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爸妈注意!!别再用这东西储存孩子的衣物了,可导致孩子智障》。看了朋友圈热传的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恐慌?文中所说的“可怕东西”就是樟脑丸,家里再常见不过,真的会让孩子智障吗?
文章介绍了一个案例:某8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呆滞等情况被送去就医,医生发现孩子身上有樟脑味道,诊断为因为长期穿着带有樟脑丸味道的衣服所导致的急性溶血,并存在智力障碍的问题。
文章的原文内容:不少合成樟脑丸及防霉片都含有PDCB(对二氯苯)、萘等物质。正常成人体内红细胞中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此酶很快地与具有挥发性的萘酚结合,形成无毒物质,随小便排出体外,所以对成人的身体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但对小宝宝来说,红细胞内容易缺乏这种酶或者这种酶的活力还不成熟,会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改变,使其膜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萘酚就非常容易进入宝宝的红细胞,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就会出现急性溶血,主要表现为迅速的进行性贫血、严重的黄疸及浓茶样小便、心力衰竭等。重度黄疸还可发展为核黄疸,危及生命或者留有后遗症,比如智力落后、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等
其实可能是蚕豆病不过关于樟脑丸和溶血病之间的关系可不是“人造樟脑丸导致智障”这么简单,这有两个大前提,首先,孩子缺乏一种叫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酶,另外,这个樟脑丸中含有“萘”这个成分。
医院儿科主任阮仙利说,缺这个酶的孩子,萘酚就非常容易进入体内红细胞,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就会出现溶血性贫血,长期严重贫血,就可能造成孩子智力的损害。
“其实这就是‘蚕豆病’。”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说,只要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论大人孩子都会得病。
除了樟脑丸中的“萘”成分外,吃蚕豆、吃阿司匹林都会让这些人得病。所以原文中的案例,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因素造成溶血,而黑锅被扣到樟脑丸头上。
传言过分夸张夸张之一:缺这个酶的人并不多
缺乏这个酶的人群,大多数集中在两广地区,“除了国家法定的筛查人群之外,两广地区的新生儿也会对这个疾病进行筛查。”而在其他地区,“蚕豆病”并不是高发病,医院大概一年就接收个位数的蚕豆病孩子。
夸张之二:含“萘”樟脑丸市场上非常少
早在年,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停止生产和销售萘丸提倡使用樟脑制品的通知》,现在市场上的含“萘”樟脑丸就算想找也不太容易。
夸张之三:不太可能医院
即便发生了急性溶血的情况,爸爸妈妈们早就会注意到了,不会像文章中那样拖了几个月才去就医。“发生急性溶血的时候,孩子的症状就和贫血的时候很像,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阮仙利说。
另外,蚕豆病还伴有黄疸症状,比如眼白部分变成了黄色,尿液变成了红色或者酱油色,“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如果有这些症状,父母肯定医院的。”
蚕豆病是什么蚕豆病有一个更正式但是很费劲的名字,叫做“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有这种病的人,平时没有什么表现,但是吃蚕豆等一些食物药物之后,可能会发生溶血,脸色和眼白变黄,尿为浓茶颜色,同时出现贫血的相关表现,严重可致死亡。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病,也就是说是如果遗传了对应的基因缺陷,就有可能出现相关问题。
蚕豆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有很强的地域性,长江以南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海南、两广、云贵、川渝等地区最高。
如果孩子确认有蚕豆病,那么家长除了在生活中尽量隔绝蚕豆以外,服药上也要注意,比如发烧优先选择布洛芬,需慎用扑热息痛类药物。在就诊的时候应该先和医生沟通相关情况,这样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就会避开某些药物。樟脑、黄莲、牛黄、金银花等中草药常见成分,也会有危险,因此需要注意别接触含这些成分的药物、产品、饮品或者偏方等等。
什么样的樟脑丸有风险当然的确有樟脑丸导致蚕豆病患者溶血的可能性,前提是家里使用的是下面这些产品:
1,违规含萘的伪劣樟脑丸,毕竟“应该没有萘”只是应该而已,现实是违法违规的事情无法%杜绝,因此要从正规渠道购买;
2,买了其他用途的萘丸或其他含萘产品当樟脑丸用,注意看成分表,确认没有萘;
3,海淘进口的樟脑丸,很多国家和地区还没有禁止含萘樟脑丸,而海淘渠道管理并不严格,所以TB上的确有海外含萘樟脑丸在出售,请不要默认海淘就是好的;
某些海淘在售的台湾含萘樟脑丸
4,天然樟脑丸,目前国内人造樟脑丸主要用的对二氯苯成分虽然也对人体有一定伤害,但和蚕豆病关系不大,反而是原文中鼓吹的天然樟脑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产生溶血症。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一小时爸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