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218/5941764.html
下列有关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错误的有()。
A.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B.走道的净宽度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C.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D.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走道内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以下作为疏散楼梯的室外楼梯应符合的要求,正确的有()。
A.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B.倾斜度不应大于45°
C.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D.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E.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参考答案:B,C,D,E
参考解析:
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时,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故选项A错误。
丙类仓库的()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
A.封闭楼梯间
B.配电室
C.消防水泵房
D.防烟楼梯间前室
E.地下室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
除单、多层住宅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应急照明灯具:(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和避难层(间)。(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超过m2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4)建筑面积超过m2的地下、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5)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6)人员密集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下列关于建筑中疏散门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A.建筑高度为31.5m的办公楼,封闭楼梯间在每层均设置甲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防火门完全开启时不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B.宾馆首层大堂m2,在南北两面均设置1个净宽1.8m并双向开启的普通玻璃外门和1个直径3m的转门
C.建筑面积为m2的单层制氧机房,设置2个净宽1.4m的外开门
D.位于走道两侧的教室,每间教室的建筑面积为m2,核定人数为70人,设置两个净宽为1.2m并向教室内开启的门
E.建筑面积为m2的单层轮胎仓库,在墙的外侧设置2个净宽4m的推拉门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
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3)当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4)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6)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B项,疏散门应该是向疏散方向开启;E项不应采用推拉门;D项,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8.1.8条规定,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开启的门扇不得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
不应选用铝芯线缆的情况有()。
A.氨压缩机房
B.对铝有腐蚀的环境
C.需要确保长期运行在连接可靠条件下的回路
D.移动设备的线路及振动场所的线路
E.高温环境、潮湿环境、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
参考答案:B,C,D,E
参考解析:
应选择铜芯电线电缆的场所:重要电源、重要的操作回路及二次回路、电机的励磁回路等需要确保长期运行在连接可靠条件下的回路;移动设备的线路及振动场所的线路;对铝有腐蚀的环境;高温环境、潮湿环境、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工业及市政工程等场所。
电气线路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A.短路保护
B.过载保护
C.剩余电流保护
D.负载控制保护
E.接地故障保护
参考答案:A,B,E
参考解析:
电气线路的消防保护措施主要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接地故障保护。
阻燃电缆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被燃烧,能使火焰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撤去火源后,残焰和残灼能在限定时间内自行熄灭的电缆,其性能主要用()指标来评定。
A.氧指数
B.发烟性
C.阻燃温度
D.耐火等级
E.着火温度
参考答案:A,B
参考解析:
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故正确答案为AB项。
电气装置防火主要包括()。
A.开关防火
B.熔断器防火
C.电缆防火
D.接触器防火
E.启动器防火
参考答案:A,B,D,E
参考解析:
电气装置防火主要包括:开关防火、熔断器防火、继电器防火、接触器防火、启动器防火、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防火、低压配电柜防火。
电动机的火灾原因包括()。
A.过载
B.断相运行
C.接触不良
D.防护罩缺失
E.机械摩擦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
电动机的具体火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载;(2)断相运行;(3)接触不良;(4)绝缘损坏;(5)机械摩擦;(6)选型不当;(7)铁损过大;(8)接地不良。
下列照明灯具的防火措施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有()。
A.燃气锅炉房内固定安装任意一种防爆类型的照明灯具
B.照明线路接头采用铅焊焊接并用绝缘布包好,配单盘后线路接头数量不限
C.超市的厂房外采用封闭型灯具或有防水型灯座的开启型灯具
D.木制吊顶上安装附带镇流器的荧光灯具
E.舞池脚灯的电源导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2助燃电缆明敷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固定安装任意一种防爆类型的照明灯具;配电盘盘后接线要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锡钎焊焊接并应用绝缘布包好,金属盘面还应有良好接地;临时的厂房内和户外可采用封闭性灯具,也可采用有防水灯座的开启型灯具;明装吸顶灯具采用木质底台时,应在灯具与底台之间铺垫石板或石棉布;附带镇流器的各种荧光吸顶灯,应在灯具与可燃材料之间加瓷夹板隔热,禁止直接安装在可燃吊顶上;舞台暗装彩灯、舞池脚灯的电源导线,均应穿钢管敷设。
照明器具的防火主要应从()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A.选型
B.功率
C.安装
D.外观
E.使用
参考答案:A,C,E
参考解析:
照明器具的防火主要应从选型、安装、使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电气防爆的基本措施包括()。
A.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一般情况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仍不需要接地
B.在电气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之前,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或自动切断爆炸危险区域电源
C.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一般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D.电气线路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特性,选择相应的敷设方式、导线材质、配线技术、连接方式和密封隔断措施等
E.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参考答案:B,D,E
参考解析:
