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热热闹闹过新年,雨姑娘和雪姑娘也不甘寂寞地来凑热闹了。小京(“京声京事”,ID:rmrbbj)了解到,一股来自西北的冷空气正准备南下偷袭京城。今天傍晚将有一次全市性降雨光临,夜间甚至可能转为雨夹雪。随后,冷空气主力到来,气温下降,14日最高气温仅有2℃,小伙伴们脱掉没两天的棉裤又该穿起来了!
据气象部门预计,冷空气已在西北集结完毕,准备大举南下。受冷空气影响,今天傍晚将有一次全市性降雨光临,降水量在1至3毫米,夜间甚至还会转换为雨夹雪或小雪,山区雨夹雪转小到中雪,城区最低气温2℃。之后将逐渐转为晴朗天气,但由于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将有北风与晴空作伴,气温大幅下跌,14日最高气温仅有2℃,与大年初一11.6℃的最高温相比,恍如两个季节。
雨雪天道路湿滑,小京(“京声京事”,ID:rmrbbj)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尽量减少出行。除了穿上厚厚的衣服外,小京(“京声京事”,ID:rmrbbj)还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御寒宝典,记得收藏哦!
严寒时节吃“咸”一点
应对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最实在的办法就是增加饮食量,进行加餐,从以前的一日三餐逐渐增加到四至五餐。加餐并不是指零食,而是指适当增加主食,肉、奶、粮食,这些食物都可提供充足能量供应,同时,蔬菜和水果的补充也不能忽视。
虽说长期吃盐会有很多不良影响,但是,偏咸的食物确实能带来温暖。在遇到严寒的时候,可以比平时吃得稍咸一点。
多补充富含钙的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等,和含铁的食物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适当选择产热高和温热性的食物,对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如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红枣等。
在全身寒冷的时候,最先的表现就是胃寒拉肚子,姜汤能迅速提升身体的温度,更能让胃部感觉温暖,熬姜汤的时候放一些葱丝和红糖效果会更好。
给鞋子缠根“粗绳子”
在下雪时行走,或走在积雪时间较长的地上,最重要的是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调。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起到平衡作用。走路要靠马路两边,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或因着急躲车而滑倒。
高跟鞋与硬平底鞋要坚决拒绝,出去时最好穿一双平底防滑鞋。此外,不妨给鞋子加装“防滑链”。拿一条直径1厘米左右的粗绳子,在鞋子上面绕两圈以上,然后在脚腕处固定绑好,防滑效果非常不错。
如果行走时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很容易造成手臂骨折。应尽量用双肘撑地,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地面的冲击力。万一摔骨折了,不要乱揉乱动,可用围巾、书本等托住骨折部位,医院。如发现自己的髋部疼痛,就更不能乱动,不要起身,最好平躺着,医院。
雪后开窗通风防感冒
预防感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雪后开窗通风,让雪后湿润、清新的空气进入室内,驱逐带有病毒的混浊空气,但此时一定要注意抗寒保暖。此外,南方很多家庭都没有集中供暖,使用空调的家庭应该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6℃左右,不要太高,因为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也容易引发感冒。
预防感冒,下雪天脚部的保暖很重要。踏雪后,最好用热水泡泡脚。在雨夹雪或积雪融化的天气,即使穿上保暖的鞋子,不久就会湿透,极易冻伤双脚。这时可以在袜子外套上塑料袋再穿鞋,保暖又隔热。
温水泡手脚防冻疮
俗话说“风后暖,雪后寒”。雪后寒冷的天气也是冻疮形成的高峰期。冻疮好发于手指、脚趾、耳朵、鼻尖等部位,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末梢血管血液供应量相对较少,而且裸露在外的几率高,保温能力较差。冻疮素有“一年生冻疮,年年都复发”的特征,所以雪后防冻尤其重要。
对付冻疮,除了戴手套、穿毛靴、戴耳罩等防寒保暖的办法外,还有很多简单实用的小窍门。
最常见的是用温水泡手脚,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重复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小验方:萝卜法,将萝卜切厚片,煮熟趁热贴敷患处,凉后更换。连敷3~4天可愈。苹果法,苹果去皮绞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辣椒法,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或辣椒5个,放入白酒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涂患处,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15分钟,可消肿止痒。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编辑请发邮件至rmrbbjfb
.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白癜风那里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