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雾峰林家一个强盛家族的背影上,含老

台湾台中雾峰林家宫保第,即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这一支的“下厝”(也叫厦厝)部分修复的建筑,“”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一切,这是按原样修的,五落大厝,第四落因史料缺乏而空着,倒落了一个其大无比的庭院!我没见过如此宏大的闽南式建筑,或许板桥林家的“五落”可以与之比肩,但板桥林家五落已经自行卖掉,修了商业区,所以无从比较。

台湾修筑大厝,材料多半用“厦门红砖”,其实就是那时闽南讲究的烟炙红砖,听懂金门的朋友讲,金门现在修大厝仍然从大陆进口,而大陆的砖早就不如以前讲究了,所以这些重修的老宅,能反映多少原貌还是值得怀疑的。雾峰林家用的砖,看上去比金门好,不知是哪里烧制的?

很遗憾没有在之前来,现在看,总是有些隔膜。

这些细节应该是真实的。

大花厅与大戏台,这个“福州戏台”令人恍然进入时空邃道……

这个说明耐人寻味(以上图片摄于年2月1日)

漳州江东万松关,林文察殉难处(年9月摄)

林祖密的祖父林文察(有理)(-),在台湾的始祖是林石,祖籍福建平和五寨莆坪村。林石年到台湾。林石-林甲寅-林定邦(俗称厦厝),林定邦长子即林文察,林文察曾应召带领乡勇转战闽浙,“官至福建水陆提督”,年与太平军激战漳州江东万松关,重伤被捕,太平军侍王李世贤诱降未遂,以棉被裹其身,浇油活活烧死……清庭加赠林文察太子少保衔,所谓宫保第,是这条三十多岁的血性汉子用命换来的。

林文察其实是戴罪立功,相传他父亲林定邦“生性宽容喜乐,急公好义”,时常为闹纠纷的乡民“做公亲”,年在调解中被人杀害,年少的林文察为此进行了三年准备,训练乡勇,终于在父亲坟前手刃仇家林妈盛,然后自动投案,纠讼十年,戴罪转战闽浙,所谓“立功自赎”。

“伏刑是死,战死也是死,不如放手一博,或许有九死一生的机会……”(林义功《林祖密将军传奇》63页)

饱经战乱的漳州人为纪念林文察,在年请求为林文察建祠并修筑宫保第,漳州是大陆最早建祠并修筑宫保第的,比刘铭传在台湾奏请设词早多了,可惜前些年宫保第拆了……

稚嫩少年因复仇变成骁勇战将,林文察的传奇,够写一个长篇小说了。

林祖密父亲林朝栋(-),字荫堂,号又密,林文察长子。

鹿港及燕雾堡二十四庄民,感念林朝栋恩泽联名送牌匾(年2月1日摄)

一品夫人杨水萍两次寿辰全家福,上图鼓浪屿宫保第,下图台中雾峰宫保第

林朝栋世职骑都尉,官至兵部郎中,这个官是捐的,但林朝栋的赫赫战功,恐怕武状元也难望其项背。林朝栋曾因叔父林文明冤案奔走省府福州(当年台湾隶属福建)和京城之间,最终却不了了之……

年,福建巡捕岑毓英治理大甲溪,林朝栋和林五香,召集乡民数百人,自备粮饷,不花费公款,工程完成得又快又好,其后又应召募捐修大甲溪铁桥……

年8月,法军犯台,岑毓英了解到林朝栋善用兵,就把他推荐给刘铭传,林朝栋临危受命,自筹粮饷,与堂弟林朝昌带五百名乡勇到台北抗击法军……历经多次惨烈战疫。

在狮球岭一疫中,林夫人杨水萍“调家将与佃农乡勇计六千名子弟兵,亲自率领,是夜自台中北上驰援,晋见刘铭传,要求补充枪弹,御敌救夫。刘氏嘉其忠勇,装备悉应其所求。随后林夫人化装民女进入朝栋营地,告以援军已至,并约好:你从山上攻下,我从敌背攻上。当夜法军在如此内外夹攻下,死伤万余。天亮时,只见遍地陈尸,基隆港内血水染成一片红海,法军惨败,士气沮丧。此时奇袭成功,法军曾记载:巾帼英雄杨水萍扬威法兰西。此后,清廷封她为一品夫人。”(司马啸青《台湾五大家族》页)