电气防爆基本措施如下:(1)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电气线路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特性,选择相应的敷设方式、导线材质、配线技术、连接方式和密封隔断措施等。(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如无特殊需要,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3)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一般情况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仍应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在电气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之前,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或自动切断爆炸危险区域电源。(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正确地划分爆炸危险环境类别,正确地选型、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正确地维护、检修防爆电气设备。(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爆炸性粉尘环境根据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持续时间分为()。
A.10区
B.11区
C.20区
D.21区
E.22区
参考答案:C,D,E
参考解析:
爆炸性粉尘环境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频繁程度、持续时间分为20区、21区、22区。
建筑防爆的减轻性技术措施包括()。
A.采取泄压措施
B.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
C.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D.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
E.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
参考答案:A,C,E
参考解析:
减轻性技术措施:(1)采取泄压措施;(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某食用油加工厂,拟新建一单层大豆油浸出车间厂房,其耐火等级为一级,车间需设置与生产配套的浸出溶剂中间仓库、分控制室、办公室和专用10kV变电所。对该厂房进行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时,正确的措施有()。
A.车间专用10kV变电所贴邻厂房建造,并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与厂房分隔
B.中间仓库在厂房内靠外墙布置,并用防火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C.分控制室贴邻厂房外墙设置,并采用耐火极限为4.00h的防火墙与厂房分隔
D.厂房平面采用矩形布置
E.办公室设置在厂房内,并与其他区域之间设耐火极限为2.00h的隔墙分隔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
如果生产上确有需要,允许在厂房的一面外墙贴邻建造专为甲类或乙类厂房服务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并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由此可知A选项正确。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等级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由此可知B选项正确。分控制室在受条件限制时可与厂房贴邻建造,但必须靠外墙设置,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开,由此可知C选项正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由此可知D选项正确。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隔开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根据题意,大豆油浸出车间厂房为甲类火灾危险性,所以E选项错误。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
A.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B.地下或半地下
C.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
D.多层厂房的最下一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E.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参考答案:A,E
参考解析: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规定,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级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下列可划分为连续级释放源的情形有()。
A.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B.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C.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他孔口
D.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
E.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
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的规定,连续级释放源应为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分为连续级释放源:(1)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2)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3)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他孔口。选项DE为一级释放源。
下列关于泄压构件和泄压面积及其设置的要求,正确的有()。
A.泄压轻质屋盖可由石棉水泥波形瓦和加气混凝土等材料制成
B.泄压轻质外墙分为有保温层、无保温层两种形式
C.泄压窗可以用轴心偏上中悬泄压窗、抛物线形塑料板泄压窗
D.泄压面的设置应避免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远离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
E.当采用活动板、窗户、门或其他铰链作为泄压设施时,不需注意打开的泄压孔在爆炸正压冲击波之后出现负压而关闭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
泄压面的设置应避免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故选项D错误。当采用活动板、窗户、门或其他铰链作为泄压设施时,需意打开的泄压孔在爆炸正压冲击波之后出现负压而关闭。故选项E错误。
下列属于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的有()。
A.水浇型
B.充砂型
C.油浸型
D.隔爆型
E.增安型
参考答案:B,C,D,E
参考解析:
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有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油浸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特殊型(s)和粉尘防爆型。
柴油发电机房的火灾危险性为()。
A.固体表面火灾
B.电气火灾
C.非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
D.油烟重
E.电气线路隐患大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
柴油发电机房可能发生以下几种火灾:固体表面火灾、电气火灾、非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
下列关于锅炉电力线路的敷设,说法正确的是()。
A.不宜采用裸线明敷
B.应采用金属管布线
C.宜采用绝缘线明敷
D.应采用电缆布线
E.电缆不得在煤场下通过
参考答案:A,B,D,E
参考解析:
锅炉房电力线路不宜采用裸线或绝缘线明敷,应采用金属管或电缆布线,且不宜沿锅炉烟道、热水箱和其他载热体的表面敷设,电缆不得在煤场下通过。
关于锅炉房防火防爆设计的做法,正确的有()。
A.燃气锅炉房选用防爆型事故排风机
B.锅炉房设置在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上一层为西餐厅,下一层为汽车库
C.设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D.总储蓄量为3m2的储油间与锅炉房之间使用3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分隔
