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只为直接通过图片,语音,文字,视频或者间接传递心中的宇宙之爱,惊醒更多人的灵魂,觉醒更多人的生命,引领更多人回归真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法句经》有云:“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
人这一辈子,施善得善,施恶得恶,皆是定数。坚持布施,自然功德无量。
然而,很多人都认为,布施就是施舍钱。
佛陀告诉你,即使没有钱也可以做这3种布施,只要你坚持做,命运一定会越来越好!
0
眼施——多看别人的长处
寂静法师开示:看人优点是聚灵,看人缺点是收赃。
聚灵,是收阳光;收赃,是存阴气。
心里有阳光,才会感受到生活给予的阳光;心里是阴气,就会四下皆阴沉,生活常苦闷。
舍卫国里有一位清扫的妇人,从不懈怠。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的衣服总是不洁,百姓们一看见她就会远远地躲开。
可是,受万人敬仰的佛陀,却时常请妇人来聆听佛法,还鼓励她努力精进。
百姓们责问佛陀:“佛陀,那妇人实在是肮脏不已,您为什么要与她谈话呢?您难道不会憎厌她吗?”
佛陀很严肃地说道:“这名妇人,每日都在勤劳地清扫城市,况且她做事认真负责,态度还谦卑有礼,我们为什么要讨厌她呢?”
“你们虽然衣着干净,内心却因为骄傲无礼而充满污秽。”佛陀接着道,“外表的污秽容易清洗,可内心的污秽,却难以改换!”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憾事比比皆是,人人都有不足,无需苛刻。
多看他人优点,能给自己温暖。只看他人缺点,带给自己伤害。
眼布施,就是用善意的眼光,给人温暖。当你眼中皆是他人的长处时,就会发现生活充满了欢喜,每个人都会给你善意。
懂得与人相处,便会结识更多的善缘。
02
颜施——多以笑脸示人
《华严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心中的善意,体现在脸上。有时仅仅只是一个微笑,就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犹太人住在僻静的乡村里。
当地的居民对犹太人很不友好,但他仍然会对遇到的每个人热情地打招呼,并报以真诚的微笑。
这其中,有一个叫做米勒的年轻人,性格孤僻,面对犹太人的热情,十分冷漠,但犹太人仍是热情地向他问好和微笑。
如此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两人再次相遇时,米勒也淡淡地回了一声“早安”。
没过多久,战火蔓延。纳粹军队驻扎在村中,并且要将村中的“危险分子”送往集中营,那是一个绝无生还可能的地方。
村中的人依次从指挥官面前走过,绝望的犹太人看到指挥官的刹那,又习惯性地边笑边说:“早安,米勒先生。”
成为纳粹军队指挥官的米勒,低声回道:“早安。”
最后,这名犹太人和他的家人,安全留在了村中,保住了性命。
很多时候,往往只是一个微笑,就能将善意的种子根植于他人的心田,在不知不觉间,结下意想不到的善缘。
人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往往不会太差。
微笑,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它能传达善意,也能鼓舞他人。它很可能成为你人生困境的一盏指明灯,为你开启幸福之门。
佛家常说:种善因,得善果。
给人笑脸的本质,其实就是善。布施一个微笑,对方很欢喜,就会有好缘分,必有好果报!
03
言施——多说随喜赞叹的话
《菩提行经》曰:“与世亲非亲,悦颜先慰喻,如是常自制,心念恒不舍”。
意思是说,世人不论亲近与否,都应该鼓励宽慰人心,才能修菩提,得吉祥。
人生中,最易造恶因的地方,就是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本领,就是说话让人结缘。
理发师傅的徒弟正式上岗的第一天,遇到很多麻烦:
第一位顾客说:头发剪得还是长。
师傅笑着解释:“头发长,这叫藏而不露,显得您含蓄,符合您的身份。”顾客笑着走了离开。
第二位顾客又嫌太短,师傅笑道:“头发短人精神,让人看见您就亲切。”
第三位顾客理完发,吐槽时间太久了。
师傅边笑边说:“给‘首脑’剪头,自然要慢功夫!正所谓‘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啊。”
紧接着的第四位顾客就笑着说:“剪得很利索啊,就花了20分钟。”
师傅也笑着回答:“现如今,时间就是金钱啊,速战速决,才能赢得时间和金钱。”
收工后,徒弟沮丧地对师傅说道:“师傅,对不起,我一次也没有做对过,还让您一直帮我说话。”
师傅却笑着告诉他:“我在顾客面前说那些话,一是为了鼓励你,二呢,讨喜的话谁都爱听。所以这话,对顾客来说,是吉言;对你来说就是鼓励和鞭策。你以后一定能做得更出色!”
