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度日尽从容

香屑笼衣,苦蒿缚柱,担头不费多钱。小窗天黑,飞响作雷颠。薰取氛氲一室,螉螉泣、细管残弦。纱幮小,法云浓处,清净坐诸天。亭边,池草合,平头奴子,摇扇无眠。盼秋风不到,夜月如年。那用银荷袅篆,便贫家、梦也成仙。篝灯畔、一群宵小,功德扫狼烟。——《满庭芳·蚊烟》天气渐热,盛夏将至,大明湖亦是迷人。台榭清凉,花竹俱茂,荷叶婷婷展开一片碧色。这时候支把躺椅,在廊下读一卷书,小憩片刻,或只看着湖面发发呆,虽是清闲片刻,却胜得浮世经年。不过夏天也有夏日的烦恼,清风送来的不仅是惬意,还有无尽的“嗡嗡……嗡”——蚊子声,古人称此“动群声而成雷”,足见其可怖。例如香馆,白天还好,一入夜,简直如刘禹锡《聚蚊谣》中一般: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十分骇人,导致每日心神不安,睡也睡不好,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蚊叮之苦已延续千年,庄子在《天运篇》有叹:“蚊虻豽肤,则通夕不寐矣。”南唐杨鸾写过一首《即事》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鸾。还有宋代的华岳四壁人声绝,榻下蚊烟灭。可怜翠微翁,一夜敲打拍。——《苦蚊》真真是凄惨。经过长时间与蚊虫的斗争,古人掌握了各种驱蚊的方法,我们熟知且沿用至今的莫过于蚊帐和蚊香。早在春秋时期,老祖宗就发明了蚊帐,称之“帱”。南朝《金楼子·立言篇九》记载:齐恒公使用“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此后,出现了“蚊幮”“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古代贵族的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以兼顾透风,其用料还有等级上的规定。例如晋代,锦帐为宫禁中独用,至于平民百姓,多用葛、布等帐子,而穷困者也有无力置备的,《后汉书》就有这样的记载:“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不过蚊帐闷热,元稹写过"蚊幌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躲入蚊帐本为避蚊,又不堪其闷热,又将蚊帐卷起,所以时人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使帐中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另将人们还将一些具有驱蚊效果的植物栽在房前屋后,例如七里香、凤仙花、夜兰、薄荷万寿菊等等,起到防止蚊虫聚集的作用。薄暮蚊雷震耳聋,火攻不用用烟攻。脚炉提起团团走,烧着清香路路通。——《蚊烟》不过最普遍的方法是烟熏法,古人发现药草在焚烧时,产生的气味烟雾会驱除蚊虫,起到清洁空间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各种驱虫香——也就是现代蚊香的雏形。在宋代,用焚烧香草驱蚊的方法很流行,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载有专门制作蚊香的作坊,制作的蚊香叫做“蚊烟”。《格物粗谈》中写到:“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是用纸包缠为有芯的棒香,且评价茶叶“烧烟可辟蚊”。诗人陆游在《熏蚊效宛陵先生体》写道: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说用扇子不能解决蚊患,需取“燔艾”一块,以焚烧艾草来驱蚊。宋时制作蚊香的主要材料多是艾草、雄黄和浮萍等,明清时期材料增加,开始使用阿魏、羌活、川芎、樟脑等。蚊香的样式也多了起来,除了熏燃,印篆,《医心书》中还记载有涂抹的避蚊粉“桂屑(桂树枝的碎屑)、苦楝叶屑、菖蒲,以一升和一斗粉中,以粉身则避蚊。”到了清朝,蚊香进一步发展,英国人福琼在其著作《居住在华人之间》中记载浙江定海蚊香的配方,是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而成。蒲松龄有首《驱蚊歌》:“炉中苍术杂烟荆,拉杂烘之烟飞腾。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便是描述使用驱蚊香的情形了,可见蚊烟在当时,已经在百姓之间普遍使用。