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卷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m.39.net/pf/a_6169140.html

八年级语文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默写(18分)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2)纵我不往,?

(3)海内存知己,。

(4)坐观垂钓者,。

(5)写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答案:略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的意思(2分)

(1)日光下澈

(2)俶尔远逝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甲文中第二段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写水?体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

答案:6、穿透忽然

7、四周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极了,幽深极了。

8.侧面描写,体现水清澈、透明。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邓羌义勇(12分)

王猛①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觇②燕军形要,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邓羌请之曰:“成,大将也,宜宥③之。”猛曰:“若不杀成,军法不立。”羌固请曰:“成,羌之部将也,虽违期应斩,羌愿与成效战④以赎之。”猛弗许。

羌怒,还营,严鼓勒兵,将攻猛。猛问其故,羌曰:“受诏讨远贼;今有近贼,自相杀,欲先除之!”猛谓羌义而有勇,使语之曰:“将军止,吾今赦之。”成既免,羌诣猛谢。猛执其手曰:“吾试将军耳,将军于部将尚尔,况国家乎!吾不复忧贼矣!”

①王猛(年—年),十六国时期前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率军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②觇:看,偷偷地察看。③宥:饶恕,原谅。④效战:尽力作战。

9.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将军止(2)羌诣猛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期日中,及昏而反

11.邓羌“于部将尚尔”在文中具体表现在:

(1)“”;

(2)“”;

(3)“成既免,羌诣猛谢”。(3分)

12.请概括王猛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1.(1)(2分)停止。(2)(2分)拜访,谒见。

12.(3分)(王猛和徐成)约定时间在中午,(徐成)到了黄昏才返回。(后半句补充徐成1分,“期”字和“反”字要翻译各1分)

13.(3分)成,大将也,宜宥之羌愿与成效战以赎之严鼓勒兵,将攻猛(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14.(2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宽容大度(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

参考译文

王猛带领各路军马十六万骑讨伐燕国,慕容评驻军潞州,王猛进军和他对峙,王猛派遣将军徐成去侦查燕军。约好了中午回来复命,可徐成到了傍晚才回来。王猛生气,想要斩杀徐成。邓羌请求说:“现在敌众我寡,徐成是前军大将,应该宽恕他这次。”王猛说:“要是不斩徐成,军法的威严就不能够树立。”邓羌强烈请求:“徐成,是我的手下将领,虽然违期应该斩,我愿意和徐成一起作战立功用来赎罪。”王猛又不同意。邓羌生气了,回到了营寨,击鼓整军,打算攻打王猛。王猛看到邓羌率军杀气腾腾奔来,就一个人前去邓羌军中,他问:“将军你这是干什么?”邓羌怒气冲冲地说:“受诏讨远贼;今有近贼,自相杀,欲先除之!”

王猛认为邓羌讲道义而却很勇敢,就派人对他说:“将军停止,我今天就赦免他。”徐成得到了赦免之后,邓羌亲自来谢罪。王猛牵着邓羌的手笑着说:“我试探将军的。将军对于一个部下况且如此,何况对待国家呢!”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9分)

植物的窃窃私语

①植物会说话吗?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玛雅·辛普雷加对此表示肯定。

②植物说话和人类说话有本质区别:它们的窃窃私语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但是却常常能用鼻子闻到——樟脑球味、柠檬味、黑胡椒的辛辣味等由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就是植物们的语言,术语叫做“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BVOC)。它既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③更神奇的是,植物甚至也有“方言”——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间用自己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交流起来,比不同物种的植物之间的交流更高效,并且遭遇的虫害更少。

④那植物怎么“听”同伴的“话”呢?研究发现,植物通过气孔摄入的BVOC可以进入植物的新陈代谢。例如除虫菊在受到伤害时释放出的BVOC可以诱导相邻植株合成除虫菊酯,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

⑤面对如此“精准”的威胁,植物们也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当遭受植食性昆虫侵害时,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昆虫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一变,可能就不再对这个植物感兴趣了。

⑥与较为直接的抗虫途径相比,植物还有一种间接的防御手段。当植物的叶片受伤时,植物体会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的天敌——你吃我,我就把吃你的叫来,这样一来,那些植食性昆虫就不敢为所欲为了。聪明如植物,也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⑦在空气中,不同种类的BVOC有不同的“寿命”。一般而言,植物之间的交流需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到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相比之下,植食性昆虫的“窃听技术”就堪称一流了。研究表明,在富含臭氧的空气中,BVOC浓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几乎不会给植食性昆虫带来任何困扰——这实在让我们为植物们偷偷捏一把汗呀!

