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思文防晒就要对号入座

有孚惠心,原天地之美

关于防晒的问题实在太多,友友们请按需跳转,直奔目的。

防晒霜本尊

SPF与PA

UVB长时间照射,皮肤会晒伤。

没关系,SPF值来帮忙。

eg:无防晒措施时,晒20分钟后皮肤会发红,那么涂抹SPF30的防晒霜后,就可以日晒20×30=分钟,即10小时后,皮肤才会发红。(理论数据,勿以身试法)

So,有了SPF值,有效时间内不会晒伤。

UVA,又名“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美其名曰,把你晒黑,所以怎么少得了PA。

(A~黑~嗯好记)

PA值以“+”表示功效,+越多,防御UVA的能力越好。

So,有了PA值,有效时间内不会晒黑。

一款好的防晒霜,应当满足UVB和UVA的同时防护。SPF和PA,一个都不能少。

防弹衣棒球捕手隐世高手

防弹衣

纯物理防晒就像防弹衣,紫外线来了,我挡。

代表成分:

二氧化钛。粉体,稳定,不易被毛孔吸收。

氧化锌。同上。

微粒化氧化锌(纳米氧化锌)。涂抹后不那么假白,但小粒径有被毛孔吸收的隐患。

纯物理防晒性能稳定,不会光降解,也不存在皮肤吸收的问题。颗粒较大也不易堵塞毛孔,肌肤负担较小。

但粉体浓度高,涂抹后会发白,高吸油吸水性,也有可能干燥脱皮。

SPF值越高,二氧化钛、氧化锌的添加剂量就越大,肤感和涂抹延展性就相对越差。

最大的弊端是,紫外线可能通过粉体颗粒间隙到达皮肤,所以防晒有一定的死角。

棒球捕手

化学防晒就像棒球捕手,紫外线来了,我接,回头我再扔。

紫外线照射到化学防晒剂上,被其吸收后,变成其他形式和(或)其他新的物质,再释放出去。

通俗地说,这个过程是一个化学性防晒的过程。

代表成分:

奥克立林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

麦素宁滤光环(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

桂皮酸盐

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阿伏苯宗)

水杨酸盐(水杨酸辛酯)

苯基苯丙咪唑磺酸

双-乙基己基苯酚甲氨基苯嗪

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

聚丙烯酰胺甲基亚苄基樟脑

PEG-25对氨基苯甲酸

异戊醇三甲氧基肉桂酸酯三硅氧烷

乙基己基三嗪酮

对氨基苯甲酸

甘油对氨基苯甲酸酯(PABA甘油基己酯)

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

樟脑苯扎铵甲基硫酸盐

甲基水杨醇

二苯酮-3

……

以上成分各有利弊和争议,但添加剂量基本都在安全范围内。

需要特别留心的是“二苯酮”家族,尤其二苯酮-3危险指数相对较高,可能诱发光过敏,且实践证明会被皮肤吸收,从尿液中部分排出,危害人体健康。

化学防晒剂质地轻薄不黏腻,涂抹延展性好,但容易光降解,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也逐渐被氧化,防晒效果就会逐渐减弱,所以要及时补涂。

穿防弹衣的捕手

物理防晒的安全稳定+化学防晒的轻薄无死角防护=现今颇受欢迎的物理+化学防晒霜。

日系防晒霜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清爽不黏腻,但酒精含量较大。

隐世高手

生物防晒——使用某些植物或中草药提取物涂抹并被皮肤吸收后,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以此达到防晒功效。

相较前几种,生物防晒是更为先进,也更有效的主动防晒。

但由于国家相关部门法规上尚未明确定义,所以生物防晒还处于隐士高手状态。但我们相信,随着科研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将在未来的防晒领域大放异彩。

如何正确使用防晒霜

使用前的一些问题

1.无需一味追求高倍数防晒值。

(图片来自“真魅博客”)

