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是常见的儿科肠胃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虽然是很普通的小问题,但是不及时的治疗,对孩子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肠胃比较脆弱,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肠胃问题,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小儿腹泻要引起高度重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小儿腹泻的穴位敷贴方法。穴位贴敷治疗贴能很好的解决孩子的腹泻问题,而且是外敷药,十分安全。
穴位贴敷优点:1.途径直接,作用迅速。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
2.用药安全,适应症广。贴敷疗法是以透皮吸收发挥作用的药物,相比较于其它给药途径用药较为安全。
3.药源广泛,价廉效广。贴敷疗法的药物取材多较简单,成本低,收益高。且贴敷药方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疗效显着。
4.稳定可靠,副作用少。贴敷疗法是药物施于体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便于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
敷贴验方:1.敷脐方
组成:车前子1g、丁香1g、肉桂2g。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用时取2g置于脐上,然后以加热之纸膏药盖贴于上。每隔2天换药1次。
2.贴脐膏
组成:朱砂10g、樟脑10g、松香10g、明矾10g。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用时去黄豆大1粒,填于脐中,外用胶布或膏药封贴。
3.丁香荜茇散
组成:丁香30g、荜茇10g、胡椒5g、肉桂5g、吴茱萸5g、车前子(炒)20g。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用时取要末0.1~0.3g置于脐中,并以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
禁忌证:1.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2.颜面五官部位,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3.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4.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注意事项:1.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2.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5.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若出现情况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1.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2.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医院就诊处理。
3.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医院对症治疗。
绿手指纯中药贴敷绿色疗法
中药透皮技术,属于中医“绿色疗法”,采用中药制剂通过皮肤的渗透吸收,进入病变部位,达到整体调理目的。施药于皮肤九窍,通过反射、渗透、吸收及输送,快速实现局部效果与整体效应,避免了口服、肌注、输液等传统用药的弊端。
中医贴敷的优势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减轻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痛苦。
3.使用方便,可根据患者需要,随时给药或停药,无痛苦感觉,患者乐于接受。
4.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5.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6.改善患者体质,节约医疗支出。
7.降低医疗风险。
扫一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