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樟脑 >> 樟脑用法 >> 论艾灸

论艾灸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关于艾灸的一些知识艾绒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经晒干捣制而成的绒状物,是艾灸的原料。近年来,对艾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初步得知艾绒含有挥发油,成分是庚三十烷、奎尼酸、水芹烯、毕澄茄烯和侧柏醇等成分。古代典籍中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八》:“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灵枢·官能第七十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俱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灵枢·经脉第十》:“···陷下则灸之。”战国时的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灸法”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在民间广泛应用。《千金方》云:“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并且说:“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书中膏肓灸法尤为代表。《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枕上记》中也有“艾火漫烧身(艾火可以使全身的经脉畅通)”的说法。古人用艾灸忌八般木火《外台秘要》中对艾灸之材有八中论述?凡灸用松木火则难愈。柏木火则疮多汁。橘木火则伤皮。桑木火则肉枯。枣木火则体消。竹木火则伤筋,多壮则筋纵。枳木火则陷脉溃。榆木火则伤骨,多壮则骨枯。凡八木之火。皆不可用也。明代医家龚居中?《红炉点雪》中的记载八木者:松火难痊;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枳火伤气脉;枣火伤内消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理解这句话被历来的艾灸专家和爱好者们奉为经典。?现代“十三五”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中相关论述论述:有研究对艾叶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年、年、年不同年份的蕲艾叶中检出了相同成分,且含量较高,如桉叶油醇、侧柏酮、菊槐酮、樟脑、龙脑、4-萜烯醇、石竹烯、石竹素、刺柏脑等。可初步推断,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成分的含量相对越少,难挥发成分含量越多,如刺柏脑、石竹素等是相对难挥发的成分,即陈年精细艾绒剩下的成分,可能是艾灸时的有效成分。王正龙先生的《中医破执》中有别样的见解:?有人说如果有储存三年以上的艾绒,治疗效果会更好。根据是孟子(而不是《内经》)所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但孟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治疗已患七年的沉疴痼疾,必须每年灸三五百壮,并要连续灸三年,才有可能治愈。如果把“三年之艾”理解为储存了三年的艾草,就有些牵强附会了。因为根据临床体验,当年的艾草与储存三五年的艾草相比,其治疗功效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如果将这句话加上一两个字也就很好理解了:“治七年之病,须求三年之艾灸。”《孟子》原文是这样说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孟子》离娄章句)意思是:今天这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就像害了七年的病一定要连续用艾草灸三年才能治愈一样。如果平常不能坚持畜积施灸的数量,终身都得不到健康的身体,就会在病痛中死亡。如果无意于仁政,终身都会受忧受辱,以至于死亡。“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不是商家断章取义,错误营销的一种手段,读者心中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理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yf/7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