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来袭,科学选择防暑用药

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已经到来,全国天气被高温和降雨占据,中央气象台也是连续多日同时发布了高温和暴雨预警信号。

同样是热,但是随着节气的不同,会出现两个叫法,在夏至之日(6月21日)以前,那是温,在夏至日以后,性质就变了,就叫暑了。

《黄帝内经》里面就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随着气温节节攀高,中暑、空调病、肠道疾病等各种健康问题将接踵而来。

三伏天“五病”

1.中暑

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很多人对于中暑都不以为意,一旦“中暑”变成了“热射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猛,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普通致死率可达50%-70%,如果是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死亡率高达80%。

2.心血管疾病

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集中于体表,造成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闷热的天气还会诱发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引起脑中风。

3.肠胃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繁殖快。特别是为了消暑,人们喜欢吃冷饮、冷食。稍不注意,这些食物就会损伤肠胃,诱发疾病。

4.感冒发烧

除了感冒发烧等呼吸道常见病外,肩周炎、颈椎病、荨麻疹等疾病,都是吹空调惹出的祸。

5.皮肤病

伏天湿热难耐,皮肤短时间内受到不同的刺激,导致皮炎、痱子、手足廯等皮肤病高发。

那么,夏季我们应该怎么科学防暑,健康度夏呢?

夏季养生贵在顺应天时,适量运动出汗,避免过度贪凉。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暴晒,外出注意打伞,高温环境少穿化纤类衣物,避免大量汗出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为防中暑,不少人都会准备各种消暑药,以备不时之需。市面上,防暑解暑类药物数十种,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科学选择防暑用药

  

1.风油精类(外用)

应用关键词:外用提神醒脑。

对于学生或上班族,将风油精涂抹于太阳穴、人中等处,可达到提神的效果。

  

但是,风油精含有樟脑等成分,因此孕妇、3岁以下儿童禁用;且在出汗时不宜使用,因为芳香剂这些成分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

  

2.十滴水类(内服)

应用关键词:突发中暑后恶心,短暂急用。

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等症。但十滴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樟脑,就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不适宜长时间服用,更不适合婴幼儿及孕妇等敏感人群。

  

3.藿香正气液(内服及外用)

内服关键词:中暑预防、解暑、暑湿感冒头晕、空调病、胃肠不适(腹痛、腹胀、腹泻)。

外用关键词:湿疹、痱子、蚊虫叮咬、日光性皮炎等。

藿香正气液,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藿香正气散,千百年来,因其配伍精妙,功效卓越,一直是医家圣方、病家圣药,被誉为“千古去湿第一方”。

用本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以“正其不正之气”使气机通畅,各种症侯则可痊愈,故以藿香正气命名。

  

特别提醒:防治小儿痱子,藿香正气液的使用方法:每天2-3支,放入洗澡水中,泡浴10-15分钟,对防治小儿夏季痱子疗效确切。

  

此外,藿香正气液,因不含酒精,不含刺激性药材,不含糖,口感好,吸收快,所以特别适合婴幼儿、中老年人、驾乘人员、高空作业人员、糖尿病人群饮用。

  

4.藿香正气水类(内服及外用)

应用关键词:中暑头晕;胃肠道不适。

藿香正气水,功能主治与藿香正气液类似,但生产制备工艺完全不同,适用人群差异很大。

首先,驾乘人员驾车禁用:因为藿香正气水,系含酒精的制剂;

其次,正服用头孢类消炎药的人群禁用:因藿香正气水里面含有乙醇,乙醇与头孢联用会出现中毒。

第三:婴幼儿及孕妇人群慎用:因藿香正气水口感辛辣,对胃肠刺激大。

  

5.仁丹(内服)

应用关键词:中暑后头晕

 

仁丹功效是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但是,仁丹中含朱砂等毒性物质,所以,老人、小孩慎用,孕妇禁用。

  

6.金银花露(内服)

应用关键词:热毒口疮

金银花露是一种治疗暑湿类疾病的非处方药品,而并非是像可乐绿茶等饮料,人们不可随意饮用。成人一般每天不宜超过毫升,儿童每天不宜超过毫升,连续服用不宜超过1周。

因为金银花露的主药金银花,性寒,易伤脾胃,老人、婴幼儿等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此外,金银花露,还含糖,糖尿病人不适宜。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n/2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