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是以腹内结块,或痛胀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积是腹内发生有形的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其势较重;聚是腹内有痞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其势较轻。中医内科的症瘕、痃癖、痞块等病,以及现代医学的腹腔内脏肿瘤和癌症,纠其临床症状表现,可归入积聚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湿蕴聚,以及久病体虚,黄疸、疟疾等疾迁延日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腹失和,气机阻滞,痰凝血淤,日久而成积聚。
本病的发生机理,尚与人体正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正气盛邪不可犯,正气虚则抗病能力不足,从而发生本病。
1、贴脐法:
腹部痞块(包括肝、脾肿块),胁下包块坚硬,推之不动,两胁胀痛,腹胀大,青筋暴露,胃纳减少,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细涩。
水红花或种子50克;阿魏30克;樟脑10克。
将水红花或其种子捣碎,水煎浓汁,加入阿魏、樟脑粉,熬稠成膏。
取药膏适量,将膏摊于厚布上,分别贴脐上和肝脾肿块处,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贴至脐部发痒时去掉膏药,待皮肤不痒时继续贴药。频贴频换,则痞块逐渐缩小而消失。
2、贴脐法:
腹中痞块,或胁下结块坚硬,表面不平,包块疼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力乏,舌边紫暗,有淤斑点,脉涩。
阿魏45克,雄黄30克,白矾30克,炮山甲15克,鳖甲15克,土鳖虫10克,木鳖子10克,面粉适量。
将上药共研细末,密封保存。
取药末适量加面适量,用温水调制成膏,敷于脐上和包块上,用腊纸、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若脐部奇痒难忍,可将药去掉,频贴频换。敷之大便增多时,即为药效表现。
3、敷脐法:
血痞,腹中痞块,包块坚硬,或胁下肿块,腹满刺痛,脐突,青筋暴露。
莪术、三棱、川芎、赤芍、当归各6克;米醋适量。
以上诸药研为细末,过筛密封保存。
取药末10~15克,用米醋调制成膏,敷于脐上与肿块处,腊纸、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推荐阅读:
感冒咳嗽哮喘中暑厥证痫症吐血胃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霍乱腹痛便秘黄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