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物态变化

知识点27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规定:

把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沸水的温度定位℃,在0℃和℃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所在位置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27-1:认识右侧体温计和寒暑表

右图是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

甲、乙两种温度计各自分度值为、

甲、乙两种温度计各自读数为、

答案见文章末

知识点28:物态变化

物质常见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液态(晶体、非晶体)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部分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冰0℃、海波48、

铝℃、铁℃

部分非晶体:石蜡、玻璃、松香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安装顺序由下向上

海波或石蜡,碎:为受热均匀

纸盖:防止热量的散失

水浴法加热:间接、均匀对物体加热,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太快,物体缓慢升温,便于观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石棉网:是烧杯受热均匀

例28-1:小明利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探究晶体熔化特点(1)小明用手握冰块,一会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到手很凉,则可说明(2)小明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在安全的前提下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是因为(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4)小明又探究了海波的熔化特点,并对比了冰的熔化实验。在熔化过程中,海波和冰的相同规律是,能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是。答案见文章末

液态、气态(蒸发、沸腾)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放热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

烧水壶烧开水时壶嘴处的“白气”;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刚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

冬天从寒冷室外走进温暖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白雾”。

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

部分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

水℃、酒精78℃、液态铁℃、水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用停表记录时间)

纸盖:弊端,会增加水面上方的气压,使水的沸点升高(可以在纸板上留一个小孔)

观察水的温度,温度到达90℃时,可去掉硬纸板,可以观察到:

沸腾前,水中少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至消失,

沸腾时,水中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至破裂。

初始温度相同的两烧杯水,质量大的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要长一些,但是到达沸点时的温度是一样的。

固态、气态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

常见升华现象:

衣柜里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常见凝华现象:

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形成冰花;

深秋,草地上的白霜、;

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白花花的“粉”。

水的三态联系

例27-1甲0.1℃1℃36.9℃-4℃

例28-1冰在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冰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冰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再熔化用停表和温度计纪律不同时刻冰的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和海波的熔点不同

欢迎分享收藏

请长按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p/11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