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科樟属,又名臭樟,芳樟,栳樟,乌樟,香樟,瑶人柴,油樟,樟木。拉丁学名Cinnamomumcamphora。
主要识别特征:单叶互生,离基三出脉,无毛,脉腋有腺体;圆锥花序腋生;枝叶有樟脑香味。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
树皮不规则纵裂。
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
叶全缘,离基三出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
顶芽半球形,芽鳞明显,覆瓦状;
圆锥花序腋生,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
果肉质,其下有果托;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果时花被片完全脱落。
产南方及西南各省区。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
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
嘎菩:木材用于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根治疗吐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果实用于心腹冷痛,反胃呕吐《滇省志》。嘎布尔:根、枝、干、叶等部位提炼而得的结晶用于热性病《藏本草》。阿玛尔:心材治心热病,妇科诸病《中国藏药》。
麻庄晃(西傣):木材用于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根治疗吐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果实用于心腹冷痛,反胃呕吐《滇省志》。
松巴多妞:全株用于扁桃腺炎,咽喉炎,疟疾,风湿骨痛,接骨《哈尼药》。
计祸边: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美高,美考办: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根、皮、叶治风湿腰腿痛,扭挫伤,感冒头痛,胃寒腹痛,驱蚊《湘蓝考》。Ndutblol(都飘),Detdleb(豆收),Dethiat(斗旱),zidsongt(枳梭):树皮治脘腹饱胀,翻胃呕吐,胃痛,风湿麻木《苗医药》。
水里樟,樟柴根:根、皮用于胃痛,急性胃肠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畲医药》。
女梅共弄,香樟:根、果治乳娥《水族药》。
母抛卡(mupaoka):全株治心腹冷痛,痛经,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土家药》。
棵尚旦: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昧嫩腮:功用同傣族《滇省志》。妹能赛:果实用于胃腹冷痛,食滞,腹胀,胃肠炎《滇药录》。
美照木:根茎、叶、果实用于胃寒痛,风湿痛,急性胃肠炎,胃痛《桂药编》。
木材(樟木):辛,温。祛风湿,行血气,利关节。用于跌打损伤,痛风,心腹胀痛,脚气,疥癣。全株提制的结晶(樟脑):辛,热。通窍,杀虫,止痛,辟秽。用于心腹胀痛,跌打损伤,疮疡疥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