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哺乳得了ldquo奶结rdqu http://www.bvvnow.com/jbal/11771.html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39.html
每日一练:中国地理专题复习与训练(十三)主要省级区域
※知识清单
1.北京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大致位于40°N、°E,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历史悠久,有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世界遗产名录;
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了许多新区和卫星城,现代与传统相辉映;
2.香港和澳门
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香港和澳门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香港和澳门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密切。
3.台湾省
①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包括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②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茶叶和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③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注: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
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学以致用
1.读北京地区(北纬40°)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照射角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示意图,回答关于北京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一年四季更替明显
B.北京地区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
C.北京地区冬季有极夜现象
D.北京地区一年有两天以上昼夜平分
2.读“北京市不同地域总人口分布示意图”和“北京市不同地域总人口密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北京市中心区人口最少,住房条件最好
B.北京市中心区地价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愈加突出
C.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减少,标志着北京市进入逆城市化
D.北京市中心区交通拥挤,基础设施老化,是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4~》把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为此首都的冶炼部分已经全部从北京搬迁至位于渤海湾河北省唐山滦南县的曹妃甸,而其总部和研发体系仍留在北京。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首钢搬迁对北京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钢铁工业是重污染企业搬迁有利于改善北京城市环境
②钢铁工业用水量大搬迁可以缓解北京用水紧张的状况
③首钢搬迁可以减少北京的人口,减轻工作、住房压力
④首钢搬迁会使北京钢铁价格上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有关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原材料和钢铁成品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②搬出北京会失去原有的钢铁市场
③曹妃甸低价地,会减少新厂的投资
④会给新址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图为台湾岛物产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有人据图中信息判断,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他判断的依据是()
①河流流向②纬度位置③农产品种类④地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台湾盛产稻米,有“海上米仓”之称,稻米主要产自()
A.台湾岛东部B.台湾岛中部
C.台湾岛西部D.台湾岛东北部
台湾省都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湾省的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B.台湾省就是台湾岛
C.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D.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和历史文化渊源
8.台湾多地震,年4月27日台湾附近(北纬24度,东经度)就发生了一次4.9级地震。此次地震的发生地点位于
9.读“沿北回归线台湾地形剖面图”,其中数字序号表示台湾山脉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台湾岛东西两侧海域冬夏季海水运动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冬夏季节影响台湾岛周围海域的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台湾岛西侧有寒流流经B.冬季台湾岛西侧有暖流流经
C.夏季台湾岛东侧有寒流流经D.冬季台湾岛东侧有暖流流经
11.洋流对台湾岛气温的影响是
A.使台湾岛西侧气温年较差大于东侧B.使台湾岛东侧气温年较差大于西侧
C.使台湾岛北部气温均值大于南部D.使台湾岛南部气温年较差大于北部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
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
13.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
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
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
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
A.①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下图是珠江三角洲部分运输网络、机场、城巿及工业园区等地理事物分布图。下表表示香港国际机场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相关资料。据此完成14-15题。
香港国际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每年旅客(万人次)
0
航线(条)
国际:
内地:45
国际:10
内地:50
14.与香港国际机场相比,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地面平坦开阔
B.有铁路、高速公路连接,通达度高
C.远离市区,土地租金低
D.临近多个工业园区,运输量大
15.香港国际机场规划年兴建第三条跑道,有利于
①强化香港成为地区内国际航运中心的角色②为香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④缓解香港市区交通压力⑤应付香港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澳门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港口,后因泥沙淤积,其地位逐渐被香港超越。下图为珠江口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澳门沿海地区发生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携带泥沙多②河口流速缓慢③海水侵蚀作用强④海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港珠澳大桥修建人工岛的目的是()
A.保护生态环境B.利于货物中转C.利于航空航海D.避免桥梁过长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下图示意北京城市副中心位置和雄安新区位置及范围。
(1)说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原因。
(2)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相比,分析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有利地理条件。
19.左图是“我国台湾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图”,右图是“台湾交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左图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台湾岛东、西部的地形类型。
(2)简述与东部比较,台湾西部交通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台湾岛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2.B3.A4.B5.B6.C7.D8.A9.D10.D11.A12.B13.D14.D15.A16.D17.C
18.(1)人口众多;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压力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任答三点)
(2)距北京市城区较远,避免与北京市城区连为一体(摊大饼式发展);劳动力价格相对低;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任答三点)
19.(1)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2)西部铁路、高速公路综合发展,交通运输线密度大。原因:西部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更大;西部平原面积宽广。
(3)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物质较为破碎疏松;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夏季降水量大并多暴雨,所以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上一篇中地理专题复习与训练(十二)青藏地区参考答案
1.C2.B3.A4.D5.D6.C7.D8.A9.C10.B11.B12.D13.C
14.(1)该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密度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导致该地区终年气温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造成了高寒气候);该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少,造成缺氧。
(2)地势起伏很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需穿越的河流多,(选线受限制大)建设工程量大;经过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发区,铁路线东段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青藏高原多冻土、生态脆弱,不利于铁路建设。
(3)川藏铁路的建设,能完善进藏通道,进一步加强西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为西藏与内地及沿海地区贸易发展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西藏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藏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和谐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