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响总书记嘱托的这些事,三明人民做得

微视频《重访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

●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

●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

●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一棵古樟树的故事

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村头有棵古樟树,苍翠欲滴、亭亭如盖。

俞邦村村部(记者陈登达摄)

“老樟树有故事。”3月25日,老村支书俞广清说。

上世纪80年代,俞邦村地少人多、资源稀缺,村民生活穷困。有一回,村两委计划拓宽改造道路,却苦于“荷包扁扁”,经费不足。

有人给他们出主意:把村头那棵千年老樟树卖了!

“这棵古树,足足可以卖10余万元。”那人说,沙县青州镇有家樟脑丸厂,也生产樟脑油,若古樟树用来做原材料,再好不过。

那时,俞邦村村财收入不过几千元,10余万元无疑是笔“巨款”。

“卖还是不卖?”村两委讨论良久后,终于笃定了决心:不卖!

老樟树是俞邦村历史的见证。“不能靠砍树致富。”俞广清说。

老樟树虽然保住了,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俞邦村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且山林缺乏管理,在利益的驱使下,村后那片占地多亩的山林,偷砍盗伐之事频频发生。

“大木头砍去卖,小木头当柴烧,整片山光秃秃。”俞广清回忆。

“怎么保护生态?”村干部们绞尽脑汁。

村党支部征集民意后,制定出了保护生态“禁伐公约”:“谁偷砍木头,就要惩罚放电影一场、敲铜锣一次或者发放白糖饼5个”。

他们还动员家族有威望的老人,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先用村部高音喇叭广播宣传,再由村民小组长口头传达到各家各户,并组织专职人员巡山,广泛发动群众治理监督乱砍伐树木问题。

年复一年,保护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俞邦村村民不再上山乱砍滥伐,村后山山林得以修复,环境变美了,乡风也日渐文明。

“如果不是较早意识到要保护生态,哪有今天的美丽乡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昌松说,俞邦村作为我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森林覆盖率达74.52%,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目录的百年古樟树有26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俞邦村青山吐翠、流水潺潺,风景秀丽宜人。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沙县小吃第一村”赋能,引来一波波游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总书记说,要因地制宜选择乡村振兴产业,我们会记在心底,在鼓励村民做好小吃业的同时,开发乡村旅游资源。”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俞邦村考察,一声声关切的叮嘱,坚定了张昌松的决心。

村头那棵古樟树,仿佛听懂了一切,绿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作者:卢素平、黄宝琴、连传芳、许琰)

沸腾的茶乡

春暖花开,大地生机勃发。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武夷山春茶长势,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中国高山茶之乡的大田茶农们备受鼓舞。大田茶山热土一派繁忙,书写着又一季茶乡的美好故事。

“进行茶园改造是要改良茶叶品种,改善茶叶品质,进一步提高茶园的产量。”大田县屏山乡云雾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文杰说。这些天,郭文杰忙着对部分茶园进行改造,将老茶园里种植了十几年的铁观音,换成了金萱、金牡丹等台湾品种。拥有多亩茶园的郭文杰将对其中的亩老茶园“改头换面”,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标准的美人茶生态茶山。

为什么茶农热衷茶园改造?这缘于背后强大的支撑力量。大田县把美人茶列入县主导发展产业,出台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美人茶栽培技术规程,对茶园改造每亩给予元的补贴,鼓励茶农使用有机肥,改善茶园生态条件。今年以来,全县已改造提升茶园亩,完成品种改良亩。