从此,徒弟越发刻苦学艺,技艺也日益精湛,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佛家有个词叫:爱语,指的是慈爱的语言、态度与表情。
有道是: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眨,严于斧钺(yuè)。
一句好话,可以使人心生欢喜,充满信心和希望。一句恶言,能将平生福报悉数折尽,前功尽弃!
爱语由心而生,是一种不需要花费金钱的布施行为。爱语,是以善意为种子,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口说爱语,能广结善缘;常修口德,就是在积阴德、攒福报,运势自然越来越好!
我们学佛、念佛,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舍去。
舍去愤怒,舍去刻薄,舍去自私。人这一生,皆在给予。
学会布施,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笑脸、爱语和尊重。
人生在世,要想事事顺心,就先学会顺他人心!
对一无所知的世界
走下去才会有惊喜
事在心上炼
心在事上磨
知行合一
顿悟成佛
…………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佛,菩萨,上帝与先知,而唯一存在的只有你,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及神佛菩萨,你本就是自己的“上帝”,只是你假装自己不是。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星光,豁然顿悟,大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行,只是妄想执着而不能见的。
有一次达摩的弟子遇到当时的印度国王—异见王,异见王说:如果你能告诉我佛是什么,我就放你走。
异见王问:什么是佛?
达摩弟子:见性是佛。王问:性在何处?
达摩弟子:性在作用。王问:若作用时何处出现?
达摩弟子:若现于世,当有其八。王问:何谓其八?
达摩弟子: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若见,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足,在足奔行,遍见时却如微尘信息,知者知是佛,不知者唤作精魂。
可见人心本来就俱足一切,只不过是尘世中的烦恼和私欲遮蔽了这颗心,禅宗修行过程就是还本来面目的过程。
禅宗的十六字精髓,道破修行千年玄机,极其宝贵。
精髓十六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性在何处?
在一家寺院,小和尚问师父:师父,我们的佛性在哪啊?
师父说:木头都有火性,你去柴房在木头中找火性吧,找到了火性,就知道佛性在哪了。
小和尚去柴房,把木头劈个粉碎,也没有找到火性。就急忙回禀师父:没找到啊。
师父说,你把木头燃烧就知道了。小和尚回到柴房把木头点着,熊熊的烈火燃烧起来。这时小和尚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佛性在何处?佛性在作用。佛性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
佛为觉者,在何处觉?在六根处觉,在眼为视觉,在耳为听觉,在鼻为嗅觉,在舌为味觉,在身为触觉,在意为知觉。这见闻嗅尝觉知,就是六根的作用呢。
修行就是摄六根,不外求,把握当下,那么时刻都在修行。
大德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动念不住相是大定。
陆象山曾说过“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心即是一面镜子,你想什么,镜子里就现什么相!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我们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的心就能主宰我们的命。
无心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佛说:“有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凡事不必刻意,顺其自然就好。
如果你刻意去修行,你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但如果你没有刻意去修行,那么开悟自在其中,而你做的也就是真正的修行。
当你刻意去坐禅,就会创造出“你”或“我”二元对立的现象,就会有分别和执著,烦恼就会加重。
如此一来,你就会把自己和坐禅分成两边,你在其中一边,坐禅在另外一边。这样,你与坐禅就会变成两回事。
当你能把自己与坐禅合而为一,那就会是青蛙的坐禅。我们常以为,青蛙坐着的时候才是坐禅,跳跃时就不是坐禅,这是极大的误解。
如果你明白“空性”意味的是一切总在当下,那样的误解就会消失。
实际上,没有特定的修行是真正的修行。
《心经》上说:“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心……”这个“无心”就是禅心,一切无不包含在其中。阿弥陀佛??
愿每一个看到此文的人都能当下见性,了脱生死,圆满人生,阿弥陀佛。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为了感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