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嬗变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872.html

江西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林业用地面积1.6亿多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近三分之二。近年来,江西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摸索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产业集群不断涌现

茂密的森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发展林下经济,创造出巨大的财富。近年来,江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支持油茶、竹类、香精香料、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等6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从产业布局、政策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从年起,江西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万元,到年,新增林下经济奖补资金万元。年,新增林下经济6大产业补助资金1亿元,年安排林下经济6大产业补助资金约2亿元,年,提前下达资金已达2.23亿元。在金融扶持方面,近年来,江西通过林业贷款、林权交易、林权抵押、林业保险等措施,支持山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省林业局还利用其他林业项目资金,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兜底”扶持。

各地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鹰潭市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铜鼓县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宜县层层签订林下经济发展责任状,上高县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临川区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一条条措施,像和煦的春风,催生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活力,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从“原始积累”到“加速起飞”的新跨越。

随着优惠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江西林下经济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强。截至年底,全省林下经济经营规模达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亿元,产值与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宜春、赣州为代表的油茶产业集群,以奉新、宜丰、资溪等为代表的毛竹产业集群,以弋阳、贵溪等为代表的雷竹产业集群,以金溪、吉水为代表的香精香料产业集群。赣州把赣南油茶作为赣南脐橙之后又一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年产值达84亿元;弋阳县被评为“中国雷竹之乡”;吉水县成为我国主要的蒎烯加工基地和药用香料油集散地。全省苗木花卉培育面积达万亩,培育绿化苗木数量达12.3亿株,总产值达亿多元,初步形成了以奉新县和安义县、芦溪县和袁州区、兴国县等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集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中医药强省战略的东风,近两年来,森林药材产业加速发展。全省现有森林药材总面积.56万亩,形成了以樟树、德兴等为代表的森林药材产业基地,产值达86亿元。全省从事森林药材种植的经营主体已达1.67万个,其中企业个、专业合作社个、种植大户个,带动用工总人数达55.56万人。

产业品牌不断擦亮

位于宜春的江西星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建设面积1.5万余亩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将一片片光秃贫瘠的山地变成油茶种植的宝地,发展成为一家集油茶科研、苗木繁育、生产加工、观光旅游、食用菌栽培与销售为一体的油茶生态循环产业科技园。像江西星火农林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友尼宝、青龙高科、绿海油脂等企业造林规模都在亩以上。

江西在原有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林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在油茶、毛竹、森林药材苗木花卉等产业上,让企业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既解决了“有山无力造,有力无山造”这一瓶颈,又促进了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龙南县以油茶、毛竹、药材等林下经济为载体,打造集住宿、休闲、体验、饮食、旅游等一体化发展的虔心小镇;万年县大力发展林下套种红豆杉等森林药材,计划引进相关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上高、寻乌等地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种植”等森林药材种植利益合作模式。

统计显示,江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面积为万亩,年产值.9亿元,资源总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共有油茶企业家,全省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58家,全省茶油产量达19.8万吨。“袁州茶油”“赣南茶油”成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在毛竹产业发展上,江西打造重组竹生产线达20多条,资溪建成全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毛竹产品已由传统的竹拉丝、竹地板、竹胶合板向重组竹、竹键盘、竹家具、竹工艺(日用)品、竹纤维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迈进。金溪、吉水等地积极打造林产化工、药用香料两大系列香精香料产品,达多个品种。金溪县的樟科天然香料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拥有市场定价话语权,积极打造“世界香都”。培育大中型苗木花卉企业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企业有7家,上市企业1家。

江西不断打造生态品牌,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同频共振。出台了《关于促进江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并着力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年,成功举办了江西森林旅游节,推动了森林旅游快速发展。

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

江西把林下经济与山区扶贫攻坚紧密结合,通过租山、入股、劳务、自主经营等形式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民达.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0.45万人,建档贫困人口35.67万人。

年,九江市重点种植金银花、吴茱萸、枳壳等20多个森林药材品种,面积超1.55万亩,新增产值1.2亿元,带动劳务用工达4.5万人次,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弋阳县实施“雷竹+脱贫”战略,通过发展雷竹,带动了余户贫困户、1.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发展林下经济,让靠山吃山的贫困群众放下斧头,吃上了“生态饭”。他们说,原先看到山上长着的都是叶子,现在看到山上长着的都是“票子”。

走进兴国县龙口镇的睦埠村,小桥流水、篱笆小道、蓝瓦青砖,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许多村民把自家民房装修成农家乐,生意很好哦。”村民邹小兰说。    

睦埠村是省林业局定点帮扶村,随着乡村森林公园的建设,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刺激农副产品和民宿、农家乐消费约余万元,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开民宿、农家乐,摆摊卖土特产赚钱,乡村旅游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不砍树、能致富”,这是江西通过林下经济帮助山区林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目前,江西完成乡村风景林建设个,面积达16.2万亩;已建成和正在建的乡村森林公园达处。年,全省森林旅游年接待人数达到1.88亿人次,旅游收入超1亿元,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从森林旅游中获得红利,每一处森林旅游景区都成为美一方生态、富一方百姓的好地方。

来源:《当代江西》/08

作者:刘小虎 胡嘉伟

作者单位:江西省林业局

推荐点击图片可阅读

?本刊编辑部:众志成城战“洪魔”

年第8期

(总第期)

电子杂志阅读说明1、点击末尾“阅读原文”2、向左滑动翻页3、手势放大浏览终审/朱雄伟审核/帅建平编辑/曾斌生投稿邮箱:ddjxm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cd/7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