E.电力线路采用绝缘线明敷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
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应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事故排风机,A项正确。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B项错误。应根据使用该场所的典型应用温度和最高应用温度选择适当类别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等不宜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C项正确。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D项错误。锅炉房电力线路不宜采用裸线或绝缘线明敷,应采用金属管或电缆布线,且不宜沿锅炉烟道、热水箱和其他载热体的表面敷设,电缆不得在煤场下通过,E项错误。
下列建筑供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的是()。
A.甲类厂房
B.乙类厂房
C.丙类厂房
D.乙类仓库
E.丁类厂房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2.6条规定,建筑内供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甲、乙类厂房(仓库),应采用不燃材料;(2)对于其他建筑,宜采用不燃材料,不得采用可燃材料。
按实际应用,装修材料可分为()。
A.墙面装修材料
B.饰面材料
C.隔断
D.地面装修材料
E.装饰件
参考答案:B,C,E
参考解析:
装修材料按实际应用分类如下:(1)饰面材料。包括墙壁、柱面的贴面材料,吊顶材料,地面上、楼梯上的饰面材料以及作为绝缘物的饰面材料。(2)装饰件。包括固定或悬挂在墙上、顶棚等处的装饰物,如画、手工艺品等。(3)隔断。指那些可伸缩滑动和自由拆装、不到顶的隔断。(4)大型家具。主要是指那些固定的或轻易不再搬动的家具,如酒吧台、货架、展台、兼有空间分隔功能的到顶柜橱等。(5)装饰织物。包括窗帘、家具包布、挂毯、床上用品等纺织物等。
从材料燃烧性能的角度看,用于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可以分为()。
A.不燃材料
B.难燃材料
C.可燃材料
D.易燃材料
E.闪燃材料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
虽然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不燃、难燃、可燃和易燃4个等级,但是作为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为了起到防止火灾的作用,如果材料本身是易燃材料,则做成外墙保温材料时需要进行防火或阻火处理,至少达到可燃的等级,因此,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不包含易燃材料。
对单独建造的地下民用建筑的地上部分,其()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按照规定降低一级。
A.门厅
B.营业厅
C.观众厅
D.休息室
E.办公室
参考答案:A,D,E
参考解析:
对单独建造的地下民用建筑地上部分,其门厅、休息室、办公室等内部装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按照规定降低一级。
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通常包括()。
A.主动防火
B.主动灭火
C.被动防火
D.被动灭火
E.社会防控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
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某建筑高度为28.5m的电信大楼,每层建筑面积为0m2,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下列关于该建筑有窗办公室内部装修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A.墙面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装修
B.地面铺装硬质PVC塑料地板
C.窗帘采用阻燃处理的难燃织物
D.顶棚采用难燃胶合板装修
E.隔断采用复合壁纸装修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
该电信大楼高度为28.5m,每层建筑面积为0m2,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因此其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满足:顶棚A,墙面A,地面B1,隔断,窗帘B1。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存放文物、纪念展览物品、重要图书、档案、资料的场所,A、B级电子信息机房及装有重要机器、仪器的房间,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及面积大于m的观众厅、会议厅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彩色阻燃人造板属于B1级,因此A项正确;硬质PVC塑料地板属于B1级,因此B项正确;经阻燃处理的装饰织物属于B1级,因此C项正确;难燃胶合板属于B1级,因此D项错误;复合壁纸属于B2级,因此E项正确。
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发生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A.安全疏散
B.防火分区
C.防排烟
D.防火分隔
E.总平面布局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
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下列建筑部位必须使用A级装修材料的是()。
A.消防控制室的顶棚
B.疏散走道
C.厨房地面
D.防烟楼梯间的地面
E.消防控制室的地面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第4.0.4条规定,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第4.0.5条规定,疏散楼梯间和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第4.0.10条规定,消防控制室等重要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第4.0.11条规定,建筑物内的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丁类的生产特征包括()。
A.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B.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C.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
D.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E.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参考答案:A,C,E
参考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5类,丁类的生产特征是:(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下列厂房中,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有()。
A.甲醇生产厂房
B.松节油生产厂房
C.植物油浸出厂房
D.甘油制备厂房
E.沥青加工厂房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
甲醇生产厂房、植物油浸出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松节油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甘油制备厂房、沥青加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某建筑高度为38m的5层针织品生产厂房,其耐火等级为一级,每层建筑面积为m2,设有消防电梯,且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间合用前室。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设置2台消防电梯
B.前室的使用面积为12m2
C.消防电梯兼作员工用电梯
D.在前室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为3h的防火卷帘
E.消防电梯的井底设置排水设施且排水井容量为3m3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
该针织品生产厂房为丙类高层厂房,耐火等级一级,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m2,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电梯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下列物品中,储存与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不同的有()。
A.铝粉
B.竹藤家具
C.漆布
D.桐油织布
