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小编的朋友圈都被《8个月大的孩子智力受损!别再用这种东西储存孩子的衣物了!》刷屏了,文章中说一个8月大的宝宝突然变得呆滞,脸色发黄,还有智力障碍的现象,经医生检查是因为穿了樟脑丸味的衣服所致。这不禁让妈妈们慌了神,那么樟脑丸真的会损害宝宝智力吗?本期小编就为你揭开“樟脑丸”的秘密。
樟脑丸致智障的2个必要条件
樟脑丸是我们常用的生活用品,中国家庭中几代人都在用,倘若真的如文章中所说,那么容易导致孩子智障,那么咱们国家必定人才流失严重,也不可能有如此好的发展了。专家指出,樟脑丸确实会导致某些孩子出现急性溶血,但是这有两个必要前提:一是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二是樟脑丸中含有“萘”。
如果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樟脑丸中的萘酚会潜入人体中的红细胞,红细胞遭受攻击后,便会导致溶血性贫血。如此一来人就会长时间严重贫血,也就是急性溶血,久而久之孩子的智力便会受到影响,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蚕豆病”。
但事实上,从年开始我国就停止生产和出售萘丸,推广樟脑产品。所以市场上含有“萘”樟脑丸基本找不到。此外,很少有人会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而且蚕豆病发生时,症状比较明显,如身体不适,发热,不爱吃东西,呕吐,有黄疸,尿液变成酱红色等等。一般出现这类情况家长都会立即带孩子治疗,根本不可能拖到智力下降后才送医的。所以,这篇文章的可信度也有待推敲。
孕妇和孩子最好少用或不用樟脑丸
虽然樟脑丸很难会损害宝宝智力,但是由于孩子和孕妇体质较弱,身体敏感,对樟脑丸的味道难免有所不适,或有头疼、呕吐等反应,因此建议最好不要给这类人群使用。
“樟脑丸致宝宝智障”的说法未免太夸张,除非宝宝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同时使用的是市场上很难买到的含有“萘”的樟脑丸,否则孩子很难会因此变笨。
其实,铅才是影响孩子智力的最大克星
公开资料显示,铅是已知毒性最大、累积性极强的重金属之一。它对儿童的危害尤为显著。
不像其他金属元素,铅在人体内没有任何作用,铅在体内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血铅超标对0~6岁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影响最为严重。
铅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其中,铅中毒危害以神经系统受损最严重,可导致小儿烦躁不安、易冲动、腹痛、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出现铅中毒脑病,甚至死亡。
引起多动症
经常食用含铅量超标的食品,造成铅在人体中的蓄积,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可致使儿童患上多动症。
影响智力
血铅高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损伤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严重者造成痴呆。铅引起的智力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即使经过治疗,智力损害也不会明显恢复。
四招远离铅超标
认真洗手
儿童玩耍一天后手上总会沉积一定量的铅尘,研究证实,孩子平时不爱洗手或洗手不彻底是导致血铅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儿童体内的铅80%~90%是吃进去的。只要正确洗手,就可以阻止80%甚至更多的铅通过手-口途径被人体吸收。
少吃皮蛋、爆米花
“无铅皮蛋”、“爆米花”可以适量食用,每个星期最多吃一次,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孕妇和儿童,少吃或者不吃为好。
少用彩妆
年幼宝宝多缠着妈妈、密切接触,尽量少化妆和少染发。
多吃“驱铅食物”
血铅超标时,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排铅功能的食品。最好的排铅方法是通过摄入营养物质及膳食纤维,阻止铅在消化道内被吸收,并补充营养物质。膳食纤维可以直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没有毒副作用。同时,通过补充维生素A、C、D和植物果胶,也能达到排铅抑铅的效果。许多日常食物都具有排铅功能,按照排铅效果的优劣,依次是海参、海带、海蜇、紫菜、麦皮、乌龙茶、刺梨、猕猴桃、臭豆腐、黑枣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