⑧尽管植物的“语言”我们人类听不懂,但这种“语言交流”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破解它们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理解自然。今后,在花园或林荫小道中散步的时候,你或许能以更动态、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那些不跑不跳不出声的植物们——说不定它们正欢快地小声聊着天呢!

13.第④段举除虫菊例子的作用是。(2分)

14.面对昆虫的威胁,植物们建立了两种巧妙的抗虫途径:(6分)

(1);

(2)。

15.第⑥段空格处最适合填入的是()(3分)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B.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16.以下内容中,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

A.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B.当植物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比例时,昆虫可能就不再对其感兴趣了。

C.植物之间的交流必须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距离内进行,且受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

D.尽管植物的“语言”人类听不懂,但破解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和自然。

17.以下语段应该插入第段和第段之间,理由是。(5分)

但是,植食性昆虫也会“窃听”植物的语言。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植食性昆虫也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植物。由于不同植物释放的BVOC的化合物成分比例有较大差异,植食性昆虫通过感知这些BVOC,就能从一堆“噪音”中准确地分离出自己熟悉而喜欢的“声音”,进而在万花丛中定位自己的美食并妄图饱餐一顿。

15.(2分)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1分)也说明了植物是如何听懂同伴的话的。

16.(6分)(1)(3分)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让昆虫对自己失去兴趣。(2)(3分)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的天敌。17.(3分)B

18.(3分)C

19.(5分)④⑤(1分)这段话说明的是植食性昆虫“窃听”植物的语言并准确定位自己喜欢的植物(2分)。这段话用“也会”是因为第④段有植物能听懂语言的基础(条件)(1分)。同时也是下文中“如此”的“此”字指代的内容,和下文建立了联系。(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1分)

老陆

①冬天的时候回清华,经过西南小区,还是那片红砖楼,灰头土脸的。想起老陆曾经住在这里的一栋,具体哪栋已经辨认不清了。自从出国,我再也没回去看过老陆,想到他已经不在了,心里很愧疚。

②做学生的时候,每周有一个晚上,我会骑着车,一手拎着琴,去找老陆上课。拜师的时候,老陆已经八十岁了,手抖得厉害,就连说话声音也有点颤。他刚毕业的一个学生向他推荐了我,胡吹了一通,说我感觉特别好,言外之意是技巧很烂。老陆听我随便拉了两段,说:“你的毛病很多,有决心改么?”“有。”“能保证练琴么?”“能。”“你拉的东西太难了,要改毛病就得退回去很多重学,能接受么?”“能。”“我从前在音乐室的时候教琴是不收费的,现在退休了,要收一定的学费。你是学生,我不按外面的标准收费,每月十块钱。”“好。”于是就进了师门。

③一开始我被往回退了三到五年,从最简单的维瓦尔第协奏曲开始重练,不准揉弦。“你的揉弦像痉挛,”老陆说,“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需要按照规矩重新练起来,用节拍器,每拍三个音、四个音、六个音、八个音,这样练上去,最后要达到能够任意控制快慢。”而我一切都言听计从。

④因为手抖的问题,老陆早就不拉琴了,教琴全靠嘴。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站在谱架旁指挥,激动起来就唱,恨不得帮你把情感表达到位。他的唱腔也是抖的,像幅度过大的揉音。教学计划蛮严格,每周的作业有音阶琶音、一首练习曲、双音练习,每阶段有一首协奏曲、一首小曲子、一首中国乐曲,老陆是严格按照业余考级标准安排曲目和基本练习的。每拉一首曲子,他就给我拷贝磁带,让我仔细模仿大师,练好后还会叫夫人弹琴跟我合伴奏。谱子也都是他给我,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弓法指法,首页的边角处往往还有音乐室的图章,有些甚至是手抄本的复印件,双音练习是他自己编写的,这些都是他几十年教学攒下来的资料,而我是最后一个使用者。

