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药箱的管理

NUMBER1一、家庭药箱的必备品配备原则

一些常见的不严重的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小伤口等,可以用家庭药箱的药品自己治疗和处理,那么家庭药箱应该合理配备哪些工具和药品呢?

(一)必备工具

1)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方便正确判断体温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2)消毒纱布:用于覆盖伤口。

3)棉签:用于清洁面积小的伤口。

4)创口贴:用于小伤口的止血。

5)血压计:用于测量人体血压,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6)圆头镊子:可代替双手持敷料,或者夹去伤口上的污物。

7)圆头剪刀:可以解开扎带及敷料,方便换药,另可备胶布用于固定纱布。

8)消毒橡胶手套:可以防止施救者自身被感染。

9)止血带:用于伤口的止血。

(二)必备药物

1)感冒药物:如新康泰克(氨麻美敏)、泰诺(酚麻美敏)、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西瓜霜、润喉片等。

2)解热镇痛药:散利痛(复方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布洛芬)等。

3)消化系统用药:吗丁啉(多潘立酮)、黄连素(小檗碱)、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

4)呼吸系统用药:复方甘草合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

5)外用药:烫伤膏、碘伏、75%酒精等。

6)急救类:速效救心丸(家中有老人者必备)。

家庭药箱的配备还需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春天配备抗过敏药,夏天配备防中暑、防蚊虫叮咬的药物,秋天配备肠道疾病用药,冬季配备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还有一些如氯雷他定、霍香正气水、风油精、人丹、皮炎平等。家庭小药箱的配备原则上应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季节而定,一般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用药为主,品种宜少而精。

医院看病难排队久,广大民众有点小病小痛可以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开药,家中添置个小药箱,既经济又方便。

2NUMBER二、你家的“小药箱”管好了吗?

许多家庭都有一些自备的药品,一项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有93%的家庭备有常用药品,但是家庭中备有药箱的仅占9%,62%的家庭把药品放在抽屉里,药品没有严格分类的占到了68%,“一劳永逸”成为许多人储备家庭小药箱或者大规模购买常用药品的潜在心理。

家庭药箱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不少人身体有点不适便根据症状自己服药。有的人在症状重时,为快速治好病,过量服用药品;儿童服用成人药品;不注意服药间隔时间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老人、保姆在给孩子用家庭药箱里的剩药时,常有事故发生。因此,如何管好家庭药箱,非常重要。药箱要贮存于干燥、通风、温度适宜且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使用小药箱时,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箱材质差,药品易受潮

有些人把纸箱、布制收纳箱等当成小药箱,导致药品易受潮变质。如果药箱没有盖子和隔层,也会影响药品的有效期,建议选择带隔层和盖子的塑料药箱,为药品遮光防潮。

2)摆放不分类,取用易出错

外用药品和内服药、成人药和儿童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最好分开摆放,突发疾病时可能由于着急而拿错药,如果把外用药内服,或者给孩子吃了成人药,易引起食管灼伤、服药过量等问题。处方药,尤其是硝酸甘油等用于急救的处方药,应当保存在固定位置,便于发生突发情况时取用,以免在药箱里大海捞针延误治疗时机。

3)没有说明书,吃药容易错

许多人把药品的包装盒、说明书丢掉,只把药放进药箱,这样看似摆得整齐,但用药时却找不到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很容易吃错,由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即便是以前用过的药,再用也可能出现新问题,建议将药物和对应的药品说明书放在一起,最好同时保留药品外包装。

4)忽视不良反应,吃药反致病

感冒药、散利痛(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等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正确使用时,它们都较为安全有效,但也不能忽视可能的不良反应,感冒药常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用于解热镇痛,服用过量时易出现肝损伤;氯苯那敏可能引起嗜睡;伪麻黄碱可能升高血压。因此不能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以免重复用药而导致服用过量。

5)不定期清理,错用变质药

药品说明书上的有效期是指正确保存时,未开封药品的有效期,一旦药品开封,就有可能使有效期缩短。变质的药物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每3-6个月清理一次小药箱,发现变色、有异味、形状发生改变的药物应及时处理,以免加速其他药物变质。

NUMBER3三、注意家庭药箱里的“多胞胎”

