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月怀念家乡的一棵古樟树

怀念家乡的一棵古樟树

离开家乡多年,但是,曾经在我生活过一个叫石井下铺自然村,村边两棵依偎在山坡上的姐妹樟,不时沟起我的记忆。

以前常听长辈讲起,这两棵樟树,在我的祖辈多年从福建邵武迁徙到下铺定居时,樟树已经很大了,后来经考证,树龄长达多年。

古樟树,见证风雨,星移斗转,历经沧桑,婆娑端正,树冠高耸入云,枝杆粗壮,枝条疏密有序,古朴凝重,满眼风韵,伸出长而粗的根向四方尽力,布满苔痕伸展的裸根,紧紧箍着周围的石块,那些树根就深深扎入地下,在穷乡僻壤点缀着一座座农舍的风光,任凭时空冲蚀,树心已被岁月洗空,它仍然屹立在村口,日夜守往着家乡,古樟树,一株聚祥之树、凝福之树,它的灵气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族人,多年的时空跨越,族亲在这里安居乐业、生养繁衍、代代相继、薪火相传。

还记得,古樟树下的平地上,是我们一群小孩子逗玩嬉戏的乐园,经常会与同龄人玩老鹰促小鸡、促迷藏,来回追赶、相互抓捉,跑得气喘吁吁,也无意停下;有时还会在樟树底下捡樟树枝、樟树叶、樟树籽,树枝、树叶用来做柴烧饭,树籽脱皮后卖给收购站,为家里补充一点收入,古樟树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时代。

还记得,酷暑之日的中午时分,村庄人会经常会来到这里乘凉小憩,树冠当阳伞,稻草做草席,每当夜幕阵临,干完一天农活乡亲们,吃过晚饭后,会按时带着麦杆扇、板凳会集在古樟树底下乘凉遣兴,如同“生产队里开大会”,叙农事、谈收成、唠家常、讲故事,说邻说里,以此来消除一天劳动的疲劳。

村庄四边环山,当时生态优美,加之大樟树枝繁叶茂,鸟巢遍枝都是,不同季节都栖息着各类鸟类,如猫头鹰、斑鸠、布谷等,鸟叫鸟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如同一个自然的飞禽动物园。年长一点体力好点的人,会经常爬上树掏鸟窝、抓鸟,小孩会用自制的弹弓弹鸟,以改善生活。

在农村,大多人都认为樟树是神的化身,因为愚昧、无知,也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由此引出的许多做法。婴儿出生后,许多大人会带孩子到大樟树下面拜樟树老爹,并取个“樟树”的名字,也有的会将樟树延伸,取名樟树倪、樟树根、樟树娜,以祈祷孩子能健康成长。逢年过节大家会自觉地到樟树底下烧香、烧纸,以求得家人平定。有时小孩严重夜哭,大人会在樟树上帖张纸,写上保佑孩子的许愿。所有这些,就是想以此寻求樟树神的保护。

樟树底,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处,走在这条古道上的过往行人,每到此地,都会放下自己的物品,简短休整后继续上路。记得爷爷奶奶每年入夏以后,经常在家中摆上一个大茶缸,放上舀勺,为过往路来人义务提供茶水,体现那个年代两位农村老人朴素情怀,一直持续到公路开通。还记得,在当年如有破瓶、碗、盘、缸的碎片,都会扔到樟树洞里,之后统一处理,我也曾有过这种经历。

想不起哪年的哪一天,回家后突然发现其中一棵古樟树不见了,另一棵在孤零零地继续它的生命。后听父亲说,是因村里要建排灌机埠需要资金,把樟树砍了出售,听后也为另一古棵樟树感到幸运,但愿这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由于社会发展,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形成、文化知识的提高,樟树神、乘凉、驿站等功能已被时代潮流冲刷,不复存在,古樟树原本的使用价值就变得越来越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昔日的场景尘封为往事,所有的事情都成为既往,但古樟树在我记忆中还没走远,随着岁月的推移,怀念之情愈来愈浓郁,它见证了村庄面貌的变化,更见证了了时代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承载物,也是父老乡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我现在回家的时候,会到樟树底去转转,工作之余也不时地联想起离开家乡前,跟古樟树结下的不解之缘,此情此景,也会沟起对已经离去的古樟树的深深怀念。

作者:衢江区人大常委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cd/5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