E.谷物面粉
参考答案:C,D,E
参考解析:
A项,铝粉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乙类;储存火灾危险性类别:乙类。B项,竹藤家具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储存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C项,漆布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储存火灾危险性类别:乙类。D项,桐油织布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储存火灾危险性类别:乙类。E项,谷物面粉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乙类;储存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
符合()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A.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
B.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5人的高层塔架
C.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D.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的丁类厂房
E.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的戊类厂房
参考答案:A,D,E
参考解析:
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丁、戊类厂房。
下列储存物品中,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于甲类的有()。
A.樟脑油
B.石脑油
C.汽油
D.润滑油
E.煤油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
樟脑油属于乙类,润滑油属于丙类,煤油属于乙类。
某建筑在山坡上的办公楼,建筑高度为48m,长度和宽度分别为m和32m,地下设置了2层汽车库,建筑的背面和两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下列该办公楼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有()。
A.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靠建筑正面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为5m~7m
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宽度为12m
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坡度为1%
D.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在建筑正面,因受大门雨蓬的影响,在大门前不能连续布置
E.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位于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地下室上部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
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要求包括:(1)考虑到举高车的支腿横向跨距不超过6m,同时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m)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具的通行,一般以10m为妥。根据登高车的车长15m以及车道的宽度,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应小于15m×10m。(2)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10m,且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3)根据火场经验和登高车的操作,一般距建筑5m,最大距离可由建筑高度、举高车的额定工作高度确定。为方便布置,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4)作为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由于需承受30~50t举高车的重量对中后桥的荷载也需26t,故从结构上考虑应作局部处理。虽然地下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不会影响消防车荷载,但为安全起见,不宜把上述地下设施布置在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内。同时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时,地下建筑的楼板荷载应按承载大型重系列消防车计算。(5)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高度,合理控制消防登高场地的操作空间,场地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架空高压电线、树木、车库出入口等障碍。
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为()。
A.闪点
B.自燃点
C.爆炸极限
D.扩散性
E.化学活性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
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爆炸极限和自燃点。
下列关于消防车道设置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A.二类高层住宅建筑,沿其南北侧两个长边设置净宽度为3.5m的消防车道
B.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洞口处地面标高为-0.m,洞口顶部的标高为3.m,门洞净宽度为4.2m
C.占地面积为2m2的单层纺织品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D.高层厂房周围的环形消防车道有一处与市政道路连通
E.在一坡地建筑周围设置最大坡度为5%的环形消防车道
参考答案:B,C,E
参考解析:
A项,消防车道一般按单行线考虑,为便于消防车顺利通过,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D项,高层厂房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时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必要时还应设置与环形车道相连的中间车道,且道路设置应考虑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
下列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的是()。
A.高层厂房
B.占地面积大于m2的甲类厂房
C.占地面积大于m2的乙类厂房
D.占地面积大于m2的乙类仓库
E.占地面积大于m2的丙类仓库
参考答案:A,C,D,E
参考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第7.1.3条规定,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m2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下列关于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
A.设置在屋顶平台上时,距离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不应小于3m
B.建筑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
C.建筑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中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80m
D.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E.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参考答案:B,D,E
参考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2条规定,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屋顶平台上时,距离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不应小于5m;(2)建筑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3)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4)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5)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航空管理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筑物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
