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喝水中毒家有孩子的,都该警

小孩子天性好动,喜欢东摸摸西蹭蹭,

手里拿到什么东西,也喜欢拿在嘴里啃一啃,

但要是孩子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物质,

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前不久,就有一位三岁男孩因“喝水”,

导医院抢救,

这件事也给家长提个醒,

看好自己的孩子,

千万别让他们误食有毒物品。

男孩误将白电油当“水”喝

7月30日中午,高女士带着三岁的儿子阿新去朋友开设的鞋材加工小作坊里玩。看到儿子在一旁玩得开心,高女士自己便去帮朋友剪鞋头。没想到不久后,便发生了让她后悔不已的事件。

“突然儿子抱住了我的小腿,喊救命!”高女士说,听到儿子的呼救声,她转过身,便看见儿子整个人倒在了她的面前。儿子倒下后,她立即向朋友们呼救。

孩子的奶奶也跑过来,发现原本盖着瓶盖的白电油瓶被打开,且装在里面的白电油少了约20~30毫升,高女士才知道儿子把白电油当矿泉水喝了。

△白电油学名正庚烷,为无色透明液体。因为它具有高脂溶性和高挥发性,而且去污能力强,常在工业上用作清洗剂,是五金、电子、印刷和制鞋等行业广泛应用的化学物品。

事发后,阿医院进行救治。医院立即启用绿色救助通道,第一医院内儿科的抢救室。

白电油是腐蚀性很强的化学剂,孩子误食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多个器官都有损伤。10余名医护人员立即对其采取洗胃、吸氧、止血、输血浆、静脉用药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幸运的是,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紧急施救,阿新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孩子没了生命之忧,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但这件事同时也提醒有小孩的家长,要警惕生活中那些容易让孩子当做食物误食的物品。

家里容易被孩子误食的其他物品

根据统计,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误食中毒事件均发生在小于6岁的孩童身上,而最常发生误食中毒的地方就是家中。

年龄小的孩子本能地会用嘴巴探索周边环境,喜欢将东西一抓就直接放进嘴里,尤其7、8个月开始会爬后,更容易把地上或其他可触及之处的物品误吞,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而会走会跑的孩子更加危险,常常一不留神就把莫名其妙的东西塞进嘴巴。

家长需要警惕,家中这几类物品最容易让孩子误食。

药物

大人习惯把药吃完乱放,或是药丸掉到地上也不及时捡起,再加上有些药物的颜色很鲜艳,甚至某些药丸或药水闻起来甜甜的,很容易让孩子误以为是糖果或饮料而吞下肚。若一次性吃了多种药物,以及同种药物吃过多,都可能会使孩子药物中毒,导致休克。

建议:家长把药物、保健食品等妥善锁在柜子里,在服药前应确认数量,若有掉落一定要找出并丢弃。

杀虫药

杀虫药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备用物品,比如樟脑丸,外观长得很像糖果,而这类物品又最常被大人摆在地上,很可能被到处爬的孩子摸到,甚至吃下肚。若误食中毒则会出现腹泻、呕吐、肠胃道出血等症状,而樟脑丸中毒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痉挛、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建议:将杀虫药放置在隐密且孩子碰触不到的角落,或者直接锁在抽屉、柜子中保管好。

驱蚊剂

电蚊香片四四方方外观貌似饼干,容易使孩子好奇拿来吃,严重会导致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此外现在很多人会使用液体电蚊香,若误食则可能会造成恶心、呕吐、头晕,甚至意识不清、昏迷等。

建议:使用电蚊香时,应插在孩子完全触碰不到的插座上,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防蚊液含有DEEP的化学成分,不适宜用于2岁以下的幼儿,若要使用,只能用含量在15%以下的低浓度产品,但其误食机率也很大,家长要格外注意。

除臭剂与除湿剂

除臭剂大部分都会摆在衣橱、鞋柜中,造型为一颗一颗的球状,色彩更是五颜六色,聚集在盒子里就象是糖果盒,非常吸引孩子食用。除湿剂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钙,原为白色的块状或薄片,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后,会化成氯化钙的透明水溶液,只是接触就可能会有灼热感、轻微红肿,若大量误食则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轻度肠胃道溃疡。

