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续一甲子的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奠定了一种难忘而深刻的博物展陈模式,景箱内的标本以古典的方式呈现,功能性的标签、卡片留下研究者的手工痕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标本唐制作的精湛标本。今天,“博物”成为大众关于科学与美的双重载体,从博物题材出版物的增长、博物馆展呈新手段或不同层次的自然课堂,都成为现代人重返自然,认识自我的新途径。在此过程中,标本唐家族也转换了思维方法,甚至默默推动着鸟类认知。
标本时间开始了
“人有荣誉之地就高兴,因为这里需要你。”——标本唐第五代唐庆瑜
年福州开埠,令唐春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肇始的中国博物学史率先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20世纪初,拉都胥辗从福州转迁调至上海,唐家第二代唐启旺及其兄弟与之同来。此后唐家一支落户上海,而由福州出发分散各地的族人皆有从事标本制作者,他们持续、密集地勤奋工作,共同完成着家族的使命。天主教信仰延续汇入了标本事业的传承,并在艰难的岁月中支撑着生命的信念。
标本唐第五代的唐庆瑜说,祖父落脚上海,为“亚洲文汇”制作标本是高兴的。“人有荣誉之地就高兴,因为这里需要你。”无论在哪个时期,唐家以勤快、灵巧地制作方法,数量极其可观。年亚洲文汇正式结束,连同徐家汇博物院藏品由上海自然博物馆接管,而标本唐家所制作的标本占自博馆24万件动物标本的九成以上。上海自然博物时期,唐家此时已至繁衍至第五代,自博成为另一个意义上的家。唐家后生依旧勉力祖业,标本尽皆为自博而作,家中从来不留也不做标本,直到退休。
标本唐父子。父亲唐兆魁(中),唐庆玮(右)、唐庆瑜(左)。
《中国科学美术杂志》(TheChinaJournalofScienceandArts)刊登上海博物馆开馆前的展厅。该馆即为今日之外滩美术馆。
对于制作标本,唐家最擅长的事业,究竟以何利器善事解剖、缝补、支撑、填充?
唐庆瑜提到那是“用钢锯磨成的刀”(解剖)、“用火灼成弯月形的缝衣针”(缝补)、“一把比医用镊嘴宽圆、身窄长的镊子”(整理或填充)、“一头纺锤形、一头扁而弯的铜条”(雕塑骨骼或填充)、“一个头为四方尖锥形的手钻”(制作标本台板、立架树枝钻孔)等。
我们看到那套工具。它简陋而忠心。唐庆瑜定然非常喜欢那个小手钻,木柄托因始终接触发力的掌心,已裂为两瓣,包浆油亮,他又用黑胶布把他们捆扎起来,收好,照用。这套工具跟着他也已经半个世纪了。
多代以来标本唐深究制作方法,家族成员常会就此争论,焦点多集中于“如何令标本看起来更加自然”。他们试图对欧洲标本剥制术“假模法”、日本标本剥制两种方法进行综合、改良。标本填充物则始终以中国传统材料为主:棉花、竹花、稻草、棕丝、椰丝等。凡植物纤维皆可填入。在干燥的情况下,加樟脑可保持标本内部经久不烂。
皮张防腐颇讲究。早期使用砒霜,后用明矾粉,将矿粉均匀揉搓于皮张,可保经久不烂。文革时期,上海自然博物馆跟苏联交换鼠类标本,俩鼠同柜,居间2公分。后苏联标本被虫咬啮损坏,唐家标本安然无恙。
皮张是附丽,填充物是灵魂。当他们填充时会注意到“动物的身体右转,腹部右侧肌肉会变大,左边肌肉趋平”类似的细节;制作鸟类“飞型标本”时会将义眼视线调整稍向下方。锱铢积累的技艺和实践虽然辛苦,但不乏生动。早年,家族的亲朋延续着结伴捕猎、打渔的气氛。“我们那时候顺着中山南二路一直到龙华苗圃,一路上都是荒山、野地。停下来挨着小浜口捉鱼,用网两边拦住,将里面的水烤干;有时也在水里放一个浅网,用竹竿啪啪敲击水面,鱼跳到网中,好的做标本,普通自家吃”,唐庆瑜说。
做标本,手势也极重要。眼前的唐庆瑜,顺从于自己手里的一把小镊子,被它牵引,手势轻轻起落,为那只巴掌大翠鸟标本整理羽片。胸口。颈项。翅膀。下层的白羽片不能漏出来,塞回到有青金色羽片的下方,像它生时模样。
唐庆瑜为翠鸟整理羽毛。
曾经的老自博展柜中,曾有一头秃鹫立于岩石上(岩石由树枝、石膏、麻袋布等着色而成),铺设绒草、苔藓、蕨类等小景观,力图展现具有自然栖息感的观赏经验,就是他与哥哥唐庆玮劳动的结果。借助网络,你会看到传统方法依然富有魅力——密尔沃基公共博物馆的景箱即是这种表现手法,那是现代标本剥制术之父卡尔·艾克利(CarlAkeley)的作品。“文革”中唐家被列入“十大案例”之一,磨难重极,唐庆瑜始终尽力将意志力和喜欢心合而为一。开蒙老师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顾仲华,曾照祖父唐仁官鸟类标本临摹用于苏州刺绣图样,后又跟着唐兆魁临摹,因唐庆瑜总是在边上看,开启师生缘。年至文革期间,唐庆瑜边练边画。年代,自博8小时工作外,坚持七年自晚上7点钟练笔至凌晨2点。
“就是练啊,就是个能练。”他喃喃道。
唐庆瑜为人谦逊,居室整洁调理,有一颗灵窍匠心。书柜顶上是他制作的小型鸟类景箱。
只谈论唐庆瑜制作鸟类标本景箱的娴熟技巧是不够的——玻璃匣是国画竖构图风格,翡胸鹦鹉立于枝干上。
唐庆瑜选择绘画,还来自标本制作面向的窄化。从祖父的朱鹮、父亲的虹雉,再到兄弟俩的大公鸡、拳蟹,既是标本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发生收缩,也是自然博物馆展示门类由高等生物向低等无脊椎动物展示扩充所需。年,祖父过世时说,“好好画图,把我们手上经受过的标本画下来,留给后人。”唐庆瑜不敢或忘。25年后,第一部画作出版。又30年过去,本书收录了唐庆瑜的作品。“对祖宗有交代了”,他说。
刊登唐庆瑜科学绘画的部分书籍,其中《彩图动物百科》是他十分重视的“所有在上海做标本或从事相关生物研究的唐家人”都参与的书籍。
