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河南电子时报第22期全省生

年第22期(总第22期·年12月10日)

本期提要:

★头题:全省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淅川召开

★次题:秦群立局长深入豫西伏牛山区调研林业产业扶贫和病虫害防治

★三题:确山县召开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确山动员大会

★四题:和烟织就森林字国土绘成丹青卷——纪念梁希逝世60周年

全省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淅川召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森林河南生态建设,打好生态扶贫硬仗,省林业局12月10日在淅川组织召开全省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现场会。各省辖市林业局局长、扶贫科室负责人,各省直管县(市)、53个贫困县林业局局长,省林业局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省林业局局长秦群立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林业局副局长杜清华主持会议。南阳市副市长李鹏致欢迎词。淅川县县长杨红忠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现场(之一)

会议现场(之二)

会上,观摩了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仁和康源万亩软籽石榴产业扶贫基地和马蹬镇上白渡生态扶贫示范工程。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南阳市林业局和淅川、栾川、卢氏、鲁山、商城县林业局分别介绍各自推进生态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经验。对《打好林业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年)》进行了解读,对年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阶段生态扶贫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观摩现场(之一)

观摩现场(之二)

秦群立强调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打好打赢生态扶贫硬仗决策部署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增强做好生态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下一阶段的生态扶贫工作;要把握思路方向,以落实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森林河南建设任务为核心做好当前工作。

淅川县产业扶贫基地新栽的经济林

淅川县大规模造林绿化现场

秦群立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林业纳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强调打好产业、就业、生态、金融四大攻坚战,都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秦群立指出,林业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脱贫攻坚等都息息相关。近年来,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扎实推进林业生态扶贫、生态脱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和惠民成果。突出表现在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稳步扩大、贫困人口林业收入持续增加、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取得积极进展、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口帮扶等工作扎实推进。

秦群立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只能打贏打好。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林业行业优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全力做好林业生态扶贫工作。为此,一要大力开展生态建设扶贫攻坚专项行动,二要大力开展生态产业扶贫攻坚专项行动,三要大力开展生态就业扶贫攻坚专项行动,四要大力开展林业科技扶贫攻坚专项行动,五要大力开展生态补偿扶贫攻坚专项行动,六要大力开展对口帮扶扶贫攻坚专项行动,七要大力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监督执纪问责专项行动。

秦群立说,时值年末岁尾,各地一定要把握思路方向,以落实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森林河南建设任务为核心做好当前工作。一要加紧任务分解和规划制定工作。11月13日,在全省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上,各地党委、政府已经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下一步,各地要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加紧细化分解责任,真正将造林绿化任务分解到全省各山头地块、沟河路渠,并将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年度绿化和建设森林河南任务纳入考核内容。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研究编制《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年)》的实施性规划,主要内容要注重对接和落实省级规划,内容尽可能详实具体,确保明年6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并由当地政府印发或由人大通过实施。

二要认真组织开展今冬明春的植树造林工作,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完成。全省各地要切实抓住冬春植树造林有利时机,围绕当地“六化”样板工程建设等安排好冬春季造林绿化工作。要注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严格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年)》中新造林的标准要求,加大投资力度,编制好营造林作业设计,选用良种壮苗,落实管护责任,争取将所有新造林工程全部打造成“六化”样板工程。

三要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目前,全省正处于森林防火紧要期和森林火灾易发高发时段。在林业部门森林防火职能职权全部移交、转隶工作全部结束之前,全省林业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仍然负有主体责任,因此必须继续加强森林防火预防监测和应急演练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履行好应尽的职责任务。(报道员柴明清摄影报道)

秦群立局长深入豫西伏牛山区调研林业产业扶贫和病虫害防治

12月9日,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秦群立来到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卢氏县、西峡县,深入调研林业产业扶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作。

近年来,卢氏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以核桃为主的林果面积达到万亩。目前,核桃挂果面积32万亩,年产值4亿多元,仅此一项可使27.1万农民人均增收余元,其中2.6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核桃实现脱贫。了解到上述情况,秦群立非常高兴。

在卢氏县望家山林果产业带、北岭至东坪林果产业带的核桃、花椒、连翘和大樱桃生产基地,秦群立等看到山坡上经济林木长势良好、管理规范,感到十分愉快。秦群立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林业行业优势和当地森林资源优势,不断提升经济林经营管理水平,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再立新功。

秦群立在林区认真听取相关人员工作汇报

当前,一些地方发现了松材线虫病。秦群立非常   年,中央大学森林系(现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5名学生即将毕业。一位戴着眼镜、风度翩翩的长者,在欢送会上即席赋诗一首。他把5位同学比喻成5棵青松,5木正好构成森林二字,在巧妙的构思之中蕴含了自己对学生殷切的希望和深厚的感情。

  这个人就是梁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

  在多鸟兽草木之名的《诗经》中曾这样记载:诗言志,歌以永。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也是他对林业的希望。梁希出生于年,浙江吴兴人,父兄均是饱学之士。梁希5岁入长兄私塾,以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被人视为神童。15岁已饱读诗书,中试秀才。

  年,梁希开始攻读于东京帝国大学林科,专业是森林利用、林产制造。梁希等一大批人才都是通过实业来振国,有着很大的家国情怀。他认为中国是多山之国,林产丰富,大力发展林产制造化学事业是富国利民之道。这是梁希人生中关键的选择,是他成为一代林学宗师的起点。

