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中药材产业交流的历史及展望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摘要]:闽台两地隔海相望,“五缘相近”。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峡两岸中药材交流的集散地,可谓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各项中药材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福建加快了闽台中药材产业交流合作的步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约闽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构建“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贸易;福建省;中国台湾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载体之一,又是经济贸易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独特优势,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峡两岸中药材交流的集散地。闽台两地的中药材交流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虽然有盛有弱,但始终没有中断。近年来,在多项政策支持下,闽台中药材产业交流飞速发展,《福建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年)》制定了福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八项任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闽台中药材交流。如何透过闽台中药材交流的深入开展、构建闽台中药材交流平台,促进两地中医药交流,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其研究意义重大。1闽台中药材交流的历史渊源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峡两岸中药材交流的集散地,是历史上开发港口最早的地区之一。1.1贸易交流起源《三国志·吴志》记载:“黄龙二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其中“夷州”即指台湾地区。《隋书》中记载:“琉球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可见闽台之间自隋朝开始就有原始的货品交换。唐朝以来,历代统治者都在福建设立主管海上贸易的市舶机构,对贸易药材的输入收取一定的税收,如“(绍兴)十七年诏于沉香、豆蔻、龙脑之属,号细香药者十取其一”等。1.2古代交流繁盛时期宋元时期,进出口贸易十分繁盛,福建的泉州港成为中药材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集散地。当时,闽台两地贸易往来主要是在泉州湾的后诸、石湖等港口和台南、澎湖列岛、安平等地进行。元代的泉州被称为“刺桐港”,这一时期中药材交流达到鼎盛时期,通过泉州进行中药材贸易的主要地区有朝鲜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日本列岛、马来西亚半岛、东南亚、非洲北部及东岸沿海地区。外来的药物主要为香料药,如降香、沉香、苏木等。经由泉州运往海外的药材主要有黄连、大黄、白芷、樟脑、川芎、硫黄等。台湾地区特产樟脑、硫黄占全世界产量的70%~80%。明清时期,官府实施“海禁”,但民间私商活动却很频繁,如从泉州进入台湾地区的“百草神曲”“乌鸡白凤丸”等。后来,明朝官府在福建的漳州月港取消“海禁”政策,使得福建的海上贸易迅速发展,两岸中药材交流日趋频繁。晚清时期,在殖民统治下,闽台两地的中药材交流进展举步维艰,中医药文化交流也受到了干扰。当时,入侵日军对闽台贸易采取免税出口、重税进口的管理措施,并限制中药材由福建进入台湾地区。然而,这个时期闽台两地的中药材贸易往来每年仍有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的贸易额。20世纪初,闽台两地的中药材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泉州的“昌隆”“共和”等几家药材批发商是当时主要的贸易经营者。1.3近代贸易交流一波三折近代,闽台两地的中药材贸易相对稳定,但走私贸易越发增多。台湾地区的中药材资源虽然颇具特色,但种类有限,多种中药材均需从祖国大陆购买,如人参、阿胶、大黄等。福州是福建最大的土特产出口口岸,厦门除口岸外还设有专门从事中药材进出口贸易的同业公会,主要经营牛黄、肉桂、琥珀、珍珠、犀角等药材和香料。年,福州和厦门两地对台湾地区的中药材贸易额就达到了元,占两地当年输出台湾地区货物款项的4.6%。台湾地区的中药材同样也进入到福建,根据年完成的《台商在闽设立主要商行一览表》统计,厦门开设有“东西洋行”“泰丰堂药房”“东方药房”“广生洋行”“中华大药房”等从事中药材贸易的商铺。据统计,年闽台两地中药材贸易额达75万元,年是万元,年是万元。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药材价格高涨,出现中医行医困难,中药材贸易受阻的窘境。当时,福州、厦门两大港口遭到封锁,三都澳、泉州、漳州石码、海口、涵江、沙埕等港口成为主要的贸易港口。年后,货物进出口主要从漳州、泉州两地进行,出口货物多是中药材、纸类、竹品、杂物等。从海峡两岸的贸易交流历史来看,中药材是抗战时期海峡两岸贸易交流的主要商品之一,虽然规模有大有小,但并未中断。直至年,福建的中药材主要通过东南亚等地转运贸易,间接到达台湾地区。2闽台中药材产业交流现状年,在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闽台两地的中医药交流合作逐渐频繁起来。年,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促使两岸关系发展更加密切,也加深了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就中药材品质安全标准及检验方法进行交流合作;年,《海峡两岸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建立无公害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以提升中药材质量,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闽台两地中药材产业的交流和合作。据海关数据统计,年我国中药材行业规模约亿元,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其中,中药材进出口总量t,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年两岸中药材贸易总额达万美元。2.1台湾地区中药材产业现状台湾地区中药资源丰富,且具有地方特色,在资源开发和技术研究上也有亮点,其中浓缩中药制剂是台湾地区中药产业的主流。所谓浓缩中药制剂,即应用现代技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浓缩后制成剂型,是经过现代制药设备及流程制作而成的。台湾地区现有多家药厂通过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同时,台湾地区特色青草药盛行,主要是具有消炎作用的“癀”类青草药,各市场附近皆有设立青草药店,约有家。台湾地区现存地方青草药文献50余种,市售青草药种类有种,基本是本地采集而来,其中特有的药用植物39种。近年来,台湾地区中药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估值达~亿元新台币。年,台湾地区中药制剂产值达74.7亿元新台币,相较于年增长10.3%。台湾地区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中药材产业基础研究,为中药材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中药材的研究主要以中药药理为主,重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上的应用及中药药物设计和开发,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是台湾地区学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cd/6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