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酱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前欧莱雅及拜尔斯道夫资深研发专家
暖人心扉的宠粉狂魔
防晒用不对,一夏老十岁。挑选防晒产品是一门学问,远远不只是“防晒指数高不高”,或者“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这么简单。
今天我就拿出当年在老东家欧莱雅用经典配方练手时积累下的私货,来教教大家如何分辨防晒产品的好坏。
对于一款优秀的防晒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几点:
虽然看似容易,其实每一条的挑战都不小:
1.首先广谱的防晒能力需要搭配不同吸收光谱的防晒剂;
2.温和不刺激要保证所使用的防晒剂本身光稳定,不会有光敏性;
3.平衡化学防晒剂与物理防晒剂。化学防晒肤感容易油腻,使用后油亮;纯物理防晒会泛白,容易搓泥,尤其是后续上妆的时候。
防晒配方的挑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配方师们可没少花脑筋。
l预防UVB+UVA
关于防晒能力呢,就要先说说太阳光本身,目前公认对皮肤伤害最大是紫外线,也就是波长短于可见光的一段,是晒黑晒伤晒老的元凶。
其中波长最短的UVC部分威力最大,容易致癌,不过会被大气层中的臭氧阻隔,到不了地面,所以我们需要预防的是UVB和UVA。
在预防UVB和UVA方面上,其实不少效果好肤感也好的产品都是理化双馨的,能结合双方的优点,达到最佳的平衡。不过,也有很多防晒剂,其实是很难「伺候」的。
l防晒剂的难点在哪儿?
做为配方师来说,对于防晒剂的要求呢,最重要的无外乎吸收波谱够广,而且自身稳定,不会在光照下分解,有光敏性。
比较令人头痛的例子就是BMBDM(成分表上: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不光名字难记,也很难伺候,虽然是很优秀的UVA吸收剂,但在吸收光能的同时自身分子会降解,降解不打紧,释放出来却的是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自由基,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消费者会有“化学防晒容易过敏”的印象。
欧莱雅独家防晒剂除了通过合理的搭配来解决这些难点以外,欧家还有一群不爱走寻常路线的小伙伴们,喜欢自己去合成独家的活性成分,来达到真正超越竞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