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洗胃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汇总,你知道吗

洗胃术是急诊用于经消化道中毒引起的急救技术,需要每一个急诊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今天小编就关于洗胃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洗胃术洗胃术是将一定成分的液体灌入胃内,与胃内容物混合后在抽出,反复多次,达到清除毒物或治疗的一项技术操作。2、洗胃术应采取的体位一般采取左侧卧位,置幽门于高位,头低于腰部,使口腔位置低于喉头,以减少胃内容物进入肠腔,减少毒物吸收。洗胃过程中,注意变换体位,按摩胃区,即有利于保护胃黏膜,不致于让胃管在一个位置反复抽吸,又可最大程度地清除胃腔皱襞中的毒物。3、洗胃液的温度洗胃液的温度以25°C-38°C为宜,水温过高致血管扩张,加速毒物吸收;水温过冷,刺激胃壁,促进胃肠蠕动,使毒物进入小肠,增加毒物吸收的机会,同时过冷引起病人寒战,加重病情。(年护士资格考试指导用书)4、洗胃管材质的选择

最好选用洗胃专用的,无色、透明、材质较软的硅胶胃管。

5、服毒多上时间内应该洗胃国内外针对口服洗胃的时间存在争议,但是,基于我国中毒现状和专家经验,凡是口服中毒者,在中毒后4-6小时内仍要洗胃,如果口服量大,中毒程度严重,及时超过6小时,仍可考虑洗胃。

(年急性有机磷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

6、常规洗胃的方法1.催吐洗胃术呕吐是人体排除胃内毒物的本能自卫反应。因催吐洗胃术简便易行,对于服毒物不久,且意识清醒的急性中毒患者(除外服腐蚀性毒物、石油制品及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是一种现场抢救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2.胃管洗胃术就是将胃管从鼻腔或口腔插入,经食管到达胃内,先吸出毒物后注入洗胃液,并将胃内容物排出,以达到消除毒物的目的。口服毒物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早插胃管洗胃,不要受时间限制。对于服大量毒物在4~6小时之内者,因排毒效果好且并发症相对少,故应首选此种洗胃方法。7、洗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洗胃适应证:■经口服中毒,尤其是中、重度中毒;■无洗胃禁忌证。2、洗胃禁忌证:■口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者;■食道与胃出血、穿孔者,如食道静脉曲张、近期胃肠外科手术等。8、常用洗胃溶液的选择9、传统判断胃管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听诊气过水声。听诊气过水声虽在临床中使用广泛,但不能区分胃肠与呼吸道,气体注人肺或气管时也会有相似的气过水声。研究表明,使用听诊气过水声测得的结果与X线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不能有效检测异位的鼻胃管。■气泡试验。当鼻胃管扭曲或末端及侧孔被分泌物堵塞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由于胃内存在气体,即使鼻胃管在胃内也会有气泡逸出的情况发生。■抽取胃液。胃液常为清亮无色或草绿色,肠液一般为胆汁色,胸膜腔抽出液为水样稻草色,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为灰白色或茶色黏液,对于禁食、脱水、胃液分泌减少的患者可能无法获得抽出物,而其颜色易受患者躯体疾病等影响而失去特征性,为临床判断带来困难。10、胃管插入的长度一般55~70cm,可以使胃管充分到达胃大弯及胃底部,保证各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农药的洗出。11、停止洗胃的标准

洗胃液直至回收液清亮,无特殊气味,总量:至少2-5L,有时可以达到6-8L。

(第三版急诊与灾难医学)

12、洗胃常见的并发症

1、急性胃扩张

2、胃穿孔

3、大量低渗液洗胃致水中毒

4、水电解质紊乱

5、酸碱平衡失调

6、昏迷病人洗胃误吸、胃内容物反流而造成窒息

7、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心跳骤停

13、洗胃管插入长度的测量方法

1、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

2、由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14、洗胃胃管的型号选择

F26~F28一次性硅胶洗胃管。

15、放置胃管的途径常规洗胃,选择经口置管较经鼻腔插管成功率高,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少,且经口置管选择的洗胃管较经鼻插入的胃管粗,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可缩短洗胃时间。经鼻置入胃管较经口置入固定更稳妥,患者耐受性更好。16、每次注入洗胃液量常规~ml/次,传统的洗胃法每次灌洗量为~ml,易增大胃内压,刺激呕吐和加速含农药的胃内容物进入小肠。~ml/次可延缓农药在胃内的排空,减少了肠道的吸收。17、洗胃后使用的吸附剂

首次洗胃后注入活性炭,不仅能吸附胃内农药,也能和农药结合为复合物而减少了农药吸收,减轻了中毒症状,减少了临床用药量。

18、洗胃后使用的导泄液大黄中的大黄素能刺激肠壁,能加速肠内容物排出,其次,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有效排出吸收胆囊内的氧化型有机磷,最后,大黄进入胃内可中和胃皱襞内的毒素,防止农药进入肠-肝循环引起重吸收,降低反跳的发生率。19中毒抢救流程图20、各类中毒的临床表现21、各类毒物中毒的抢救药物