标本制作的面向已变得越来越窄,唐庆瑜选择了科学绘画。他的绘画力图使动物皮毛栩栩如真,毫发毕现。
鸟类研究的思维转换
“当你从鸟类分类慢慢走向鸟类生态学研究的时候,就知道一只鸟被打落,自然就发生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鸟类和我们人类的命运。??识鸟的惊喜会被了解的深度所替代,继而从常识的普及如落脚点、食物、飞行样态走向生态保护意识的萌发。”——标本唐第五代唐思贤
同为第五代的唐思贤比唐庆瑜年轻20多岁。延续与革新从“标本唐”家族内部生发了。
唐思贤的父亲,第四代标本唐唐子明曾是上海师范大学标本室创建人,也是唐庆瑜的舅舅。年?年间,唐子明、唐子英参与了联合上师大、复旦与上海自然博物馆三家单位的《上海东部沿海地区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主要完成人员为虞快、孙振华等16位专家科研人员)将上海既有的鸟类标本作了系统整理论述。唐思贤大学毕业那年,原想报考医学,终因家族烙印,重新回到了家族传承事业的麾下。
唐思贤也曾制作动物标本,年出国交流成为其研究思考的转折。
“年代之前,我们的鸟类研究延续着此前的步骤:把鸟打下来,制成标本,在实验室研究里数羽毛,测量长度并进行物种分类。之后有机会到国外去做合作项目,发现他们全在望远镜里看鸟,识别、记录。我们就很好奇怎么可以这样?我就想还要不要再继续做标本?也许应该有意识上的更新。当你从鸟类分类慢慢走向鸟类生态学研究的时候,就知道一只鸟被打落,自然就发生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鸟类和我们人类的命运。”
年出国交流后,唐思贤开始在《动物学》课程上尝试用望远镜观察和识别鸟类取代实验室内的标本分类。
他开始在《动物学》课程上尝试用望远镜观察和识别鸟类取代实验室内的标本分类,学生们在清晨6点的华师大校园里逡巡,通过望远镜“观鸟”,做课程记录和研究。这是高校最早一批不再单纯的使用鸟类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认知的教学体验,成为华师大一景。
华师大校园里的鸟类,自年统计的50-60种至今已发现有80-90种。唐思贤和学生们在清晨6点的华师大校园里四处逡巡,举着望远镜“观鸟”,也变成了华师大一景。
唐老师翻阅鸟类图集,手中这本图集刊载的多为日本地区的鸟类。今天的鸟类图集已实现电子化。
唐思贤说,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包括鸟类观察的诸多偶然性,累积后发现的种类会有所增加。识鸟的惊喜会被了解的深度所替代,继而从常识的普及如落脚点、食物、飞行样态走向生态保护意识的萌发。当年的华师大学子对自然生境热爱延续在崇明东滩保护区、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监测中。
“一个优秀的观鸟者看到鸟,能迅速将它与熟悉的鸟类进行对比、归类,逻辑判断,比如大小、颜色(浑身黑色但有很鲜亮的红色羽毛的鸟,我们喊成‘红鸟’)、翅形、尾形、喙型,信息并置后范围缩小,再判断鸟的行为,比如鸣叫句段、落脚点,通过综合判断归纳起来就可以判断它是什么鸟。当然必须先有一个鸟类认知量,初期看难免云里雾里。”他认识越来越多的民间观鸟爱好者,各自方向不同但聊天时往往谈到“观鸟者团结在一起”的渴望。年后,大陆民间社团的审核流程复杂,唐思贤与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领导商量,在协会下设分会。年“上海野鸟会”成立,它还有一个更学术的名号“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鸟类专业委员会”。
唐老师手机里的“上海野鸟”APP,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林业局和上海野鸟会联合策划设计,目前已开放下载。
采访中途,唐思贤接了一个电话。“一个孩子的母亲打电话来说,她小孩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实习了。”他介绍起“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践工作站”。那股延续自年代刚开始工作时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热忱还在。“小孩子是容易被影响的。成年人不能一边说要保护野生动物,另一边又说这个野味好吃。现在大约有2万人来过工作站,也留下了?人孩子。”
上有生态国策,下有细致的科普教育。他希望把崇明东滩科普基地与工作站衔接,建立类似生态教室——不要让同学们兴头头来,吹过海风,只看到墙上知识,“让他们能接近滩涂,有观测平台,还可以采集样本。”
“生态教育是想做而一直没能做,意义比较大的工作”。生态教育有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救助:十多年前,唐思贤所在的研究团队在东滩调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一只倒卧滩涂的天鹅。有学生花了一小时徒步到外围把它抱了回来。口吐白沫的天鹅立即被送往当地卫生院,混合了药剂和糖水进行催吐,他们围着它折腾了一晚上,第二天派了两个人护送着前往上海动物园动物救助点。这只天鹅在第二年冬天,从崇明岛再次起飞——忆及这些,他非常开心。
杂志内页欣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