建议:爸妈应该妥善放置抽屉、橱柜的隐密处,并设置安全扣锁,以确保孩子不会乱拿。

电池

电池亦是孩子容易误食、引发中毒的物品,某些小件的居家用品都需仰赖小小的电池,若更换电池时未妥善将旧电池收好,就可能会让宝宝误食,倘若误食电池可能造成肠腐蚀。

建议:孩子在玩装有电池的家用遥控器或玩具时,要防止他抠出其中的电池。另外,废旧电池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要乱放在家中。

清洁剂

诸如洗衣粉、漂白水、洗碗精、肥皂等清洁剂,摆放最多的空间就是厨房与浴室。普通家庭用洗涤剂毒性较低,吞入较多时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经1天即可缓解。但如漂白水、马桶清洁锭属于强碱酸或表面活性剂等清洁剂,其毒性较强,宝宝误食后可能会导致痉挛、意识模糊,甚至休克。

建议:这些清洁剂经常都会被放在浴室地板上,所以最好不要让孩子独自进出厕所,或者大人把清洁剂拿到别处收妥。

化妆品

妈妈的保养品与化妆品通常都会直接放在化妆台上,若孩子开始会爬上爬下,就可能发现这些瓶瓶罐罐,而保养品与化妆品色彩缤纷,有液状、膏状等,都会让宝宝以为是饼干或饮料而吃下肚。

建议:妈妈要把这些物品都放在孩子不易取到的地方,同时也要在孩子翻开自己化妆包的时候马上制止。

孩子误食有毒物质后,家长应该做什么

虽说防止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做好安全工作,做好安全教育,但即使这样,有时也还是难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掌握一些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少能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帮倒忙。

当家长发现孩子误食之后,第一时间要打急救电话,在急救车来临之前,可以根据情况给孩子做一些下面的急救工作。

催吐

在发现孩子误食了药物、毒物之后,首先要看看孩子意识是否清醒,如果意识清醒,问他问题知道答应,那么就赶快帮孩子催吐。

先让孩子喝毫升左右的水,喝完以后,用牙刷柄之类不尖锐的东西刺激他的舌根,帮孩子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注意需要让孩子把刚才喝的水连同胃里的药物、毒物一起吐出来。吐完以后,再喝水,再吐出来,反复几次。

催吐时,需要注意这4点。

喝水要适量:

喝水的量要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算,成人通常是毫升,如果是比较小的孩子,那就少喝点,跟他平时喝一顿奶的量差不多就行。

喝进多少吐出多少:

孩子喝进去多少就要让他吐出来多少,千万别喝进去毫升,吐出来毫升,那剩下的毫升就留在胃肠道里被吸收了。

呕吐物要保留:

吐出来的东西要尽量保留起来,最好让孩子直接吐在玻璃瓶里,去医院的时候带着,方便医生做毒物鉴定。

最好喝接近体温的水:

水温过高,胃肠黏膜上的毛细血管就会扩张,反而会促进了毒物的吸收;水温过低,胃受到刺激,就会收缩,导致胃内压升高,会促进毒物进入肠道,同样会使毒物更容易被身体吸收。所以温度要适宜,最好喝与体温接近的水。

如果孩子意识不清,就不能强行给他催吐了。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强行催吐,容易发生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这时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医院。

除了意识不清的情况外,如果孩子误服的是强酸性、强碱性的毒物,也千万不要催吐,否则会给孩子的消化道带来二次损伤,简单处理后,要医院进行救治。

如果误服的是碘酒或来苏水等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的药物,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

如果误服的是强碱性的毒物,可以给孩子喝食醋、柠檬汁、橘子汁等来弱化碱性;

如果误服的是酸性很强的毒物,如洁厕灵等酸性洗涤剂,可以给孩子服用纯牛奶、生蛋清等来减轻对消化道的腐蚀。

“海姆立克急救法”

除了药物或毒物等能被溶解的物品外,孩子还可能会误吞其他不能被溶解的东西。如果孩子吃东西被呛到、噎到,气道里进了异物导致阻塞,则相当危险,家长一定要分秒必争,尽快处理。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是一种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具体做法可参考下面的图片说明。

家长们,家里容易被孩子误食的物品你们是如何摆放的,孩子是否出现过被食物呛住的情况,你又知道具体的处理方法吗?欢迎下面一起聊一聊~

淡淡

部分摘自丁香医生、holl辣妈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学游暑假

戳下方链接,暑假让孩子“玩”着学宋词

↓↓↓

可戳下方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白斑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