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药用植物园植物鉴赏第三期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神农尝百草,百草兼百味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而中医药也因为其独特的药效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药用植物园植物资源丰富,多种多样的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中药的丰富底蕴。上一期我们领略了木兰目,这一期小编将带你认识一下樟目。

第三期樟木Lauales腊梅科Calycanthaceae

该科约2属9种,分布东亚和北美。中国有2属7种,其中引入栽培1属1种。

蜡梅属Chimonanthus

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n.)Link(本草纲蜡梅目)别名:腊木、腊梅、蜡木、铁筷子、黄梅花(广群芳谱)、腊梅(江苏植物名录)樟目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常丛生。叶对生,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花着生于第二年生枝条叶腋内,先花后叶,花气味芳香,直径2-4厘米;花被片圆形、长圆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匙形,无毛,花丝比花药长或等长,花药内弯,无毛,花柱长达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质化,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直径1-2.5厘米,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花蕾、根、根皮解暑生津、开胃散郁、止咳、解毒止血蜡梅并不是梅类,二者亲缘甚远。蜡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而梅花则是蔷薇科,因为它们接踵在寒冬尾月或早春时节着花,并且花形、花香相近似,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同种。蜡梅的花单生于枝条两侧,花被少数,内层较小,色紫红,中层较大,色黄,略有光芒,似蜡质,最外层由微小鳞片构成,萼片与花瓣类似。

栗玉圆雕蕾,金锺细著行。

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扬。

—杨万里《蜡梅》

樟科Lauraceae

该科约45属,~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主产地为东南亚和巴西。中国约有25属,种43个变种和5个变型,大部产长江流域以南气候温暖的地区,尤以西南和华南种类最为丰富。

山胡椒属Lindera

山胡椒Linderaglauca(Siebold.etZucc.)Blume.(唐本草)别名:假死柴、牛筋条、牛筋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野胡椒、雷公子、白叶钓樟(台湾)。樟目樟科山胡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平滑,冬芽长角锥形,叶互生,宽椭圆形、椭圆形、倒卵形到狭倒卵形,纸质,羽状脉,伞形花序腋生,总梗短或不明显,雄花花被片黄色,椭圆形,雌花花被片黄色,椭圆或倒卵形,子房椭圆形,柱头盘状;花梗熟时黑褐色;子房椭圆形,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3毫米,柱头盘状;花梗长3-6毫米,熟时黑褐色;果梗长1-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根、枝、叶、果味辛;性温温中散寒,破气化滞,祛风消肿,解毒止痛,能够被用来治疗中风不语,心腹冷痛,水湿浮肿的病症。在梅山深处的新化、安化交界的大山里,人们迷信山胡椒,更迷恋山胡椒油的气味和味道。山胡椒纯属野生,靠自然的力量开花结果,繁殖、生长。山胡椒是梅山人最亲密的调味品,每家每户都离不开它的味道。山胡椒树在梅山的山野里最常见,是砍柴、烧火的好杂木。在经过刀耕火种的熟地上,荒芜几年后,山胡椒树长得最快,几年下来就可以开花结子,也可以做柴火之用。

三桠乌药LinderaobtusilobaBl.Mus.Bot.别名:三桠钓樟、三钻风、假崂山棍、山姜、猴楸树、甘姜、红叶甘橿、香丽木樟目樟科山胡椒属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米;树皮黑棕色。小枝黄绿色,当年枝条较平滑,有纵纹,老枝渐多木栓质皮孔、褐斑及纵裂;芽卵形,先端渐尖;外鳞片革质,黄褐色,无毛,椭圆形,先端尖;内鳞片3,有淡棕黄色厚绢毛;有时为混合芽,内有叶芽及花芽。叶互生,近圆形至扁圆形,上面深绿,下面绿苍白色,叶柄被黄白色柔毛。花序在腋生混合芽,混合芽椭圆形,内面鳞片近革质,总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子房椭圆形子房椭圆形,长2.2毫米,直径1毫米,无毛,花柱短,长不及1毫米,花未开放时沿子房向下弯曲,果广椭圆形,成熟时红色,后变紫黑色,干时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8-9月。树皮味辛;性温温中行气、活血散瘀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敷从北向南生于海拔20-米的山谷、密林灌丛中。三桠乌药耐寒性强,自然分布最北可到达辽宁千山,是热带性质的樟科中分布至中国最北界的物种。春天有黄花开放于枝头,可作观赏用。

樟属Cinnamomum

香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常熟)别名:樟(本草拾遗)、香樟(通称)、芳樟、油樟、樟木、乌樟、瑶人柴、栳樟、臭樟、樟树(江苏植物名录)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或无毛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根、果、枝、叶味微辛;性温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内服:煎汤,4~6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因其木理多文章,谓之樟,又因其之味辛烈香窜,能去湿气等,故名香樟。明代李时珍曾有关于香樟树的药用记载,如用香樟树木煎汤,可以“浴脚气疥癣风痒”;用香樟木做木拖鞋,可以除脚气;“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者。”“用香樟木屑一斗,急流水一石,煎极滚泡之,乘热安足于桶上熏之”。李时珍的这个记载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极为珍视,广泛应用。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唐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药用植物园园区规划图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药用植物园这种园林的方式得以体现。下期将为大家介绍胡椒目,敬请期待吧!

编辑

秦娜责编

鞠洁来源

济宁医学院药学院审核

贺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zd/6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