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NEWS
八角
八角茴香即俗称的大茴香、八角、大料,是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烹调中取其果实、叶片等做调味品,其中,以果实(即八角)最为常见,其干燥后为黑褐色、棕色或棕红色,香味强烈,味甜、性辛温。
产地、产期及鉴别
八角茴香(以下简称八角)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福建等地都有栽培,以广西产量为最大,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亦有出产。每年采摘两次,分别是4月和10月前后。
采摘后,直接阴干的八角色泽为黑褐色,市场上常见的红棕色八角多为蒸或水洗后晒干,品相喜人,但香味不及直接阴干的黑褐色八角。
直接阴干的八角
水洗后晒干的八角
因为八角是中餐使用量最大的香辛料之一,所以购买时常有伪品混入,真正的八角是由八枚菁荧(gūtu)果(菁荧果是植物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干裂果,果形多样,成熟时果实仅沿缝裂开,内含一枚或多枚种子,八角是这一型植物的典型代表)集成的聚合果。另有红茴香、地枫皮、莽草等伪品与八角外形类似,但菁羹果并不是规则的8枚,而是从7-14枚不等,且这些伪品的香味要逊色很多。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莽草含有毒性成分,采购时需格外注意。
烹饪应用
八角可除腥臭、异味,添香味、促进食欲,是适用面较广的香辛料,同时还是调制十三香、五香粉(面)、咖喱粉等复合香辛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八角由种子和种英构成,种子的风味和香气较种英略差。
每千克猪肉类食材用量为0.8-20克,牛肉类食材添加2-6克,羊肉类用量为2-8克,兔肉添加2-4克,鸡肉添加2-4克,鸭肉添加0.4-4克,水产类添加1-6克。
02
NEWS
肉桂
桂肉又称大桂、桂皮树、紫桂、玉桂等,是樟科樟属植物,其树皮、树枝、果实、叶等均可作为烹饪中的调味品。广义上说,肉桂即指桂皮,也就是樟科樟属一众植物的树皮,可能来自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柴桂和锡兰肉桂,它们的树皮都可以作为香料来使用,但是滋味和用途还是有些许差异;而狭义上的植物学肉桂,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肉桂树(Cinnamomumcassia),即中国肉桂。肉桂的树皮要比其他仿冒树皮的味道更加浓烈,并带有特殊的苦味。
分类及特点
(1)桂皮
由肉桂上剥下的树皮加工而成,以往被习称为“肉桂”或“桂皮”。肉桂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如今的香辛料市场上,以中国肉桂和锡兰肉桂较为常见。东方人制作食物时添加的是中国肉桂,西方甜品师傅惯用的其实是锡兰肉桂(Cinnamomumverum)。随着国内西餐行业的整
体发展,调料市场上的西方常用香辛料渐渐多了起来,锡兰肉桂开始渐渐被国内大厨们采用,中餐对锡兰肉桂的需求量连年增加,香料市场上渐渐开始用“桂皮”代指中国肉桂,而锡兰肉桂则被称为“肉桂”。一般以7-8月剥的桂树皮品质为最好。除了上述两种,还有樟科阴香和柴桂的皮也被当做桂皮出售,但香气较肉桂淡。
按照植物学的分类,对上述四种常见的桂皮进行介绍。
①中国肉桂
中国肉桂也称肉桂、桂皮树、紫桂、玉桂、官桂等,是樟科樟属植物,和桂花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烹调中取肉桂的树皮、叶、果实和树枝作为调味品,有强烈的肉桂醛香气,尝之有甜味,回口有辛辣味,性甘、味辛。
我国两广、海南、云南、江西、贵州、湖南皆有出产,其中广西是我国肉桂的主产区。此外,传统中餐使用的肉桂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越南的清化桂,由越南当地的野生中国肉桂树皮加工而成,也称清化玉桂、清化桂或者企边桂,又因其油分大,而被称为“油桂”,还可细分为高山企边桂和低山企边桂。清化桂因为肉桂醛含量较高,且质量和规格普遍较好而一直被奉为中餐的上品桂皮。
油桂
②锡兰肉桂
锡兰即斯里兰卡,那里出产的肉桂被称为锡桂或锡兰桂,这种肉桂在西方餐饮界被称为“Truecinnamon”(真正的肉桂),可以想见它们在西餐中的地位。锡兰肉桂的皮呈现出偏亮的黄棕色,气息更加清淡,几乎没有苦味儿,倒是有一些淡淡的甜味儿,跟甜品搭配起来就显得十分和谐,所以锡兰肉桂常常出现在西方人的甜点、咖啡、饮料和酒类中。
中国肉桂和锡兰肉桂哪个更适合中餐?
肉桂中散发的独有香气,其实都来自于其中的肉桂醛,正是这种化合物赋子了肉桂特殊的风味儿,而不同肉桂中的肉桂醛含量是有差别的,中国肉桂中的肉桂醛含量要多于锡兰肉桂,而后者因为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拥有了复杂的花香,因而在品尝时,锡兰肉桂除了具有中国肉桂的香气,还多了些许丁香样香气。这才是中国肉桂和西方肉桂用法不同的原因。因此,中国肉桂无疑是中餐的肉桂正料,而锡兰肉桂的花果香气,则使其成为西餐的肉桂正料。二者做对比时,因为烹饪中对其需求不同,所以很难区分孰优孰劣。随着东西方餐饮的融合,锡兰肉桂的特殊香气,也能成为中餐塑造特殊味型的重要调味料。
③阴香
樟科阴香也是桂皮的一个重要来源,阴香的树皮比肉桂的树皮要薄,约1-6毫米,外表为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时可见灰白色地衣斑,将其切开后截面呈现红棕色,质地脆且硬,划之油痕不明显,香气较肉桂淡,有轻微樟脑样气味,味道微甜并有少许的辛辣气息。
④柴桂
樟科植物柴桂的树皮同样被作为桂皮使用。这种桂皮多为槽状、半筒状或不规则块状,厚约4-12毫米,表面粗糙,内外分层明显,外层切面可见较多稍具光泽的黄白色斑点,内层切面为深棕色,较外层薄,内壁为红棕色,划之油痕明显,质地硬,除了具有肉桂样香气,还夹杂有少许樟脑气味,尝之辣口,味道微甜。
(2)桂枝
由直径1厘米以下桂树枝去叶截成段后干制而成。一般3-7月剪取。
(3)桂子和桂丁
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果称桂子,每年秋季采摘,干制后仅剩果上的宿萼(也称桂盅),呈未盛开的花骨朵状,形似火炬;个头较大的叶柄干制后称桂丁,火柴般粗细,长约2-3厘米,稍有弯曲,呈紫褐色。桂丁和桂子呈味特点相近,都是在肉桂气味中伴有柔和的丁香样味道,故二者用法基本等同,香辛料市场上亦常将二者当做同一种香料出售。
桂子
桂丁
烹饪应用
肉桂气味芳香、去腥解腻、增进食欲,多用于酱、卤、烧、炸、炖、煮
等烹调技法,同时,肉桂还是制作五香
粉(面)、十三香、咖喱粉的主要香辛料之一,卤制动物性食材的香料配伍中,更是必不可少,每千克猪肉类原料用量为4克,牛肉类为2克、羊肉类为3克,另外,煮制内脏时用量要翻倍。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