闻华山有五粒松,因徙居华阴求之”。《寰宇记》曰:“唐时华州贡五粒松”。《癸辛杂记》谓:“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

  形态特征

  华山松是乔木,高达35米,胸径1米;幼树树皮灰绿色或淡灰色,平滑,老则呈灰色,裂成方形或长方形厚块片固着于树干上,或脱落;枝条平展,形成圆锥形或柱状塔形树冠;一年生枝绿色或灰绿色(干后褐色),无毛,微被白粉;冬芽近圆柱形,褐色,微具树脂,芽鳞排列疏松。针叶5针一束,稀6-7针一束,长8-15厘米,径1-1.5毫米,边缘具细锯齿,仅腹面两侧各具4-8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单层皮下层细胞,树脂道通常3个,中生或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稀具4-7个树脂道,则中生与边生兼有;叶鞘早落。子叶10-15枚,针形,横切面三角形,长4-6.4厘米,径约1毫米,先端渐尖,全缘或上部棱脊微具细齿;初生叶条形,长3.5-4.5厘米,宽约1毫米,上下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

  雄球花黄色,卵状圆柱形,长约1.4厘米,基部围有近10枚卵状匙形的鳞片,多数集生于新枝下部成穗状,排列较疏松。

  生态习性

  垂直分布中条山海拔0~m,太行山、伏牛山海拔0m以上,青海垂直分布海拔m。

  在气候温凉而湿润、酸性黄壤、黄褐壤土或钙质土上,组成单纯林或与针叶树阔叶树种混生。稍耐千燥瘠薄的土地,能生于石灰岩石缝间。

  阳性树,但幼苗略喜一定庇荫。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多在15℃以下,年降水量-mm,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0%。耐寒力强,在其分布区北部,甚至可耐-3l℃的绝对低温。不耐炎热,在高温季节长的地方生长不良。喜排水良好,能适应多种土壤,最宜深厚、湿润、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不耐盐碱土,耐瘠薄能力不如油松、白皮松。

分布范围

华山松产于中国山西南部中条山(北至沁源海拔0-米)、河南西南部及嵩山、陕西南部秦岭(东起华山,西至辛家山,海拔-米)甘肃南部(洮河及白龙江流域)、四川、湖北西部、贵州中部及西北部、云南及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海拔-3米地带。江西庐山、浙江杭州等地有栽培。

  农农的植物王国第十一辑就介绍到这里啦~小伙伴们是不是感觉意犹未尽啊?别担心!我农的植物种类繁多,数目巨大,后面还有很多种植物等你来了解!

  对了,如果你在校园里看到了精致的树牌们,别忘了拿起手机扫一扫哦~

  期待着和你下期相见~

往期回顾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一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二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三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四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五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六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七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八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九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十辑)

河南农业大学

hau

统筹监制:周红飞

责任编辑:张骐飞

图文编辑:?范妍妍

图文校对:王婉仪

????河南农业大学新媒体与音像发展中心欢迎您提供文字/摄影/视频/创意作品投稿邮箱:ihenau

.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
白殿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