⑤前几天碰上当年乐队的首席,也跟老陆学过一小段,说:“老陆总在夸你。”我想,我水平那么臭,没什么可夸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听话,坚持练琴。在那样一个人人爱学习的学校,每天为挤出一小时的练琴时间,是要拼死拼活的,为此常得在熄灯后到走廊里自习,然后永远睡不够。

⑥这么学了三年,水平眼睁睁地爬升了。老陆不认为有补不回的基本功,只要坚持,他的信念在我身上再一次实践,他一定在以前的学生中实践多次了,但对于我这却是第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

⑦但考托福的季节来了,连最坚持练琴的学生也停了下来。老陆没说什么,出国他是支持的,他爱的音乐是西方过来的。我停练了两个月,告诫自己全副精力对付单词。但某日背单词的jiànxì突然听到收音机里放音乐,整个人像被烧着了一样。我再也忍不住,把琴盒打开,整个人就在发抖。于是放纵了自己,一口气练了九个小时,没吃饭甚至没喝水,最后手指真的痉挛了。这事我没有告诉老陆。

⑧考完托福,我回到了他的课上,接着做一名听话的学生。因为这段停练,我没能如他所愿开一场全校范围的毕业音乐会,只在音乐室开了一个小型的,跟乐队朋友合作几段狂欢了一下。老陆还是很认真地帮我准备了曲目,但是我没有录音留给他。临走时告别,除了客套话,也什么都没说。

⑨老陆,陆以循,外面的人尊称陆先生。据说,他曾是与马思聪齐名的音乐教育家,甚至琴曾经也拉得跟马思聪差不多好。我听了很吃惊。他学外文出身的,和钱锺书同班,和曹禺是好朋友,但是喜欢音乐,毕业后去日本学了小提琴演奏。回到母校,就改行当起了音乐教师,帮助成立管乐队、弦乐队,教了无数的学生,也培养了好几位著名音乐家。

⑩其实,我们当时学琴时的水平都是很差的,老陆心里明白-------他干了几十年,做的都是初级启蒙教育。他的教学法,如今回想,也未免僵化,他对曲谱的理解、对演奏范式的理解,都是十九世纪的。他没有教过我抠乐谱,从乐理上去理解曲子,只是让我听录音,这也不是好的方法。但是那几年,虽然相互间的对话屈指可数,却有一种东西,我明白,他也明白,我们共享。而这种东西,如今已经传到了下一代。如果老陆还活着,我多想带着孩子去看他,给他拉琴听。

?但老陆已经不在了。

18.看拼音,写汉字。jiànxì_______________(2分)

19.第②—⑥段中,,“我”跟老陆学琴三年,“听话”的具体表现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22.对本文“我”的情感概括最恰当的是()(4分)

A.表达了“我”对老陆的理解与认同之情。

B.表达了“我”对老陆的怀念与尊敬之情。

C.表达了“我”对老陆的愧疚与感激之情。

D.表达了“我”对老陆的宽容与迁就之情。

25.23结合本文主旨,谈谈对第⑩段中加点词“东西”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分)间隙

2.(6分)(1)老陆认为“我”毛病太多,让“我”退回去三、五年,重新学习,而我一切都言听计从。(2)老陆按照严格的教学计划来安排“我”学习的曲目和基本练习,“我”都照办。(3)老陆让“我”坚持练琴,“我”每天都挤出一个小时练琴。(答对任意两点即给分)

3.(2分)突出了老陆教学计划严格。(或:老陆是严格按照业余考级标准安排曲目和基本练习的)(或:强调老陆教学认真)

4.(3分)夸张(1分)表达了我在停练了两个月之后突然听到音乐时的激动(1分),突出了我对音乐的热爱(1分)。

5.(4分)C(2分)B

6.(4分)这里提到“东西”指的是老陆和“我”的坚持不懈的精神(2分),对音乐、对艺术深沉而不可改变的热爱与追求(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0—26题(13分)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该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23.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的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3分)

A.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24.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5.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26.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4分)

23.C

24.C

25.引用钱先生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26.不能,因为这三段从个人到家庭到政府,层层递进来论证中心论点。

三、名著阅读(10分)

(一)阅读《傅雷家书》一则,完成第27-30题。(10分)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27.《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2分)

28.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分)

刻骨铭心:

2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

(3分)

30.有关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

C.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

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至境。

答案:

27、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28、让傅聪不要把感触牢牢记住;

29、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控制情感是必要的,但过犹不及,要掌握好分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6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