 年,英国出版了《ChinaRevolutionized》(《中国变革》)一书。作者汤姆森是一名美国人,他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城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还对当时中国的各行各业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而其中的一个章节《中国的林业》引起了笔者的   在有关中国的林业方面,作者是这样开篇的:英国占领的香港树立了重新植树造林的榜样。德国在山东胶州效仿了英国的做法,沿铁路线栽种了洋槐、冷杉木、白蜡树、落叶松、胡桃树和橡树。日本也开始在东北的南部效仿。中国于年在奉天兴办了一所林业学校。

  中国早期林学理论和林业教材多是从日本传播过来,而日本的林学理论又源于德国。当时的奉天山林木材资源丰富,但林多闲置未以利用,急需垦殖人才。关于作者提及到的这所学校,是年成立的奉天省城官立中等森林学堂。这也是中国最早设立森林专科的学校之一,使用的是山西农林学堂第一本汉语造林学教材《造林学》。

  翻开梁希先生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年梁希学成回国,初在奉天安东鸭绿江采木公司任技师。

  当时的中国被列强割据,东北地区都是由日本人把控的。因该公司日本人独揽大权,梁希对此十分不满,于是离职,应聘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师兼林科主任,历时7年。梁希从年开始讲授林产制造化学,使之在中国首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在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科研工作。

  作者紧接着在书中写到:樟脑树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和南方各省份。锡兰(今斯里兰卡)、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牙买加、马来西亚、意大利和德国占领的东非,都已经成功引入了这种树,将很快能够供应世界艺术和工业不断增加的需求。而合成樟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因为能够提供必需的松子和美国南部的松树遭到了大面积砍伐。樟脑将能够从树的任何部位提取,甚至包括他的枯叶。而美国和德国等注重节约森林资源的国家,也正在呼吁全世界尽量从树叶、掉落的树枝和插条中提取。

  台湾早期北部山林多为原始樟树林,环境极适宜樟树生长。台湾樟树驰名中外,在全省的低海拔地区普遍种植。老樟树树龄千年以上者甚多,因此,台湾樟脑输出量曾达世界首位,有“樟脑王国”之称。

  梁希也对樟脑有很深的研究。年他在浙江大学首创中国第一个森林化学室,之后又在中央大学创立了同类实验室,进行了如樟脑制造器具、松树采脂、油桐种子分析和桐油抽提、木材干馏、木精定量、木素定量等试验研究。

  梁希当时得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木材生产饲料、制造动力能源,从而渡过了粮食与燃料俱缺的难关。他为了直接借鉴德国林产化学和木材研究方面的成果,毅然于年1月自费前往德国萨克孙林学院从事研究和学习林产化学。

-年梁希在德国萨克孙林学院从事研究和学习

  

梁希回国后,先后在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农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从事林学教育,著述颇丰。他首创中国林产制造化学学科,在桐油提取、木材干馏、樟脑制造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设计出“梁式樟脑(樟油)凝结箱”。他所编写和讲授的《林产制造化学》讲义,中西交融,图文并茂,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内容丰富的林产制造学集成……

  梁希在40多年林业工作的生涯中,有30多年担任林产制造化学、森林利用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书中还提到了林业和水土固化的作用:如果真的想要解决黄河、汉江、长江和渭河流域可怕的洪水和随之而来的饥荒,这些河流源头和暴雨暴雪就必须得到控制。或许是青年时代的经历让他立志于解决这一问题。70岁时,为了了解黄河重要支流域的山林荒废和水土冲刷情况,以配合水利部的治黄计划,梁希在苏联专家和中国几位工程师的陪同下,考察了泾河流域,后又赴延水、洛河和无定河流域考察。最后,写成《泾河、无定河流域林区考察报告》。

  作者还提到中国的园艺家们也可以培养出来一些形状奇怪的树木和竹子。在广州的花园里有很多造型独特的竹子非常有名。有一个很有想象力的方式是把树干从中间劈开,让它们形成逼真的拱门形状。它们会在树还比较小的时候连根拔起,把树干从中间劈开,让它们形成逼真的拱门形状。然后移植到通往寺庙或者神祠的路两边。随着树干不断往两个方向生长,整条路就形成了一个拱门。

  此外,作者还在插图中介绍了一些当时的风景图片。在照片中,一个中国人正挑着一个竹制的水桶走在广东省的水泥路面上。根据上面的文字介绍,此时的南方气候湿热、植被茂盛。道路旁有蕨类、橡胶、酸角、榕树、桑树等。

  在75岁时,梁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对林业做出了最后的讴歌,也为中国的绿化前景做了一番美丽的憧憬。文中写道:“绿化这个名词太美丽了。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水汇流的黄海也有可能逐渐地变成碧海。这样,青山绿水在祖国国土上织成一幅翡翠色的图案。”

  文章发表3个月后,为林业默默奉献、积劳成疾的梁希病逝于北京。

  今年12月10日是梁希逝世60周年。

  山是永恒的丰碑,水是流动的颂词。距离本书的出版已经过了一个世纪了。树木树人,薪火相传。一大批林业工作者们,不断地前行探索。梁希描绘着的“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的美好遗愿也正在一步步实现。而他“和烟织就森林字,写在巴山山那边”的事迹也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林业史上。(原载于《中国绿色时报》年12月10日四版文章,作者王江江)

编辑部

赞赏

长按







































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3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