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厦门还真的是大海边那个厦门。这个日子正是一年中最为烁热的时候,海的热浪一阵阵地把厦门热情一波波推送过来,踏入这个岛屿,就感到了厦门的太阳、厦门的城,就是有热度。处于对一个地方,一个早就名满大地的城市的热爱,我们开始急速地融入这个城市。
森林覆盖的这座海边城市里,已走过花期的凤凰木随处可见,凤凰木是厦门的市树,市花则是粉色的三角梅。厦门人都感觉到了,这座城市是由茂盛的树、粉色的花、绿色的草在海岸的平地、凸起的山、犬牙交错的岩石间、海水环绕的凹地上筑成的一座城,城市的年轮已经超过千年。在城的高处若隐若现中,红色的独栋别墅透露着古老和富有。插入云霄的大厦,用一根根银色的丝线连接着整齐海岸线。碧蓝的天空中有飞过城市上空的飞机,驶向海平面的轮船在轻轻地摇荡海浪中消失在海的远方。老城里里有古老的欧式建筑,有现代版的高楼相间,却到处流淌着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气息。
美丽与繁华占据着城市的空间,这座常驻居民不足30万人,而流动人口达到万人的城市,内中的交融和融汇,你实在是无法想象出是一种怎样的相处和碰撞。
我首先感受到的是种在道路两旁或者厦门大学校园内的樟脑树树籽比普洱这边的大,观察了两三天,我才悟出一个道理,这些樟树跟普洱这边的可能不是一个种,厦门这方的樟脑树没有普洱这方的挺拔,它们的树叶柔嫩,油鲁鲁的,树高也就四五丈模样。
普洱的樟脑,每科都是参天大树,果实从叶片中露头,窃窃私语的讲着我听不懂的闽南话,果实仰成头颅,不怕烈日地迎着天穹。而普洱这方的樟树,树材高扬,却不动声色,小心翼翼地生长着,果实都藏在叶片下面,有点像普洱人的羞涩和不自信。
看海,是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或者来这里的人最简单的必须遇到。尽管风是热的,但有风吹来,就证明一个城市风生水起。风吹开绿茵匝地的厦门,催开粉红色的三角梅,露出一年四季都启开的笑脸,粉嘟嘟地围着篱笆、门窗、庭院。花的品种也好多的,一年里忙忙碌碌,花事纷繁,盛开各异。如同厦门人异彩纷呈的心思,同是一座城市,生活在山,开始想水,住在海边,又在想木。
海岸长着槟榔,被海风吹乱的槟榔发丝间,总是不经意的生长着几颗实在舍不得离开枝条的红色果实,它们迟迟不肯褪去红色,总是在椰风的晚霞中摇曳,随着海岸的热浪,在潮水漫过的这方热土中。
厦门是一座用文化堆砌起来的城市,成分多元,内涵丰富。来到这座城市不去厦门大学,怕人家觉得没文化,进入厦门大学,发觉自己真的没有文化。这次有幸成为厦门大学校友,自然有得去认识厦门大学的机会了。这是一所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校,建校一百年来,出过很多著名教授,师资来源也很国际化,是一所“工程”和“工程”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大学教授带给我们的,是这方被海水过滤过的精华,且通俗易懂,所蕴含的信息量却让我等如雷贯耳。以人民为中心,讲品味、讲责任、讲格调,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进化我们自身的魅力,我们所要追求的层次在于通往求知的欲望,不要让欲望演化成功利,我似乎大彻大悟。教授讲,美国的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厉害的,小学校里,每天面对国旗唱五次国歌,还要唱2至3首爱国歌曲,澳大利亚的初中开学要先学唱一个星期的国歌,要求学生不但会唱,还要懂得含义。这些西方国家深知,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灵魂,不打自败。
这里给我们的信息很多,各种信息像要爆炸一样向我的头脑冲击着来,我知道我只能有选择地去吸收和消化压缩。我如同一个传统媒体是视角,用自己孤独的感知,去看待这一切。这次我们所要学的,其实都有个接触,但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尽相同的,才发现我们常常一叶障目,像我们普洱的樟树,虽然不缺可爱,但有些呆滞。校园里,有一处被称作芙蓉道的隧道里面有一面墙,专门给学生涂鸦之用,一个学校竟然会有这样一个所在,真是闻所未闻,亦见其包容之心和开放之心。走过道口,满是搞笑的青春语言或不乏大言作作之语,也让我等忍不住狂笑。我们去厦门时,乘坐的航班飞机上播放一个叫做《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电影,故事沉闷悲伤甚至可以说呆滞,把一次欢快的旅程搞得很郁闷,此时,隧道里学生之言语倒像电吹风里的热浪一样吹来,把我从郁闷的电影中唤醒。