简直太精彩了,所谓满门忠烈,原来并不仅仅局限于祖孙三代……从此法军败走台湾。之后林朝栋深得台湾巡抚刘铭传赏识,奉命抚番开垦,并维持地方安定,……用林义功先生的话说,他“秉性宽厚,大智内敛,而倾志于垦牧营实。他虽身披战袍,却坚守以战逼和,以抚止杀原则。”

刘铭传感念林朝栋“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精神,授予垦契,充许林氏在中部招佃力耕,并授于全台樟脑专卖权……甲午战争后,林朝栋“抗日不成,奉旨内渡”,退官隐居厦门,仍然从事樟脑业,之后转居上海,仍关心时局,郁郁寡欢,不久病逝。

林祖密(年-年)名资铿,字季商,号祖密、式周。林朝栋嫡长子。

林祖密与母亲合影,据说林祖密特别聪颖,“个性刚勇果断,处事精明能干,颇有祖父林文察大将之风,又传承其父林朝栋忠勇爱国,沉稳内敛之长。”(林义功《林祖密将军传奇》页)母亲杨水萍对他要求特别严,延请名师教学汉学诗文和韬略兵法,他12岁就随父亲四处征战,甲午战争后内渡定居漳州,鼓浪屿,年,父亲林朝栋在上海郁郁而终,年林祖密上京城承袭世爵,这年他28岁,正式挑起家族重担。

他经常往返台湾,处理家族在台产业,并密谋资助武装抗日。

辛亥革命之后,他对民国寄以无限希望,退出日籍,恢复国籍,将事业重心放在开发闽南的实业建设,他无条件支持孙中山,年,这位“闽南军总司令”,在漳州开办“闽南军随营军校”,应该是民国最早的军校之一。

闽南军随营军校第一届毕业生。

孙中山挺重视林祖密,他“先后历任粤军第二预备队司令、粤军第九支队司令、汕头警备司令、大元帅府参军、侍从武官、广三铁路监督、福建省水利局长等重要职务。”

其他官职倒也罢了,最后两个官职颇符合林祖密作为实业家的胃口。

有力度的、守法的实业家和有骨气的文化人一样,真正是民族的脊梁,林祖密当年支持孙中山是无怨无悔的,后来想退出政界,在故乡闽南发展实业,他是有气魄也有能力的,却被张毅暗杀了,一支民族的脊梁就这样断了,他的儿子们,一个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杀,两个在土改中被当作地主枪毙,前者是民族英雄,后者是实业家。

吊诡的历史:民族精英常常是被自己人摧残的,与外族毫不相干!

林祖密嫡次子林正传。林正传年出生于台中,12岁到福建,最初住漳州祖厝,后来一直住鼓浪屿,曾经就读英华中学,大学毕业后奉父命接管径口农场,学习垦牧经营……和林朝栋一样,林祖密对做官似乎不太兴趣,他志在发展实业,对这个嫡次子作特别培养。两年后林祖密被害,林正传和哥哥林正熊一心要为父亲报仇,兄弟俩参加北伐军,终于为父亲报了仇,北伐之后,继续经营农场。林正传常年住鼓浪屿,一度担任漳州税务局长,福建省银行漳州分行经理等,与严家淦关系相当好,年,林正传在福建省银行工作,和母亲、兄长林正熊(双目失明)及其他家人,历经千辛万苦撤回台湾,漳厦所有的产业荡然无存,祖父和父亲的重要文物,大部分也丢失……

《林祖密将军传奇》作者林义功,即林正传儿子。

年在鼓浪屿出生的林祖密五子林正亨,11岁父亲遇害,他和母亲郭玲瑜回台湾雾峰,年参加堂叔公林献堂创立的读书会,汉文基础深厚,“在艺术方面有特殊天份”,母亲鼓励他去南京投考美术专科学校,抗战爆发,“他突然改变主意,转向投考南京中央陆军学校”,毕业后从军抗日,年结婚后离开军旅,在漳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年再次参战,参加赴缅远征军,浴血抗日,身负重伤,抗战胜利后晋升少校军衔。

林正亨是抗日功臣,年带一些台籍军人返乡,事件后,他“因累积了一些与当局相左言论,年8月18日被捕,年1月3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枪毙,终年36岁。”(林义功《林祖密将军传奇》页)

海峡那边杀抗日功臣林正亨,海峡这边的实业家,在漳州经营农场的林正元(年生人)、林正恭(年生人),均以地主的身份被枪杀!

无言……

这是年12月摄于平和五寨莆坪的林家大祠

这是林祖密这一支的虎祠。

这是他们保存的书籍

里头有马英九和连战的题字……

(年12月8日初步整理,老照片来源《林祖密将军传奇》一书)

泓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f/7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