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6日,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了一项重磅消息,将含有可待因的感冒药品,正式拉入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的「黑名单」。
——导语
近年来
儿童安全用药标准越来越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修改了多份药品说明书
明确了儿童禁用或慎用
今年六月
人民日报整理发布了
多种儿童禁用或慎用药品
药
药
然而就在昨天(9月6日)
标准再提升!
含有可待因的感冒药品
进入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黑名单」
根据NMPA公布的消息,含有可待因感冒药的说明书都需进行修改:
和相关内容都修订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可待因为何屡屡上榜?
让我们来好好认识它
可待因成分,长期滥用会成瘾
吗啡这种成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是毒品。可待因和吗啡是“兄弟”,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
如果长期滥用这类感冒药品,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不恰当地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极度嗜睡、意识混乱、呼吸抑制,甚至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感冒药品是会明确标注可待因成分,但还有一些标注了罂粟壳、复方樟脑酊等成分的药品,也含有可待因、吗啡的类似成分,有类似副作用。
含有这类成分的感冒药物品种繁多,成分复杂,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列举,帮助大家辨别。
图片来自:丁香妈妈设计团队
儿童用药不可大意
让我们共同守护儿童的成长
儿童用药十大误区
01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02
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03
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04
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05
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06
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07
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
08
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09
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10
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大家都在看
▲7月份,慈溪消费投诉最多的是......
▲最怕资金链断裂?来!动产抵押登记“零跑腿”,轻松搞定融资难题
▲有一群人,日刷万步忙碌在全市家校园周边
部分文字素材来源:丁香妈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