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杜步镇石溪谢屋村
这棵年的古樟树见证了
这个村的历史沧桑
记录着谢屋村发展的历史
一直承载着全体村民的乡愁
在古樟树听当地人忆古谈今
“我们也为这棵古老的大樟树创造一个和谐美丽的新环境。”谢屋村村长谢申苟说:“如今,村民们最大的心愿是为这棵参天古树挂上属于它的‘历史名牌’。”
老樟树旁忆往谈今
村里有大小形状各异的樟树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这棵如同一把绿伞矗立在村庄中央的大樟树,属常绿大乔木,枝叶茂盛,冠大浓荫,树腰要五六个大人手拉手围绕方能抱住,笔直的主树干下分支了五条大小不一的小支干,被当地村民称为“五指樟树”,给谢屋村村民们“撑起一片天”。
5月12日,记者探访谢屋村在村干部和热心村民的“导游”下访古问今。
“我们太公(俗称)从江西迁过来时娶了丘屋村的太婆(俗称),太婆家人买下了这块地作为嫁妆送给太婆,他们在这里安家、开支散叶,因全村皆姓谢,故命名为谢屋村。”
“这棵樟树自我们太公从江西迁过来时就有了,随着历史的变迁,这承载了我们10代人的回忆”。谢屋村90多岁的老人谢带说,以前这个村子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樟树,由于时代的变迁发展,目前剩下为数不多了,“这颗古老的大樟树能够保存至今,离不开一代代子孙后代的细心呵护,我们要把这些古樟树保护起来,培养子孙后代爱绿和护绿的意识”。
古樟树旁还有一口古井。据谢带和老人说,村里10代子孙都是喝这口古井的水,“这井水冬暖夏凉,古樟树的根须生长漫过古井,浸泡过根须的井水尤为清甜,到现在我们还在喝这井水”。
据悉,这颗古樟树全身都是药材。老人谢带和说,早年间,村里的黄锡,丈夫早逝,留下3个小孩,黄锡每天一早就来到古樟树下捡樟树果,晒干后便卖到药材铺,日复一日,黄锡依靠樟树果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黄锡也得以享福。
樟树果
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
村子里有许多刚平整过的空地,那是拆除破旧泥砖房后腾出来的。谢申苟指着这些平整后的空地说,“以前到处是破旧泥砖房,拆除后村子打算进行规划建设。”
近年来,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给这些樟树换了新环境,使这些树重新焕发新春。“我们对古樟树进行了保护,你看的那株樟树就比以前更绿了。”谢屋村另一村长谢申海说。
年4月,谢屋村成立了由3名村民组成的村民理事会,理事会自成立之日起便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理事会章程,商议和处理村中大小事务,引导和组织村民多渠道筹资筹劳,开展村中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年,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池、巷道硬底化、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绿化美化、娱乐休闲场所、篮球场灯光、路灯等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达82.5万,通过了年第一期市美丽乡村验收,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谢屋村是阳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阳山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各地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整治提升,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文明蓬勃发展
谢屋村原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贫困人口较多,在杜步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建设美丽乡村振兴策略,该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村中的贫困人口也全部得以脱贫,村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是保障
墙壁粉刷一新,各类文明宣传画报尤为显眼,地面干净整洁,小孩们在娱乐玩耍,老人纳凉聊天,还有花草树木的点缀,走进谢屋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谢屋村现有31户人。这个只有一百五十多人的小村庄,平日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小孩,积极践行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友善。小孩子们一起玩乐、一起分享美食,老人们知礼亲善,邻里互助互爱,种种的点点滴滴,尽现阳山“守法、知礼、亲善”的新风尚。
该村的村民善良、勤奋,孩子读书用功,至今已成为教师的有16人,10人选择当兵报效国家;现有在读大学生2名,在岗教师8人;该村的篮球队去年还获杜步镇乡镇篮球赛季军等。
这些邻里和睦、“人才”辈出是谢屋村的“村风”,“我们争取把谢屋村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和睦、乡风淳朴建优良乡风发扬光大。”
古樟树见证村庄发展成长
五百年来
古樟树听风看雨,不老、不寂寞
一棵棵小树犹如子孙承欢膝下,
享受天伦
树边的门口塘已成为挚友,
见证彼此
装着村中的美丽故事,
任日月星辰更替
?..?~?.?~?..?..?~?.?~?..?..?~?.?~?..?..?~?.?~?..??.?~?..?~?.?..?~?.?~?..?..?~?.?~?..?..?~?.?~?..?END
编辑:阳山网
来源:阳山发布
点击图文阅读
▽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