A.高层建筑
B.民用建筑
C.工业建筑
D.农业建筑
E.单层、多层建筑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
建筑物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中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包括()。
A.A
B.B1
C.C
D.D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中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分为A、B1、B2、B3,国外(欧盟)把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决定的。
A.燃烧性能
B.阻燃性能
C.火灾危险性
D.耐火极限
E.发火性能
参考答案:A,D
参考解析:
建筑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和吊顶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并分为一、二、三、四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
A.产烟特性
B.燃烧滴落物
C.微粒等级
D.耐火等级
E.烟气毒性等级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烟气毒性等级。对于A2级、B级和C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铺地材料除外)、烟气毒性等级;对于D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
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主要有()。
A.材料本身的属性
B.构配件的种类
C.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
D.火灾种类
E.构配件的结构特性
参考答案:A,C,D,E
参考解析:
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材料本身的属性、建筑构配件的结构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等。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断的主要参数有()。
A.临界热辐射通量
B.材料
C.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D.燃烧滴落物/微粒
E.THRS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断的主要参数有:材料、燃烧滴落物/微粒、临界热辐射通量、燃烧增长速率指数、THR。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下列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的是()。
A.地下室
B.二类高层建筑
C.一类高层建筑
D.单层重要公共建筑
E.多层重要公共建筑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第5.1.3条规定,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下列选项中,属于防火间距确定的原则的是()。
A.防止火灾蔓延
B.保持火势
C.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
D.节约土地资源
E.加速灭火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但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其原则主要有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等。
某地上15层地下1层的建筑每层建筑面积为m2,建筑高度为50m,地上五层以上各层为办公区,五层设一多功能会议厅;地下一层层高4m,设置设备用房和歌舞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歌舞厅的建筑面积为m2
B.多功能会议厅的建筑面积为m2
C.多功能会议厅的建筑面积为m2,设置一个疏散门
D.歌舞厅采用耐火极限为1.5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场所分隔
E.歌舞厅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层。当必须设在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m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歌舞娱乐游艺场所应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的靠外墙部位,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当设置在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m2;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
柴油发电机房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应符合()规定。
A.柴油发电机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
B.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C.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分隔;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D.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E.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柴油发电机房也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A,C,D,E
参考解析: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故B选项错误。
基于热辐射影响,在确定建筑防火间距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A.相邻建筑的生产性质和使用性质
B.相邻建筑外墙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C.相邻建筑外墙开口大小和相对位置
D.建筑高度小于15m的相对较低建筑的建筑层高
E.建筑高度大于15m的相对较高建筑的屋顶窗开口大小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
下列设置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地下一层的场所,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的有()。
A.锅炉房
B.柴油发电机
C.油浸变压器室
D.消防水泵房
E.消防控制室
参考答案:D,E
参考解析:
AC项,锅炉房,变压器室,柴油发电机房,不靠近人密。D项,消防水泵房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E项,消防控制室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某地上18层、地下3层的建筑,每层建筑面积为m2,首层为大堂,二层至五层为商店,地上六层以上各层为办公区,地下一层层高4.5m,设置设备用房和夜总会。下列关于该夜总会的消防设计中,正确的有()。
A.豪华包间的建筑面积为m2,设2个疏散门
B.建筑面积为60m2的房间设置1个疏散门
C.夜总会所在空间划分3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机械排烟风机
D.每个房间采用耐火极限为1.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房间分隔
E.夜总会所在空间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墙与设备区分隔
参考答案:A,C,E
参考解析:
B项,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D项,每个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锅炉房设置储油间时,应满足()要求。
A.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
B.总储存量不应超过锅炉使用8h的量
C.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分隔
D.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E.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第5.4.12条规定,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2,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设置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