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航海日,让我们一同回望那片高扬了六

白癜风患者生命的灯塔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那片高扬了六个多世纪的征帆

刘汉俊今天是"中国航海日",年前的7月11日,中国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七下西洋的航程。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要有海洋意识的复甦,必须向海而生,向海而兴。

他再一次翻看了自己写下的近百个眉批。

尽管浪迹天涯,读书不多,但这一本书他却下了功夫。他用羽毛笔画下许多道道杠杠,以拉丁文或西班牙文写下这么多批注。

他在认为最重要的一处,画了一只手,写下一行字:商机无限。手的四指紧攥,食指直指处,是一个单词Cambalu,中文名“汗八里”——中国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对元大都北京的称呼。手形的下面,是波浪翻滚的图案。

他在书中叙及的城市处一一做了记号:扬州、杭州……,在一些物品名词下画下一道道标记:黄金、白银、丝绸、香料、瓷器、玉石、珠宝、醇酒……

他叫哥伦布,意大利热那亚水手。一位“地圆说”的信奉者,天生的冒险家、航海家和后来的海军上将。

哥伦布捧读的这本书,是一套多卷本游记中的一本。书的作者是哥伦布的意大利同乡、年前曾在热那亚蹲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书里记录的是马可从年到年游历中国17年的见闻。当年17岁的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父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经过黑海,到达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城市巴格达,翻越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经过中国新疆的和田、甘肃的敦煌,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元大都北京,历时4年。年春,马可·波罗随同护送元朝的阔阔真公主,到波斯与国王阿鲁浑成婚,从泉州出发走海路,于年回到意大利。在一次海战中,马可·波罗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在中国的见闻,由狱友、作家鲁斯蒂谦记录整理成了一本游记。

哥伦布捧读这本游记的时间,是公元年,第二次远航回到西班牙不久。尽管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的第一次向西航行,使他到达了他误认为是亚洲大陆的南美大陆,甚至错把古巴当成了中国,没有找到中国的丝绸、玉器、瓷器、黄金、香料,但这位执着的冒险家并不死心。他的祖上从事纺织业,他立志要找到中国的丝绸。

马可·波罗的讲述,再一次激发了他的雄心。向东,向东,向中国出发,实现丝绸之梦!

西班牙女王举行盛大壮行仪式,还写了一封给中国皇帝的亲笔信。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远航,一直到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就像马可·波罗一样,哥伦布也被戴上过脚铐手镣。直到年5月20日去世,哥伦布的丝绸之梦都没有实现——他没有到达中国。

哥伦布不知道,马可·波罗也不是最先介绍中国丝绸的人。第一位用欧洲语言文字描述中国人和中国丝绸的人是法国圣方济修会的教士威廉·鲁不鲁乞。年他受国王路易九世派遣,从地中海东岸出发,沿黑海、穿东欧、过中亚前往中国。他在后来写的专著中称,见到了“丝人”(SilkPeople)——穿着薄如蝉翼、柔软滑溜服装的中国人,最好的丝绸来自中国。

那么,是谁引发了欧洲人的东方之梦、丝绸之梦?

是马可·波罗?是威廉·鲁不鲁乞?

都不是。是中国的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

公元前年,汉武帝派遣张骞率余人向西域进发,开启“凿空之旅”。他西行辗转10多年,历尽艰辛,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的战争目的,却无意中开辟了一条连通西夷的路,从长安经西北,通往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抵达地中海、意大利罗马的欧亚交通要道从此拓开。中国黄金、丝绸、玉石等物产和冶铁术等沿这条路运往欧亚诸国,准确地说,丝绸之路应该是“丝玉之路”“金丝玉之路”;而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国。

年后的法国传教士鲁不鲁乞、年后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多年后意大利人哥伦布等共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5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