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我把香道比作一条历史的长河,香材就是河上行走的船,船上带着很多的珍宝,在不同的河道不同的时期,船上载的宝物都不同,我们可以看看不同时期用的是什么香材,为我们现代新时期,新的香道文化的传承出谋划策。
(图为杨崇仁老师正在授课)
云南省芳香产业先驱——蔡希陶
说到云南与香道,我必须介绍一个人,他是云南芳香产业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蔡希陶先生。蔡老是很著名的植物资源学家,早在年,他就在云南昆明展开了芳香植物的研究和开发,从国外引种了香叶天竺葵,现在市场上用的香叶油,大多数都是产自云南,也就是当年引种来的。我大概年到植物研究所工作,至今近60年了,那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香叶天竺葵。
(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
蔡老在云南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开发云南的樟树,过去我们很需要樟脑,各种健康产品、日化品都离不开樟脑(冰片),过去华中地区用的是香樟来提取,要砍树,用木材提取樟脑。蔡老带着我们的团队,在云南找到一种樟树,叫云南樟,这个云南樟只用它的叶子、小枝就能提取樟脑。当时的条件很艰苦,用一口大锅提取樟脑,因为樟脑会升华,用水煮后挥发,冷凝在锅盖上,白白的一层,就提取到了,相比砍树,优化了很多倍。后来,我们协助云南省政府建立了第一个昆明香料厂,60年代后,我们又建立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芳香,中国文化的魂
相比西方的香,中国的香是理性的、含蓄的、养性的,为什么说芳香是中国文化的魂,因为无香不成药,无香不成席,中药的配方,将近三分之一都含有香料在里面。香料总与宗教有关,与礼仪有关,与文学有关,与民俗有关,这是一种多样性的、放射性的文化,是广义的,根据这些来研究不同时期的香材。从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看,从先秦时期最早的焚香、祭香,后来变为熏香,再到焚香和品香,这是香道的发展历史,发端于先秦,初成于汉唐,高峰于两宋,没落于明清,回归于当代,是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从明代《焚香》一诗中“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可以看出中国的香文化是用来‘洗心兵’的,是养性的。
说香道不可忘,先秦香之萌芽
先秦时期主要以焚烧香材为主,祭祀天神为主,当时的人们喜欢“佩为容臭,以示恭敬”,即带香囊以示恭敬,香囊高洁,香气养性,这是当时的特征。主要用的香材有:兰蕙艾萧,芷桂木兰,辛夷茅麝。这些是中国自产的芳香植物,那时候西方的芳香植物、材料还没有进入中国,所以是中国特有的。
这些香材中,我认为兰蕙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很少用兰蕙的香来做熏香,但在很多国学的工作室,常常会摆兰花,因为兰花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兰花有很多品种,南方地区喜欢的是蕙兰,云南喜欢春兰。“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兰梅竹菊四君子,这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气质,希望大家不要忘记。
文化自信:新时期,新香道
十九大讲了好几个自信,其中就有文化自信。新时期,新香道,我们要有文化自信,通过文化自信来开创现代香道文化的新纪元。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有悠久的芳香文化,有浓厚的历史传承,有丰富的芳香资源,还有社会的需求,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香道跟国家的发展战略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有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所以做香道,是锻炼我们的心性,我们同时也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子,开创新文化时期的责任。希望大家在品香、闻香、用香的时候,考虑到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把香道传下去,为香道开创一个新纪元。
导师简介:
弘益大学堂特邀专家杨崇仁
药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蜚声中外的著名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专家。专业从事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四十余年。年在昆明组织主持召开了“配糖体国际学术讨论会”,获得了重大国际学术影响力。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余篇,申请专利多项,出版专著多册。对人参属植物、生发护肤活性成分以及心脑血管和抗癌药物等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和天然化妆品的研究与开发产生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更多导师与中华香道课程简介,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百癣夏塔热片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