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甚是喜欢路边摊撸串,顺便整两瓶马尿,就一切都舒坦了。
朋友突然在吃的过程中不大不小的喊了声,赶紧询问,怎么了?
原来是“蟑螂”。他是北方人,很少见,所以感觉瘆人。
但其实在南方,这东西叫“曱甴”。
“曱甴”两字怎么读?它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北方人畏之如虎,而南方人来者不惧呢?
其实,“曱甴”是一个汉语方言词,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发音和意义。
粤语:发音为gaat6zaat6,意思是蟑螂。
这两个字是广州蟑螂的粤语写法,普通话与之最接近的读音是“嘎砸”。吴
语:发音为tshoq7khaq7(音同“促掐”),意思是形容为人阴险恶毒,令人憎恶。
这个词写法始见于民国时期的上海话小说文学中。
闽南语:发音为ga1zuah8,意思也是蟑螂。
客家话:发音为gat7zat7(宝安腔),意思也是蟑螂。
潮州话:发音为ga1zuah8,意思也是蟑螂。
从以上可以看出,“曱甴”在南方地区主要是指蟑螂这种昆虫,而在上海地区则是一个贬义词。
蟑螂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在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尔雅》这本书里,有提到蟑螂在那个时代的名字——蜚、香娘子、负盘。蜚,就是流言蜚语的那个字。
但它的发音是fěi,和蠊字一起组成了蜚蠊(lián)这个词,专门指代蟑螂,也是那个有多种类的大家族蜚蠊目的名字。
如果把蜚读成一声,就是指跳虫类的昆虫了。生命力顽强的“曱甴”,所以名字也不少。
最为熟悉的,当属《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小强”。但实际上,它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
蟑螂是一种非常古老和强大的昆虫,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比恐龙还要早。
它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的环境中生存。还有很高的繁殖能力和抗药能力,可以抵抗各种杀虫剂和放射线。
本身具有很多奇特的特征,比如可以在没有头的情况下活几周,可以在水里呼吸,可以飞行,等等。
那么,为什么北方人畏之如虎,而南方人来者不惧呢?
这跟地域、气候、饮食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北方地区比较寒冷干燥,不利于蟑螂的繁殖和生存。
所以北方人对蟑螂比较陌生和恐惧,认为它们是带有病菌和寄生虫的危险生物。
而南方地区比较温暖湿润,适合蟑螂的繁殖和生存。
所以南方人对蟑螂比较熟悉。当然,蟑螂也不是完全没有弱点的。
它们最怕的是光和声音,所以一般都在黑暗和安静的地方藏身。
它们也不喜欢干净和通风的环境,所以保持卫生和通风是防治蟑螂的有效方法。
另外,一些天然的物质,比如樟脑丸、食醋、茶叶、桔皮等,也可以驱赶或杀死蟑螂。
这东西,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全球除了南极没发现它,其它地方都有,作为最古老的生物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