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光疗吗 http://m.39.net/news/a_9084078.html
一、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2.露: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3.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4.雹: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小水珠遇冷凝固(放热)成小冰球,小冰球受热融化成水再与小冰球结合,如此多次循环而形成的。
5.冰:水凝固放热形成。
6.雪: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9.雾淞:水蒸气直接凝华(凝固)放热形成。
二、下列现象中的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水壶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三、生活中的热现象
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升华(吸热)
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汽化(吸热)
3.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蒸发(吸热)
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钨丝先升华(吸热)后凝华(放热)
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钨丝升华(吸热)
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成小水珠,后又汽化(吸热)成水蒸气。
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成小水珠,后又汽化(吸热)成水蒸气。
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升华(吸热)
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蒸发(吸热)
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为了防止冷的镜面放入人口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使镜面变得模糊不清。
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升华(吸热)
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14.下雪不冷,化雪冷。
答: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而形成的,由于凝华和凝固都是放热过程,所以感觉不冷,而雪融化是吸热过程,所以感觉冷。
15.霜前冷,雪后寒。
答: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而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霜前的气温要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能放热而凝华形成霜;下雪后,在雪的熔化或升华过程中都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下雪后,室外的气温会很低。
四、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答: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所以看不到,而离壶嘴一定距离处温度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便烧坏了?
答:烧水时,水沸腾后保持沸点不变,在1标准大气压下,只能达到℃,而锡的熔点是.9℃,达不到锡的熔点,所以壶烧不坏;不装水时,壶的温度一直升高,很快便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答:凉水碰到热馒头时迅速汽化,在手和馒头间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答:油的沸点远远高于水的沸点。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答:水落在热油锅里时,锅内温度早已超过了水的沸点,水立刻汽化成水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且水比油重,在锅底的水化成水蒸气要跃出水面,引起剧烈振动,发出响声和爆炸,溅起油花;当油落到沸水锅内时,锅内沸水的温度低于油的沸点,且油飘在水面,汽化后可以直接跑到空气中,所以不会出现爆炸。
7.℃的水蒸气比℃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答:℃的水蒸气烫得厉害,因为℃的水蒸气比℃的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程。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因为0℃的冰比0℃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更严重,为什么?
答:烧开的油烫伤更严重,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答:锅热得发红温度过高,滴入的水迅速蒸发,水蒸气将水滴托起,使水滴与锅接触的面积减小,蒸发减慢;而滴入热锅里的水在流动,与锅接触的表面积增大,蒸发加快,所以先干。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并没有停止加热,只是暂时止住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停止加热,是彻底止沸。
12.“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凝固,凝固时向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融化,晶体融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用思维导图学物理』读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系列丛书,我被深深的震撼,它太强大,几乎无所不能!我欣喜于了解到它并迫切的想把它介绍给我的学生们!
现在我的学生很多已经可以很好的利用它,并用它来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而且他们觉得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一直使用它。学会它真的太好了!
基于此,我开设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