民间有句俗语,叫“干苍蝇,湿蚊子”。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多蚊”篇道:“今孑分,污水中无足虫也,好自伸屈于水,见人辄沉。久则蜕而为蚊,盖水虫之所变明矣。”蚊子在水中产卵,幼虫也生活在水里,当其蜕化长大后,仍喜欢潮湿的环境。夏天天暑下逼,地湿升腾,暑湿交蒸,适合蚊子生长,要避蚊,就要从破坏蚊子赖以生存的环境入手。使用香草来驱蚊,芳香化浊、焚烟祛湿,传统的方法不是“杀灭”,熏香不会把蚊子杀死,但能让蚊子远离我们。现代有效的驱蚊产品更加丰富,但是主要利用化学成分驱蚊,如蚊香,蚊香片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丙菊酯的杀虫剂,蚊香的烟含有苯并a芘、苯并b荧蒽和苯并荧k蒽三种多环芳香烃,属可致癌物。这时候我们不妨参照古方,自己来配置一款防蚊香药,驱蚊的同时,还能祛邪消毒、宁心静气,是属于东方的生活之美。我们现在复原古代方子,不可照搬全抄,我个人认为并非每种都适用于当代,有些记录已近玄幻。例如讲到鳗鱼骨:“即他鱼骨干的亦可,室内烧之,蚊化为水。”讲在焚烧鱼骨的时候蚊子会化成血水,前些年我做过实验,并没有这么奇妙,虽有驱蚊功效,但其味道也极其难闻,难怪古人提到此类香,说“每焚一条,可彻夜无蚊,唯气息甚恶”。还有《卫生易简方》里记载:于除夜五更,使一人堂中向空扇,一人问云:扇甚的?答云:扇蚊子。七问答乃已。又方端午日五更,根据前法扇问答尤验。这个方法管用不管用尚需实践,但是莫名感到有些萌!草虫圣手潘君诺《蜻蜓捕蚊图》另有:辟蚊子:上用皂角、苍术、干浮萍等分为末。饭丸弹大。令干烧之。驱蝇蚊:用藜芦末,置酒饭中。引蝇至者必死。终是不绝。不若用柳枝酒放在房门外。引其去乃妙。   治蚊虫、壁虱用水鳖子、川芎各一两,雄黄半两,为末,蜜丸如芡实大。烧一丸蚊虱尽去治蚊虫用社日祭余酒,喷屋四壁能辟蚊。臰樗皮 鳗鲡鱼 阿魏 芫花右为末用乳香煎汁和丸如鸡头大烧之是虫皆去香附子、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五钱,右为细末,入雄黄、樟脑和匀,重罗,打作香印,爇之。苍术(一斤),木鳖子、雄黄(各二两半)上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床下烧一丸,或于蚊多之处当门烧之,熏落如面净尽。这些方子都十分精妙,不过不太适合当下的居住环境,因雄黄燃烧后和氧气接触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在家操作是十分危险的。适合我们动手制作的有两款:辟蚊虫及诸虫等方:苦楝花柏子菖蒲上件药,捣筛为散。慢火烧,闻气自去。治蚊虫方:浮萍、厚朴、羌活、川芎(各等分)右为末,作香篆烧。其蚊远去。除了复原古方,我们也可以根据植物特性,以自己的嗅觉习惯来和合一款驱蚊香。植物驱蚊指数表有效时长1~3小时:白兰花、黄樟、柑皮、七里香、芸香、小茴香、薄荷、白菖蒲。有效时长4~6小时:八角、茴香、香茅。有效时长7~9小时:山羌、藿香、丁香、罗勒、万寿菊。我日常使用的香方如下:香方:艾叶,苍术,藿香80,柏木(炮制)50,水菖蒲50,白芷30,金银花30,薰衣草20,丁香5,薄荷冰5(水磨后加)可制成成线香盘香,或是磨粉打篆,日常使用,不仅驱蚊辟邪,亦可养气凝神。除了熏香,精油也是很实用简便的驱蚊方式,驱蚊精油以醛类精油为主,不仅能避免蚊虫叮咬,还可以抑菌除异味,可谓一举多得了。推荐配方:柠檬香茅15d+尤加利10d+真正薰衣草10d+玫瑰天竺葵8d+薄荷5d+苦橙叶5d使用方法:1.将驱蚊精油5滴+20毫升的纯净水制成驱蚊剂装入喷雾瓶中,每次使用前需摇晃均匀,若已被叮咬也可向被叮处喷洒,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止痒的作用。(本配方具有一定皮肤刺激性,儿童及敏感皮肤不宜直接用于皮肤上。)2.可以滴于水中泡浴,也可以喷洒在衣服上,同样有驱虫防蚊的作用。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清凉安宁的夏天啦~苏晓

撰稿人

于当代中华传统香学宗师

吴清教授门下熏习香事

师父按字輩赐香名“如玫”

国家高级制香师

Ifa国际芳疗师

书院中国香学导师

大灵岩寺香学顾问

欢迎大家动动手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6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