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刘文斌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691.html
十年前,一棵几度被判“死刑”的多岁老樟树,在景宁、龙泉两地的接力救援中,成为最年长、最幸运的“移民”;如今,它在多公里外的“新家”落地生根、吐露新芽,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春”。
大树底下好乘凉。在龙泉市西街街道宫头村村头,一棵有着多年树龄的老樟树挺拔而苍翠。
“你们快来看呀!老樟树又吐了不少新芽!”47岁的叶建忠喜出望外!绿荫底下,他带着14岁的双胞胎女儿,围着老樟树转了又转、看了又看。
“十年了!真是不容易!”叶建忠68岁的父亲叶正春,意味深长地说。在这一家三代人看来,这棵老樟树早已成为他们家的一员。
叶建忠是龙泉当地远近闻名的园艺人。年,因滩坑水电站建设需要,这棵老家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渤海镇渤海村的老樟树,随时要被淹没。当时,他与正四处为老樟树寻找活路的村两委一拍即合,以23.8万元的价格成功竞拍,成为老樟树的新主人。
这棵老樟树的命运,是在一群人的努力下改写的!老樟树历时两天一夜,横跨公里,赶在库区蓄水之前,在宫头村安了“新家”,受到了贵宾般的礼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仅在拯救一棵树,也在唤醒更多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回首这十年,叶建忠满脸幸福地说:“这棵老樟树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所有爱树的人!”
生死抉择滩坑水电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省“五大百亿”工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将带动数万名库区移民下山脱贫,渤海村就是需要移民的村庄之一。
从年起,村民陆续迁出。他们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东西,可最后却发现有一件东西带不走,那就是村口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樟树。老樟树高27米、胸围8.6米,树冠展开面积近千平方米!
老樟树呵护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繁衍生息,也见证着村子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对老樟树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村里未成年的孩子,都会被父母带到老樟树跟前祈求健康平安。
人走了,老樟树可咋办呢?其实,早在年,相关部门就同意当地按实际工程和移民搬迁进度,采伐一批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名木古树,而这棵老樟树也赫然在列,这等于是给老樟树判了死刑!
今年85岁的陈舒,退休前是当地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这棵老樟树,就在卫生院旁边。他回忆说,为了保住这棵老樟树,当时村民们想尽了办法。一封全村人恳求移植老樟树的报告,曾经一直送到省级林业部门。报告以非常焦灼的口气这样写道:“难道忍心让它毁于淹没区吗?……我们将要离开库区,心急如焚!”
时任村委会主任张士岳回忆说,当时,林业部门曾派人多次到村里进行实地考察。但即便是再资深的专家,对于这样一棵老樟树的移植,心里也没有底。整个移植工程,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并且移植成功后的保护工作也相当繁琐,费用需要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这对当地来说显然是一个难题。
此后,村两委决定将老樟树向社会公开出让,只要能让它免于被水淹没的命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这便是最让他们宽慰的事情。最终,叶建忠以23.8万元的价格中标,他也因此成为了老樟树的新主人。
叶建忠本是打算用这棵老樟树做根雕的,但看到生长得如此繁茂的老樟树,和树木打了多年交道的他也犹豫了。丽水离休老干部、园艺家武家余找到了他,竭力劝阻他砍伐老樟树做根雕的想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把老樟树建成一个巨大盆景,漂浮在库区。但最终因为资金和时间的压力,不得不放弃。
叶建忠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老樟树再次面临生死抉择!
落地生根这棵老樟树的命运,让很多人揪起了心。
曾经有人出价37万元,想让叶建忠把老樟树转卖给他做根雕,叶建忠没舍得。“做园艺的人,对树木都很有感情,更何况是一棵这样老的古樟,我不能造孽,让它死在我的手上!”
“拯救老樟树,这是一辈子也碰不到的好事,你尽力去做,缺多少钱我来出!”朋友的一句话,让叶建忠吃了一颗定心丸。
更让叶建忠感到意外的是,时任龙泉市委书记赵建林闻讯也找到他,请求他“刀下留树”。
“赵书记告诉我,树是有灵气的,更何况是长了近千年的古树。它饱吸日月精华、饱览历史风云,是值得尊敬的‘长者’。你把树移植到龙泉来,我们龙泉又多了一宝。”叶建忠兴奋地回忆说。
最终,叶建忠决定赶在库区蓄水之前,将老樟树带回龙泉。当时,拯救这棵老樟树还被列入了龙泉当年度的十件大事。叶建忠知道,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搬家”工程将更加艰巨!
叶建忠带着父亲和几十个熟练工人,进驻已经空荡荡的渤海村,开始给老樟树“搬家”。为了方便运输,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枝断根后,老樟树被修成了主干高13米,根茎底座宽4米,长6米的一个“拳头”形状。
年4月22日,老樟树终于开始“搬家”。交警、路政沿途护送,三地百姓都对这棵老樟树倾注了无限的爱意。4月23日下午6时,老樟树终于顺利抵达位于宫头村的新“家”。这里依山傍水,湿度、环境跟它原来的生存环境相似。同时离市区较近,又便于管理。
这次“搬家”,共历时两天一夜28个小时,跨越景宁、云和、龙泉两县一市,总行程公里。
一到宫头村,施工人员就把从渤海带回来的“娘家土”撒在老樟树的根底下。同时,还对老樟树的“伤口”做了特殊技术处理,并搭建了遮阳棚,为它保温保湿。叶建忠还特地在老樟树边上种上梨木、罗汉松等苗木,这样能使老樟树有身在森林里的“感觉”,不会觉得“孤独”。
十年树木年4月25日,龙泉千名干部群众为这棵老樟树举行隆重的移植培土仪式,这棵历经坎坷、备受瞩目的老樟树从此走向新生。时任龙泉市委书记赵建林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要祝福它早日生根发芽,再现王者风采,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成果!”
为了迎接老樟树在宫头村“安家落户”,宫头村村民加班加点平整出土地。当时的宫头村村委主任翁清泉说:“这棵老樟树运到我们村里来,我们全村都感到很高兴、也感到很光荣!”
“人挪活,树挪死”。对于古樟移植后能不能成活,当时,叶建忠心里也没底:“乐观一点有40%的成活概率,悲观一点10%的概率也不到。”
如今,看着老樟树长势喜人,叶建忠兴奋地说:“这真是一个奇迹!当时为了方便运输,老樟树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片树叶。如今,所有努力,都值了!这棵老樟树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
对此,浙江林学院教授王小德也表示:“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很多渤海村的移民逢年过节都会专程来探望这棵老樟树。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陈舒老人特意在女儿的陪伴下,从景宁赶到宫头村和老樟树合了影。老人激动地说:“一棵老樟树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心!我们的老村庄虽然被水库淹没了,但是每次看到这棵老樟树,我就会想到老家的一草一木!”
一棵老樟树是一方乡情的集结、一方生态的体现、一方文明的浓缩。如今,老樟树还成为了龙泉的一处新景点。
龙泉市文旅委主任胡武海说:“老樟树在‘新家’落地生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根植于我们老百姓心间。接下来,我们想向渤海村的移民和社会各界发出邀请,让他们经常来看看这棵老樟树,通过了解它的前世和今生,让人们从骨子里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十年来,从市领导到普通市民对老樟树移植后的状况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