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综合探究五走进台湾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教材分析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省,经济上在亚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政治上也一直是中国的一大焦点,因此是中国地理不可缺少的一节。教材把它放在“沿海万里行”这一章,让人不会觉得唐突或刻意的强调,自然就遇到了它。前面十个沿海城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当在学习台湾省时,可省下不少的时间,这么一来教师便有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对台湾浅层产生从浅人深的认识。

教材在对台湾省内容的选取上别具匠心。教材选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与自然资源经济、主要城市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介绍都相当简练,而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可从教材中得到对台湾省较全面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扩大对台湾其他方面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搜集来扩大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运用角色扮演这一形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互动式的交流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考察团访问台湾省;整个活动部分学生搜集材料;部分学生介绍台湾概况;部分学生整理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对台湾的了解与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对祖国的热爱,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台湾省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不同地区的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程度不一样。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1: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板书: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2:台湾的位置与范围

.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①经纬度位置

位于北纬()—()度和东经()—()度之间,

地处()半球、()半球,

主要处于()带、()纬度

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

②海陆位置(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东临()洋,西靠()大陆,西隔()海峡与()省相望。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km。基隆离福州仅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③相邻位置

台湾在战略和交通上的重要性:

大阪航线;香港航线;马尼拉航线。

2、台湾的范围

找一找: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共多个岛屿。

看图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各相距多少公里?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明确台湾范围,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分析问题,明确台湾位置。)

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承上启下)

活动3:台湾的自然环境

1、台湾的气候

出示:台湾气温分布图;台湾年降水量线图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

归纳讲述: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热量丰富。

2、台湾的地形

出示:台湾地形图

找出岛内主要的山脉?平原主要分布在何处?

中央山脉,台湾山脉,玉山山脉;平原环岛分布

出示:台湾地形剖面图

思考:台湾地势特点?地势最高地区在哪?海拔大体为多少?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台湾的河流有何特点?

归纳讲述:(地形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山地为主,山地位于岛屿中部南北纵向排列,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其中西部平原较广。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活动3:认识台湾的特色——资源宝库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台湾的物产

出示:台湾物产分布图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为什么台湾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作物品种繁多?)

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归纳讲述:多山地的地形,湿热的气候,为多种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环境条件。

思考:从“奇特的银叶板根”能看出台湾的气候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台湾的蝴蝶种类多,量大,素有“蝴蝶王国”之称?

归纳讲述: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热量丰富

山地环境复杂,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生物品种多样且保存较好。

思考:1、指出台湾的水稻分布区、甘蔗分布区、林地分布区?2、作物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水稻分布区——沿海平原;甘蔗分布区——东西部沿海平原;林地分布区——位于中部、纵贯南北

找出台湾岛的特产,说说这些特产得益于哪些自然条件?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2、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3、台湾的旅游资源

展示台湾风光图片

4、台湾的人文特色(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思考:台湾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西部多于东部,平原地区多于山地)

思考:台湾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交通网络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西部平原地区)

(环岛分布、西部平原交通网络较稠密)

读一读:郑成功(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抗清名将,福建南安人。年,他率军登陆台湾,围攻荷兰总督驻地赤嵌城,击溃他们从南洋群岛派来的援军。经过八个多月的战斗,到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实行屯田,招来大陆居民去台湾开垦,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闽台一水之隔,习俗相似,方言相通,血缘相亲

泉州市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对台交流合作具有悠久历史。

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5、经济的发展(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思考:台湾岛在人口、交通网络、工业分布等差异?

(西部多,东部少)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38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当堂检测

1.填空

(1)台湾省位于我国,隔与我国省相望,由及、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地形以为主,其中最高峰是。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部,还穿过我国的、和三个省区。

(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的美誉,是最著名的树种。

2.选择

(1)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是()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2)台湾有“海上粮仓”之称,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A.台湾东部B.台湾西部C.台湾中部D.台湾北部

(3)台湾产业构成中()

A.第一产业最高B.第二产业最高

C.第一、第二产业为主D.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判断(1)台湾盛产各种水果。2)台湾树种丰富是因为台湾从南向北分布有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3)台湾的出口商品中农矿产品占很大比例。4.在填充图上填出:

(1)台湾附近海域、隔海相望的大陆省区、邻国。

(2)台湾主要城市。

答案:1.(1)东南沿海台湾海峡福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2)山地玉山(3)中南广东广西云南(4)亚洲天然植物园樟树

2.(1)B(2)B(3)D3.(1)×(2)×(3)×4.略

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和图册相应练习;

※活动与探究

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综合探究五走进台湾

一、台湾的位置与范围

①经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③相邻位置

2、台湾的范围

二、台湾的自然环境

1、台湾的气候

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热量丰富。

2、台湾的地形

地形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山地为主,山地位于岛屿中部南北纵向排列,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其中西部平原较广。

三、认识台湾的特色——资源宝库

1、台湾的物产

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水稻分布区——沿海平原;甘蔗分布区——东西部沿海平原;林地分布区——位于中部、纵贯南北

2、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台湾又有“东南盐都”的美称。

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铜

3、台湾的旅游资源

四、台湾的人文特色(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人口分布特点:西部多于东部,平原地区多于山地

城市主要分布:西部平原地区

交通网络的分布特点:环岛分布、西部平原交通网络较稠密

历史与文化渊源:

五、经济的发展(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工业分布:西部多,东部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n/6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