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究竟是什么

几年前,一位收藏界的朋友邀我参观他高价沽来的一个“佛脑舍利”,那东西存放在一个水晶玻璃器皿中,颜色(琥珀色)和观感都很像我以前做化学实验时用的合成树脂。

图源:网络

朋友介绍说,这东西最大的神奇之处是,碰到“有缘人”,它还会在器皿周围生出小舍利子。

揭开玻璃盖,异香扑鼻。

仔细一看,器皿及盖子上果然有着亮晶晶的好几粒小“舍利”。

图源:网络

“神奇吧!你的科学是不是不能解释了?”

因为知道我从来不相信这类东西,陪伴我参观的另一位收藏界朋友提出质难。

我当场给出了让他们沮丧的解释:

这些所谓的“神奇”之处,只能说明这个“舍利子”是假的,原因简单而明了:无论是“异香扑鼻”,还是“生出小舍利”,都证明了这个所谓的“佛脑舍利”具有强挥发性质,而“小舍利”正是挥发物升华后再结晶的结果。

要验证其真假也很容易,只要拿高火烧一次就清楚了。

我还告诉他们,生产这类东西,成本不会比生产樟脑球之类的高出太多。

当时,我初步判断这种“舍利子”的主要成分就是就是一种或几种芳香烃,要验证其实也不难,上我实验室去化验一下就能知道了。

后来我了解到,民间收藏的“舍利子”为数还不少,并且多数具有“异香扑鼻”及“遇到有缘人会生出小舍利”的特性。

看来这类作假还是规模化的。

所以,我私心想着,这文章发出来,不至于让某些收藏家上赶着去撞墙。

但问题其实还不止于此。

在我看来,所有不同于正常骨灰的、有着特异形态的那些五颜六色的所谓“舍利子”均值得怀疑。

图源:网络

原本,“舍利”(sarlra)指的仅是修行者的遗体、遗物、遗骨及其火化后留下的骨灰,并无特殊的含义(参见前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所著《佛教常识问答》)。

近现代有考古学界介入的两次最重要的“舍利子”发掘事件。

一次是年在印度山奇掘出舍利弗和目犍连(释迦摩尼的两个得意弟子)的骨灰。

还有一个就是年在尼泊尔南部掘出释迦族供奉的释迦摩尼骨灰。

但都未见其有特异性的报道。

尤其是舍利弗和目犍连的骨灰,曾在科学昌盛的英国存放多年,居然也没有科学家报道、研究它有何异状。

图源:网络

后来仔细想想,“舍利子”或许就是在中国一步步被神化的。

中国的正史著作中,最早开始神化舍利子的大约是《魏书》最后一篇《释老志》:“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

直到唐代的《法苑珠林》,还描述舍利子一般只有三种颜色:白色、黑色和红色。

但到了今天,白色和黑色的舍利子已经毫不稀奇,改而代之的是各种颜色、具有神奇效应的舍利子。

与此同时,死后能产生五颜六色的舍利子已经不限于高僧大德,在家修行者、乃至于世俗“有道者”均可有此“法力”。

是因为今天修行者的“修为”已经远远超越佛祖了吗?

估计就算是这些修行者本人,也不会同意这一解释。

图源:网络

我给出的最简单明了的解释是:

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神奇的舍利子,纯粹是科学发展的产物。

借助于化学手段可以轻松生产前述产生“异香扑鼻”及“生出小舍利”等特殊效果的“舍利子”。

而要获得具有各种颜色并能经受高温煅烧而不酥化脆裂的超硬材料,今天也比千百年前容易、经济多了。

总有人喜欢强调:“有很多现象是科学解释不了的”。

而我的回答是:

确实有着太多有待于未来科学去解释的问题,而且随着科学各领域的细分及研究的深入,未知问题还越来越多。

然而,这些问题却不是由普通公众能提出的。

一般公众自认为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要么是伪问题(事实上不存在的“现象”),要么很容易解释。

来源:科普爱好者之家

本文仅为用户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猜你喜欢

O"批评告密者"的小学女老师被爆赞!网友:我上学时怎么就没遇到呢?

O父母老了,以后夜里不能手机静音……

O最新!携程亲子园“虐童”案5人被批捕!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x/1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