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成分,根据里面的成分可以大致了解精油的功效。以下介绍精油含有怎样的成分,以及具有怎样的功效。
1.单萜类(Monoterpene)
大部分的精油都含有单萜类,它是精油中含有量最多的成分。具有化瘀血、抗病毒、消炎、镇痛等作用。有代表性的是柑橘系里含有的柠檬烯(化瘀血),茶树中含有的萜品烯(抗病毒,消炎),柠檬烯等含有的月桂烯(镇痛作用)。此类精油是无色流动性液体,具有香味淡、挥发性强等特点。因为在低温下易氧化,所以要在阴凉避光处保存。
2.倍半萜类(Sesquiterpenes)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德国洋甘菊等中含有的母菊(Chamazulene,有消炎和抗过敏作用);依兰和薰衣草中含有的亲核蛋白(karyopherin,有镇静和阵痛作用);法尼烯(Farnesene)、没药烯(Bisabolene)等。倍半萜类的挥发性比较弱并且香气很重,因此在调和的时候用量要小。
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的母菊薁(Chamazulene)
倍半萜类的母菊(Chamazulene),不存在于植物当中,而是在蒸馏后产生,呈深蓝色,由于它以药效之高而闻名,被用于治疗胃炎的药物、眼药、漱口液等很多的药物和化妆品中。
3.单萜醇(Monoterpenealcohol)
属于酒精类,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感染、提神等作用。代表性植物有玫瑰中含有的沉香醇(芳樟醇)、茶树中含有的抗菌性强的萜品烯-4-醇。其他还有香茅醇、胡椒薄荷醇。
4.倍半萜醇(Sesquiterpenealcohol)
属于酒精类,具有很强的消炎、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力作用,存在于特定的植物中。含有倍半萜醇的代表性物质有玫瑰中含有的法呢醇、德国洋甘菊等含有的没药醇、白檀木中含有的α-白檀油烯醇。
5.酚类(Dhenols)
在功效方面,它的优点是有抗菌、增强免疫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属酸性,对皮肤的刺激很强,如果大量使用会危害肝脏,因此使用时需要慎重。具代表性的是有辣香味儿的香芹酚、草香味儿的百里香酚、依兰等含有的刺鼻香气的丁子香酚等。
6.醛类(AIcdehydes)
特征是有刺鼻的香气、容易氧化。因为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功效是具有使中枢神经安定的镇静作用、消炎作用、抗真菌作用、降低血压作用等。最具代表性的有橙花醛、香茅醛、香叶醛等。
安全、便捷的含有酒精类的精油
酒精类精油主要分类为单萜醇(lMonoterpenealcohol)和倍半萜醇(Sesquiterpenealcohol)。它们都有着柔和的香气并且毒性较低。特点是对皮肤的刺激比较小,儿童和老人也可以放心使用。酒精类精油是构成玫瑰、薰衣草、天竺葵、茶树、橙花等的主要成分。
7.酯类(Esters)
具有解痉、镇静、抗真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特点是对皮肤的刺激性小,是可以放心使用的成分。酯类是薰衣草、橙叶的主要成分。具有代表性的有乙酸芳樟酯、乙酸香叶酯、乙酸苄酯、欧白芷酯等。
8.酮类(Ketone)
具有溶解黏液、镇痛、镇静、刺激神经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有茉莉酸,薄荷酮、樟脑、侧柏酮等。大多对神经有一定毒性,使用时要少量并避免长期使用。
9.氧化物类(OXide)
具有代表性的是1.8按叶素,是按树和迷迭香中含有的成分。有很好的祛痰、溶解黏液、提神的作用,因此常用于调整呼吸系统的不适症状。有时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使用时要注意。另外还有没药醇氧化物、山道年等。
10.内酯类(Lactone)
是存在于采用压榨法萃取的柑橘类精油或一部分纯精油(Abs.)中的成分。主要功效是溶解黏液作用和刺激神经作用。对皮肤有刺激性和光敏作用,并且对神经有一定的毒性。具有代表性的是土木香内酯、苯酞、香豆素、佛手柑内醋等。
具有强烈光敏作用的佛手柑内酯
佛手柑精油里含有内酯类的佛手柑内酯。佛手柑内酯被认为即使是少量也有很强的光敏作用。使用了高浓度的佛手柑精油的皮肤受到日晒,会被强烈日光晒伤形成色斑,要充分注意。最近出售的佛手柑精油中有些已经去除了佛手柑内酯成分。
注:本文章最终归属权为方圆名妆体验馆所有,请勿转载!
桥口玲子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