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医疗
全体修正人就是一个目标
生产世界上最安全,最管用的药
-----修正集团董事长修涞贵
医生学习篇
:薄荷
: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味辛;性凉
:归肺;肝经
: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
: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
:内服:煎汤,3-6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先或捣汁涂敷。
名家论述
1.《本草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2.《本草经疏》:薄荷,辛多于苦而无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食疗》以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自别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3.《药品化义》: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取其气香而得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心情在路上
:
出自《雷公炮炙论》。1.《唐本草》:薄荷茎方,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2.《本草图经》:薄荷,旧不著所出州土,而今处处皆有之。夏、秋采茎叶暴干。古方稀用,或与薤作蘼食,近世医小儿疳积。
药材规格
深灰棕色。
①表皮细胞表面观长多角形、类长方形、类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较平直或稍弯曲,呈连珠状增厚;下表皮气孔较多,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可见2-3个气孔聚集,具共同副卫细胞。
②厚角细胞纵断面观长条形,角隅处壁厚至14μm。
③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有的表皮细胞亦含,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
④橙皮
慢
一种生活态度
: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1.《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2.《千金·食治》:动消渴病。3.《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4.《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
市场统货价4.2元左右。选货价5元左右。
①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简便单方》)
②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明目经验方》)
③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圣惠方》薄荷丸)
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蟑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永类钤方》)
⑤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普济方》)
⑥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本事方》)
⑦治蜂虿螫伤:薄荷贴之。(孟诜《必效方》)
⑧治火毒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法频涂。(《医说》)
⑨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闽东本草》)
百姓药膳
薄荷粥:鲜薄荷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约0.5升,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用克梗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少许冰糖,煮沸即可。
功效:清新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薄荷豆腐:豆腐2块,鲜薄荷50克,鲜葱3条,加2碗水煎,煎至水减半,即趁热食用。功效:可治疗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