一个地方给人的魅力,就是把这个地方当做一种心情释怀的欲望。这种欲望不管是起于哪个点,都会支撑你不断向前,不断深入。对厦门的认知,最初,我们都还不是来自对第一手资料的剖析,而是来自于公开的信息和他人的传闻。厦门是一座集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域建筑为一体的海滨城市,岛、礁、岩、寺、花、木与红楼、高楼相互交汇。内中也有不少特色文化的东西丰富着一个城市的存在,中国的每座城市的不同,不管是天南地北,除了方言,就是吃的不同。厦门小吃款式繁多,乡土味浓,土笋冻、海蛎煎、面线糊、炒面线、薄饼、烧肉粽、花生汤、韭菜盒、炸五香、油葱果、虾面、冬粉鸭、海蟹糯米粥、芋包、贡糖夹饼等。中山路上各类专营这些小吃的店面门庭若市,非常热闹,在海岸游览,可看到海鲜大排档很多,每家大排档门前,摆放着一溜儿的各种海鲜,海鱼、章鱼、海蛎、螃蟹、虾等,真是应有尽有。这些海鲜价格也不贵,让人吃得香,喝得美,尽兴而来,满意而归。
最初对这座美丽的城市认知的是那首经典歌曲《鼓浪屿之歌》,鼓浪屿当然要去,乘一趟船,从一个大的岛屿去一个小的岛屿,了却一个来到厦门,不去鼓浪屿等于没有来的心愿。时间真是挤出来的,哪怕学习行程里没有这门课,到鼓浪屿已经是傍晚,才知道鼓浪屿我要发现的美和所要阅读的文化并不是别人已经发现了的美,这种感觉不仅是风景的,更多是文化的。鼓浪屿的文化部分更多的是充满着苦涩味,那些充斥着的苦难的舶来品。舶来品用文化的符号驻足此处,就是用一种实体来展示存在。心里的滋味,有些残忍,有些悲悯。夕阳西下,追忆曾经对鼓浪屿的感觉,烟雨江南,天气小凉。感受一种曾经美好与现实的打折。我迷恋我祖国的家园肯定是我的事,可是,除此之外,还有谁爱慕你,谁迷恋你。在日光岩就坐,看厦门这座城市,我觉得我也是注重你的性格,关怀你的忧伤,甚至关怀你每一次变化,为每株树数细数年轮的那些人。
来到鼓浪屿,其实我们的心情应该比想象的放松得很多,很宽。如果时光漫长,可以看鼓浪屿之外的屿和浪,可以到远方,去看地球里那片最大的海。
耳边,轻轻响起《鼓浪屿之歌》,深情,相思: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
……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
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
厦门的不远处就是金门,金门的更远处是基隆。金门有一些故事我老早听到过,她目前仍然属于台湾省的一个县。大陆这边耸立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几个大字,而另一边也对应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殊途同归,一目了然,所遵循的都是一个中国原则,会让人感受到一种使命与家国情怀。
这是一个非常炎热和潮湿的季节。据说厦门如果在冬日,气候是一个绝妙的所在,但在赤日炎炎的季节,这还真的是够受的。其实,到一个地方,只要心静,天气左右不了你,有心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对应点。海、雾、椰树、峭壁,蝉的声音,鸟的话语,叶的伸展和枯萎,鱼的飞跃,鸥的撒欢,或许这些,把厦门叙说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柔和,更加深邃辽阔。
白鹭洲横穿厦门,因此厦门别称“鹭城”。雅称源于一种叫白鹭的鸟,在这个绿草茸茸,水波荡漾的沙洲里成对成行。厦门鹭鸟高翔,城市起早,人勤春就,志在远方。于是,这让鹭在厦门成为一只有身份证的鸟。白鹭洲公园以音乐喷泉广场为主题,以白鹭女神像和鸽子广场为中心,是厦门最大的全开放广场公园,分为中央公园和西公园两部分,以游人回归自然观赏要求为主题思想。
在厦门的街头,我想画画,我想把这方风情记录在我对厦门认知的白纸上。此时,万家灯火倒映海岸,波光粼粼,霓虹招展,城的四维、海的浪花,弥漫着潮气。一种柔软和芳香汇合了渔民的呼吸,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源,也看到了厦门的根。
编稿:王槐
审稿:杨成菊
投稿邮箱:jdxz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