一、催眠药、镇静药、阿片类及其他常用药物中毒1、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解救原则⑴、纳络酮⑵、胞磷胆碱⑶、醒脑静:对安定类中毒者有一定疗效⑷、氟马西尼:为苯二氮卓类特异性拮抗剂。小剂量即可快速逆转苯二氮卓类的作用,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用于解救时,应多次重复使用。⑸、透析:严重中毒者采用。2、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解救原则⑴、口服吐根糖浆催吐、高锰酸钾洗胃、硫酸钠导泻。⑵、毒扁豆碱是对抗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引起的抗胆碱能症状的有效药物。⑶、发生心律失常时,可用普鲁卡因胺或利多卡因,发生心力衰竭应用毒毛花苷K或毛花苷丙。⑷、对低血压或癫痫可对症处理。3、抗癫痫药物中毒解救原则(1)苯妥英钠①、催吐、导泻②、静滴10%葡萄糖,加速排泄③、呼吸抑制者可用烯丙吗啡,血压下降者用升压药,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用阿托品。④、谷氨酸及丁氮基丁酸对抗惊厥并促进大脑功能障碍恢复⑤、口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D4、利血生,防止其对造血系统影响。(2)卡马西平①、惊厥者可用安定或巴比妥类药物②、出现休克或血压下降,用升压药③、严重呼吸抑制者给氧并作插管和人工呼吸4、阿片类药物中毒临床表现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阿片、吗啡、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及罂粟碱等,误服大量或反复应用本品,可引起中毒;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镇痛药与本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同用时易导致中毒;饮用乙醇者使用治疗量吗啡也可致中毒。急性中毒时,多于12小时内死于呼吸麻痹。⑴、阿片类药物解救原则①、洗胃、导泻②、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促进排泄,防止脱水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抑制时,可行人工呼吸,交替给予戊四氮和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④、及早应用阿片碱类解毒药,纳洛酮和烯丙吗啡为阿片类中毒首选拮抗剂⑤、禁用中枢兴奋剂催醒,易诱发惊厥。不可用阿扑吗啡催吐,以免加重中毒⑵、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解救原则①、洗胃、导泻②、静脉输液并加入碳酸氢钠或乳酸钠,以碱化尿液,同时给予利尿剂,加快药物排除③、昏迷或呼吸衰竭可选用中枢兴奋剂,如利他林、贝美格。但一般不做常规用药。④、对中、长效药物中毒者,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中毒严重或肾功能不全者可考虑血液和腹膜透析疗法二、有机磷、香豆素类杀鼠药、氟乙酰胺、氰化物、磷化锌以及各种重金属中毒1、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原则(1)急性中毒:①、清洗皮肤、脱离毒源②、及早给予阿托品解除M样症状③、与胆碱酯酶复活剂合用,解除N2症状⑵、慢性中毒:暂时避开中毒源⑶、应用注意事项①、中毒早期使用碘解磷定较好②、对有机磷类中毒解毒作用有一定选择性③、该药治疗慢性中毒无效④、对轻中度中毒,可单独应用本品或阿托品,中度则必须合用阿托品⑷、解救注意事项:缓慢注射、根据病情反复给药、忌与碱性药物配伍、加温振摇促其溶解、避光保存、对碘过敏者禁用本品,改用氯解磷定2、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中毒解救原则⑴、抗流涎症状药物:阿托品,用量不宜大⑵、抗运动症状:及早使用中枢性肌松剂,如地西泮、巴比妥类药物⑶、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可以减轻抽搐等症状3、氨基甲酸酯类中毒解救原则⑴、脱离中毒环境,口服中毒者洗胃、导泻⑵、阿托品:重者应静脉给药,尽快达阿托品化,但总量不必过大⑶、东莨菪碱疗效优于阿托品⑷、严重中毒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⑸、(单纯)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禁止使用肟类重活化剂(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4、香豆素类杀鼠药中毒解救原则⑴、维生素K1有特效,依症状轻重决定剂量⑵、给予定量维生素C及可的松类激素⑶、输血治疗⑷、其他止血药如维生素K3、氨基苯酸等均无效5、氟乙酰胺中毒解救原则⑴、对氟乙酰胺中毒的有效解毒剂是乙酰胺(解氟灵)⑵、对抽搐症状用琥珀胆碱控制,口服普鲁卡因胺防止心律失常、心室纤颤⑶、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1,有助于病程恢复⑷、青霉素预防肺部感染6、亚硝酸盐中毒解救原则⑴、迅速催吐、洗胃、导泻⑵、小剂量应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大剂量亚甲蓝加重中毒症状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最好与亚甲蓝同时使用⑷、有惊厥者予以地西泮、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治疗⑸、血压下降时可使用收缩血管升压药,如间羟胺⑹、心力衰竭者可给予毒毛苷K或毛花苷C⑺、呼吸困难者给氧及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行人工呼吸⑻、必要时输新鲜血或换血7、氰化物中毒解救原则⑴、立即催吐⑵、氰化物中毒一般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用药顺序及剂量为:亚硝酸异戊酯吸入,3%亚硝酸钠溶液10ml缓慢静脉注射,随即用25%硫代硫酸钠50ml缓慢静脉注射⑶、抽搐者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水合氯醛等药治疗⑷、呼吸困难者给氧及呼吸兴奋剂,必要时做人生呼吸⑸、恢复期可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亦可使用细胞色素C8、金属中毒解毒剂⑴、依地酸钠钙:主要用于治疗铅中毒⑵、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与1相似,但促排铅效果较好⑶、二巯丙醇:用于治疗砷、汞、金中毒⑷、二巯基丙磺酸钠:用于治疗汞、砷、铜、锑等中毒。⑸、二巯丁二酸钠:治疗锑、铅、汞、砷、铜等金属中毒⑹、青霉胺:有促排铅、汞、铜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x/9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