药物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了人们各层次的医疗要求,可是,由于种类繁多,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不同规格、不同剂型的“多胞胎”现象,另一方面,很多药听上去一模一样,实际成份却相差很大,非专业人员辨别不清,容易发生用药错误。

1)成份相同名称各异的“多胞胎”药物

我国药品名称使用较多的是通用名和商品名,通用名是国家药典委员会指定的药品法定名称,商品名称则可以由不同生产厂家决定,代表该药厂的品牌,因此,会产生这样的怪现象,一个通用名称的药品,可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商品名称,如常用的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就有38个商品名,有些人不仔细阅读说明书,结果将几种商品名称不同但成份相同的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2)成份不同看上去相似的“多胞胎”药物

很多商品名称看似只有一字之差,治疗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比如达纳康、达美康、多美康这三种药,达纳康其实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达美康的通用名是格列齐特,为口服降糖药,而多美康由用于帮助改善睡眠。对于利血平、利福平、利血宝三种药物,如果不了解其功效,也很容易混淆。利福平和利血平是药物的通用名,前者一般用于抗结核的治疗,后者可作为降压药或安定药,利血宝则是商品名,成份是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贫血。

3)完全不同听上去一样的“多胞胎”药物

一些完全不同,商品名发音却相似的药物,更要仔细分辨,如雅施达、雅司达、亚思达、压氏达,听起来似乎都差不多。雅施达通用名是培哚普利,为降压药物,雅司达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是解热镇痛;亚思达其实为阿奇霉素的商品名,用于抗感染,;而压氏达则是氨氯地平的商品名,抗高血压药。

4)更为隐蔽的“多胞胎”药物

包括复方制剂和中成药,常用的镇痛、止咳或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成份,比如商品名为联邦止咳露和奥亭的药物,都含有中枢镇咳成份的磷酸可待因,具有药物依赖性,购买时应加以注意。

一些中成药里也添加西药成份,比如圣泽感冒灵或复方感冒冲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消渴丸含格列本脲,珍菊降压片含有可乐定、氢氯噻嗪等,在服用时要注意分辨清楚。

4NUMBER四、谨防家庭和药箱隐藏成瘾药

众所周知,毒品易使人成瘾,但说起生活中有些常见的药物也会导致成瘾,就鲜有人知道了。这些药物中有些含有成瘾物质,有些含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成份,如果长期使用或不按医嘱规范使用,容易导致成瘾,给个人健康、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超范围使用。

1)解热镇痛药物若长期连续使用可能成瘾,一些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数月至数年),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开始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耐受性。具体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不重复给予足量药物时,患者会有情绪不安,焦虑、注意力涣散、全身疼痛、怕冷甚至寒战等不适,又想再次服药,当给予足量药物服用后,症状就明显缓解,再次停药,以上症状又重复表现出来,长期服用这些解热镇痛类药物,需要警惕成瘾的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

2)止咳药大量服用有成瘾性,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是常用的止咳药水,主要含有可待因、麻黄碱、氯化铵、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份,可待因属于阿片类药物,它和麻黄碱均属国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范围,止咳药中的可待因和麻黄碱的含量都很低,正常使用并不会上瘾,但是如果大量服用,会产生欣快感和幻觉,长期服用则会出现病态嗜好,停用后可能出现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行为反常等现象。复方甘草合剂和复方甘草片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这两种药物含有甘草流浸膏、阿片粉、酒石酸锑钾、樟脑和八角茴香油等成份,是常用的镇咳祛痰药,一般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由于药物中的阿片粉成份属于麻醉药品,因此具有成瘾的危险,使用这两种药物时,连续用药不宜超过7天,需要使用更长时间的,应用其他祛痰镇咳药品代替。

3)牛黄解毒片不能长期使用,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可致成瘾,停药后可发生严重戒断症状,如咽喉肿痛加重,鼻翼疱疹,全身不适,兴奋失眠,食欲下降,大便秘结等,再次服药后,上述症状迅速缓解,其致成瘾的机制尚不明确,应避免长期使用。

来源:药学部

文稿:赵乐萍主任药师

编辑:陈肖主管药师

乐医药学部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x/6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