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baidoukou
白蔻、白蔻仁、豆蔻、蔻米。
《开宝本草》
芳香化湿药
主产越南、泰国,我国南部有引种栽培。
辛,温。
入肺、脾、胃经。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
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性状鉴别略呈圆球形,具不显着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外皮黄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黄色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以个人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
用法禁忌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现代研究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α-及δ-拍帕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药理研究1.抑菌作用:本品%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thurin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本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0.05ml/kg剂量时,作用强于艾叶油。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胃、驱风作用,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4.白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中药附方1.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2.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3.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4.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5.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
6.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7.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8.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葶苈降血脂颗粒":
它的最早命名是"葶苈祛痰湿颗粒"。
首选我们应该知道现代医学所描述的"血脂"属于古中医学"痰浊"的范畴
"葶苈降血脂颗粒"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治疗和调理痰湿体质的中成药,也是唯一一款治疗和调理痰湿症的基础用药。
主要成份:
葶苈子、山楂、茵陈、黄芩、泽泻、大黄、木香
功能主治:
宣通导滞,通络散结,消痰渗湿。
用于"痰湿症"引起的眩晕、四肢沉重、神疲少气、肢麻、胸闷、舌苔黄腻或白腻等症。临床见于高脂血症(痰浊)。
第一步
宣通导滞:
中医名著所述"肺脏为水上之源"、主宣发和肃降,葶苈子为君药,宣通肺气,利水消肿,调理肺藏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利水消肿等,臣药山楂消积导滞,增加使药木香行气,健脾使导滞作用更强《脾虚易生湿,脾气健而湿从无》寓使"培土生金"之意。
第二步
通络散结:
臣药山楂散瘀,消积,导滞通络功能增强。
佐以大黄逐瘀,通络降浊,祛痰湿、湿热从大便而出。
使药木香通三焦气分之药,协助臣药山楂、佐药大黄活血化瘀之力,中医名著所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第三步
消痰渗湿:
肺为华盖,储痰之器也,君药葶苈子古往今来皆为消痰渗湿之要药,渗湿利水消痰,消除痰饮内阻、加上九蒸九制的佐药大黄和臣药泽泻让痰浊从二便而出《肺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肠道通,肺部百病不生,臣药泽泻甘淡渗湿,利水便,增加君药的利水渗湿功能。痰瘀至久于化火,同时佐以黄芩燥湿,利湿,善清心、肺、等上焦之湿热,又佐以茵陈燥湿,渗湿,善清脾胃、肝胆中焦之湿热,臣药泽泻利水渗湿、泻肾火,去肾、膀胱、大肠、小肠等下焦之湿热,湿热从小便而出。
禁忌
孕妇、经期、哺乳期、体弱者忌用。
组方合理,配伍严禁。
总结:
中医名家所述,"百病皆为痰作祟"。
临床中辩证施治属于"痰湿症"的,无论是什么疾病,皆属于"葶苈降血脂颗粒"的治疗和调理范畴。
附:
痰湿体质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1肥胖、减肥后易反弹。
2疲倦睡不够。
3腰酸关节痛。
4大便稀溏、黏腻、不易冲厕。
5睡觉打呼噜、流口水、头浑。
6口臭、口苦、口干。
7血脂超标、易患心脑血管类疾病。
8皮肤粗糙、油腻、易起痘。
9小便混浊、起泡沫。
10胸闷、神疲少气。
11手脚麻木、四肢沉重。
12眼胞微浮、面部虚肿。
13阴部潮湿。
14头、面部爱出油、脱发。
15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16眩晕。
17痰湿症中医在舌苔黄腻或白腻,胖大(满口舌)重症湿邪重的舌边有齿痕。
1.全国独家品种,国家专利保密配方。
2.宣通导滞,通络散结,消痰渗湿。
三效合一,祛痰除湿。
3.国家四类新药,说明书明确标注30天为一个疗程。
4.《中国中药用药指南》评为唯一降血脂类备选药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