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需要工匠精神,为何要继承传统文化,我先介绍一下我做一个脱胎漆杯的大概过程,工序是自创的,可能跟别的漆艺人的不大一样:1、构思设计;2、塑造形;3、模具设计与制做;4、做出胎体待用;5、练漆;6、调漆;7、胎体上漆、裱布、上漆灰等多道工序;8、打磨修整;9、脱胎;10、彩漆髤饰若干次,这里又分很多工序、若干技法;11、打磨、推光、揩清反复交替若干次完成。
我大概给出这些大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里的学问都很大,比如设计要达到美的要求,设计得不好,后面做得再好也不行,而且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后面的工序,不然可能后面的工序会越做越别扭达不到要求甚至报废。又比如塑形这一步,如果对形的塑造能力不行那作品也会很糟糕,再比如大家觉得最简单的工序–打磨,打磨也不简单,其实打磨是对形体塑造的延续,是精细的塑造和完善形体,最后的打磨是要出效果的,磨多磨少在平顺与艺术效果之间要求得平衡完美,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而且这做杯子不是做装饰品,必须考虑实用性,不能使用松节油樟脑油等等有害和有气味的材料加入大漆里面,所以这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而且每一步都有无限研究提升的可能,这个研究提升叫发展创新,叫核心能力。
有些公司从国外进口很多零件,回来一组装就是他们的国产产品了,这样的东西怎么创新,创来创去只能变换外壳,人家少给一个芯片可能就很难弄下去了。没有核心技能,永远落后于人,甚至受制于人。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这个精神,我们经常看到电视或手机里推出的手工艺作品和匠人情怀,精美绝伦的作品凝聚了匠人的智慧和汗水,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很扎实才能有好的作品,有很多的手艺正在渐渐消失,非常可惜,这是市场太小或是根本没有了这个市场,行业可以被市场淘汰,但是匠人的精神不能被淘汰,有这个,我们不用担心做不出自己的芯片。
研究车混凝土
麦世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