用科技带动产业升级。赶着春天耕种好天气,陈春梅在家乡大田县吴山镇6亩的美人茶品种园里,种下了31个品种苗,并进行美人茶适制品种筛选试验。陈春梅在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读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乡耕耘美人茶产业,创建大田县敬天茶业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公司+合作社+茶农”多层次协同发展模式。去年,她的公司美人茶销量翻了一番,营业额超万元。陈春梅说,今年将进一步改进美人茶加工技术工艺,为家乡茶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茶乡处处唱欢歌。在大田县广平镇五龙山0亩茶园核心区内,茶园公园建设如火如荼。镇党委书记李序扶说,镇里前期投入万元,在茶旅深度融合上发力,建设茶事文化体验中心、茶艺馆、茶民宿、茶家乐、茶庄园等,全力做好“三明实践”后半篇文章。在大田县屏山乡,新引进的一家台湾茶企,正在进行美人茶集中加工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投入0万元,旨在用先进的烘焙技术制茶,同时进行茶饮料、茶食品等系列产品研发。屏山乡长柳书报到厦门招商,连夜赶回乡里,策划茶乡研学基地建设,提升大仙峰·茶美人景区品质,力求在茶园变景区、茶厂变展馆方面寻求新突破……一幅美人茶特色小镇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五龙山茶园公园在进一步提升建设中(林跃摄)

大田以“美人茶”为媒,牵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在茶叶机械、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屏山、吴山、前坪美人茶闽台合作示范基地,引进台商建立广平、梅山、湖美等闽台合作基地,带动更多百姓以茶致富。

樱花烂漫的大仙峰·茶美人景区(陈广程摄)

政府搭台,协会组织,企业唱戏。大田以三明出台生态茶产业发展方案,全力支持大田美人茶发展为契机,谋划筹备举办年国际茶日、开茶节、茶文化节、美人茶斗茶赛等系列活动,在北京、山东、福州、泉州等地举办专场推介会,打响“大田美人茶”品牌,让“林深水美茶香”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作者:颜全飚叶紫妍)

科技特派员制加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武夷山春茶长势,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成为今后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让“中国稻种基地”制种核心区建宁备受鼓舞。在建宁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一幅幅“人勤春早”的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尽情铺展。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建宁县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从基地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产业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制种农民职业化“五化”方面推动种子产业转型发展。去年,全县种子种植面积达15.2万亩、产量3.1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全国每10粒杂交稻种就有1粒来自建宁。

建宁溪口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去年,建宁县获批创建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第三个、福建首个以水稻种业为主导产业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笔为“福建省建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名。

走进产业园,LED大屏醒目地显示着建宁种子产业互联网平台实况。该平台由建宁禾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可为制种全产业链提供集成服务,使种业产业链连成“一盘棋”。

“种子买卖方可通过平台在线交易,种子经纪人还可线上指派制种农户……”建宁禾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仁晖说。

科技让产业插上创新翅膀。3月27日一大早,在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黄勤建正使用拖拉机打田,为接下来的印刷播种做准备。

黄勤建在用拖拉机打田

“现在种田非常轻松,都是机械化,不仅省时省力,还省钱。”黄勤建说,除了耕、种、收、防、烘外,他们还使用推广印刷播种和无人机赶粉技术。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一定要“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近年来,建宁县不断推进实施科技特派制度,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

3月的建宁,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的李忠才,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杂交水稻制种育秧的准备工作。

李忠才,建宁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高级农艺师。年,他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为山乡深处的水稻有机种植基地带来一阵“新风”。

前些年,溪源乡都团村想改变传统种植单季稻的模式,开辟有机稻种植的新路子,但有机稻和单季稻的种植技术有很大差异,新技术一直是个难题。

因此,在插秧、防草、排涝等关键时期,李忠才经常守在田边,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确保有机稻增产增收,为农户带去技术“全包服务”。

除此之外,李忠才还积极推广桔梗肥田、秋冬种紫云英、物理防虫等技术,实现有机稻原生态种植,提高优质米品质和栽培效益。

眼下,在建宁县,一批科技特派员围绕建宁县莲子、梨子、种子等特色产业,成功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有效加速了建宁县特色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全县70多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带动服务单位实施科技项目26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覆盖全县9个乡镇,服务的产业涉及全部行政村。

(作者:黄平柳文/图)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辑:林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8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