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字纸有什么重要意义让曾氏家训告诉你

敬惜字纸有什么重要意义?让曾氏家训告诉你

敬惜字纸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这一美德也反映在曾氏家训里。请看《石莲曾氏七修族谱》的记载。

夫文字所以载道,凡精旨微言,存故纸者悉原本五经,不独圣贤姓名赫赫已也。人家子弟或素无父兄长者讲明此义,遂至典籍不知爱护,甚至婢妾玷污,风雨毁伤,朽蠹于敝笥故箧中,难以枚举。不惟德行有累,书香恐亦渐歇,不忍言矣。岂知敬惜文字,实士大夫百行之一务,在父戒兄勉,凡片纸只字,俱以贵若金玉,遇邺架藏书则更随时检点,弗容稍有缺坏。试观王氏爱惜字纸之甚,便致尼宣入梦,有令孙来,异日光大门闾,王文正公遂发解南省,廷试皆为首冠,卒入相为名臣,彪炳史策。文字之感兆,非细故矣。所宜笃信力行,家门昌大,于此亦一助云。

文字是用来记载道理的,凡是记载在纸张上真知灼见的精微言论,都是来源于五经,不只是圣贤的姓名赫然记载于纸张上。有的人家向来没有父兄或年长德高者向子弟们讲明这个道理,以至于对于典籍不知道爱护,甚至于被奴婢玷污,被风雨毁坏,在老旧的箱柜里腐蚀,多的难以枚举。这样不仅仅妨碍了德行,书之清芬香气也渐渐消失了,真让人不忍言说。岂不知恭敬地珍惜文字,实在是为官者的行为规范之一。父兄告诫勉励子弟,凡是一页纸、一个字,都要看做像金玉一样珍贵,在藏书处更要随时检查清点,不容稍有缺失损坏。我们看到宋代王氏家族十分爱惜字纸,以致于王用之梦到孔子,说有贤能的孙子将降生于你家。以后会光大你家族的名声。后来王安石降生,长大后从江西老家应贡举合格,成为“选人”,至京参与礼部会试,均取得优异成绩,最终官至宰辅,成为一代名臣,彪炳史册。敬惜字纸的感召、预兆作用,不是微不足道的啊。所以应该坚定地相信敬惜字纸有好处,切实付诸实行,这对于家族兴旺也是一个助力啊。

古人为什么对敬惜字纸如此重视?这是源于对圣贤、对知识的虔敬之心。纸张上有圣贤的名字,记载的是古往今来的知识、真理,真能不珍惜?就像我们都知道孝敬双亲,怎忍让双亲受人侮辱、伤损?还有古代供奉在孔庙里的孔子弟子像,原本是塑像,而到了明代有学者提出,凭想象为圣贤塑像,做不到酷似其本人面目,这是对圣贤的不敬,并且塑像总有一天要被毁掉,而圣贤的塑像被毁掉,这不是对圣贤的不敬吗?所以,孔庙里的孔子弟子不能用塑像,而应改为木主牌位。结果,朝廷真的采纳了这一建议,所以明代以后,孔庙的孔子弟子皆为木主牌位。这体现了古人敬重某事物,敬重发自内心,像宗教般的虔敬。还有祭祀,祭神如神在,事死如事生,也是虔敬使然。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敬重人、物,就要发自内心,而不是受他人迫使、监督不得已而为之,即使无人时,也要发自内心主动去做。这种心态、做法,古人称之为“慎独”。比如不因为无人监督而违法乱纪、懈怠职守。至于这则家训所说的敬惜字纸能够带来好运之说,就难免有唯心主义色彩了,大家要明辨。

这启示我们要爱护图书。这一点鲁迅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鲁迅先生看书的时候,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当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要求我们敬惜字纸,节省每一张纸,提倡无纸化办公。

总之,敬惜字纸、爱护图书,永远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往期文章推荐阅读(点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儒学的正宗传人--曾子。

曾子生平。

曾子先世。

曾子孝道思想。

曾子修身思想。

曾子政治思想。

曾子圣迹--曾庙。

曾氏后裔迁徙发展。

曾子纪录片。

御赐圣裔统一行辈。

我姓曾我自豪,我骄傲!

山东嘉祥曾子:三省堂中有祖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x/10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