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细辛

图片中药

植物图片

药物图片

细辛

:华细辛(文献通称)盆草细辛(四川)

:辛,温。归心、肺、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风寒感冒;头疼,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涕;痰

饮咳喘。

细辛辛温肺肾心,

发汗镇痛祛痰饮。

感冒头痛风湿痹,

痰饮咳嗽气逆奔。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疼、阴虚燥咳或肺

热咳嗽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用量不宜过大,素有“细辛用量不过钱”之

说,《本草别说》谓“细辛若单用未,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

死”。

:细辛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炎,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作

用。此外,细辛对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升高血糖

等也具有一定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为佐助药,归肺,肾二经,芳香气

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以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

之气,以协附子温里散寒。

『细辛小妙用』:古人云:“细辛藏人参,则人参不蛀。”对此,今人做了研究,原

来细辛含有甲基丁香油酚等挥发油,能散发出特异的辛香气味,对各类昆虫均

有较强的驱逐和麻醉作用。

所以,现代有人用它来代替天然樟脑精块,做为收藏衣物的驱虫剂,适宜于

一切皮毛、棉纺、化纤等制品,并且对人体、环境无任何影响,比真正的天然

樟脑精块还要优越。其方法很简单,只要将细辛干品用纱布或手帕包好,放在

衣柜或衣箱的各个角落。

《本草别说》谓“细辛若单用未,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但实际临床运用中,细辛之量过小根本起不到预期疗效,临床上应该如何对待‘细辛不过钱’这一论断?

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中,有13个方子的细辛用量在2两以上,最大量见于乌梅丸为6两,但未提及不良反应问题。宋朝陈承的《本草别说》,首次提出限量问题:“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这可能与宋朝用散剂有关,后人又误传为“细辛不过钱”,忽视了陈承之说有两个基本的前提,即“单用”和“用末”。

  

用末:即今之散剂,而不是汤剂或其他剂型。现代临床大量报道,用细辛10克、15克、20克,甚至60克或更多,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起沉疴,证明细辛可以大量使用且安全有效,然多为复方汤剂使用。“用末”与“水煎”是有很大差别的,用药剂量截然不同。细辛主含挥发油,在同样剂量情况下,根中黄樟醚含量分别是全草煎煮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的4倍、12倍和50倍。黄樟醚在高温下易被破坏,煎煮30分钟后,其含量仅存原药材的2%,此浓度已不足以产生毒性。这就是细辛在汤剂中用量较大,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

  

单用:即单味药物使用,而不是配伍应用。查古今方剂,细辛很少单用末,多配伍使用且入煎剂。如张锡纯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指出,细辛“二钱非不可用”。特别是汤剂,在高温煎煮过程中,许多药物的毒性成分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清代陈士铎指出,细辛“只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只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则气耗而病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提示细辛单用、独用时要特别谨慎,不可贸然多用。

如果舍弃了“用末”和“单用”,那么,细辛“不过半钱”就失去了本来意义;而不管用法,均拘泥于古训,一概予以限量,也是不对的。

所以临床用药,辨证施治,方可体悟医之大道~

小测验

小测验:(滑动看答案)

NA

细辛具有而白芷不具有的功效是

()

A.止痛

B.温肺化饮

C.宣通鼻窍

D.祛风解表

答案:B

细辛功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白芷功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无温肺化饮之功(B对)。两者均能止痛,通鼻窍,祛风解表(ACD错)。

喜欢分享or栋栋

赞赏

长按







































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cd/2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