上图显示了SPF值与遮蔽UVB的比率。

可以看到,对于UVB的防护,并没有以SPF值的成倍增长而加倍防御。

SPF50可以防护约98%的UVB,也就是说约有2%的UVB会照射到皮肤。

而SPF30则约有3.4%的UVB照射到皮肤。

虽然防护值相差了20倍,但防御能力却只相差1.4%。

2.最好不要使用具有防晒功效的护肤品。

护肤品和防晒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配方思路。

若设计理念重在护肤,那么防晒剂也会和其他保养成分一起被皮肤吸收。防晒剂进入人体后,会到达内脏,危害人体健康。

若设计理念重在防晒,那么其中的保养成分也会和防晒剂一样,流于表面不被吸收,形同虚设。

所以,合二为一顾此失彼。

3.防晒效果不叠加。

重复使用防晒霜或叠加使用具有防晒效果的妆品,防晒效果以最大值为准,并非1+1=2。

4.敏感肌、痘痘肌的防晒。

硬防晒为主,选用合适的物理防晒霜。轻微敏感肌可以尝试物理+化学防晒。

5.关于隔离霜与防晒霜。

据说隔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隔绝脏空气和电磁辐射。此说真伪暂且不表。

拿着上一部分的“代表成分”,再去看隔离霜的成分表,就会发现:基本上隔离霜=防晒霜。

但隔离似乎更美艳动人,紫隔、绿隔赏心悦目,不过是色素的视觉把戏而已~

隔离霜若标注了SPF和PA值,就表明具有防晒功效,可代替同防晒值的防晒霜。否则反之。

5.硬防晒随身带。

即使涂了SPF的防晒霜,也不是说就可以仰脸大晒。硬防晒是法宝,远离暴晒是根本。

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1.用量。

平均来说,一元硬币大小为一次的使用量。

要达到理想的防晒效果,每平方厘米皮肤需要使用约2~2.5mg的量,普通大小的脸一次用量在mg左右。

所以一瓶40ml的防晒霜,大约可用50次,即2个月左右(每天使用的话)。如果你使用了三个月或半年,那说明实际防晒效果达不到产品所标识的那么高。

正如前述,SPF60与SPF30在阻挡UVB的比率上可能相差无几,但在用量上倒是有一些优势。如果SPF30用一元硬币大小,那么SPF60则可能用五毛硬币就可以啦。

2.用法。

轻拍,或同方向擦拭。

不要来回涂抹,或划圈。

3.长时间户外活动的补涂。

约2小时补涂一次,做好硬防晒。

4.护肤品、防晒霜与化妆品的叠加使用。

当保养诉求重在防晒时,如海滩游泳、户外登山等,防晒霜前后最好不要叠加其他产品。

若仅为日常外出,直接使用防晒霜当然是更好的,也可按需使用喷雾或水,约15分钟后再涂抹防晒霜。

对于有化妆需求的妹纸,防晒霜后再化妆,或直接使用具有防晒功效的化妆品。

使用后的一些问题

1.需要卸妆吗?

一般来说,洗面奶可以洗净防晒霜。

无需专门卸妆,但也不可仅用清水。

对于防水性能特别好的防晒霜,酌情卸妆。

切不可反复卸妆,也不可反复使用洗面奶。

2.防晒霜需要被皮肤吸收吗?

不需要。

为了防止防晒剂被皮肤吸收,科研人员已是煞费苦心。出门提前20分钟涂抹,不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而是为了更好地附着,不至出门就被汗冲花。

所以,一旦确定不再外出,就着手清洁工作吧。

最后,如何选择防晒霜?

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提到的利弊,选择你可接受的肤感和类型就好。因为防晒霜只要添加了防晒剂,只要同时拥有SPF和PA值,就算是一个合格的防晒产品。在防晒能力上有强弱的区别,但在使用功效上没有太大差异。

结语

今天的推送很长,因为小编真的想只用一个链接,就可以让正在防晒路上茫然无措的帅锅靓女瞬间明朗。

虽然真的已经长得不能再长(好怕有人看不下去),但依然没有写完防晒的林林总总。

相信结合上一篇推送一张真人秀,告诉你如何美白又抗皱,对于防晒入门已够用。

祝好~

感谢阅读

赞赏

长按







































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
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x/1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