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吃了几颗蚕豆,差点送了命

日前,一名2岁患儿,因食用蚕豆后出现血尿、黄疸,伴发热收治入院。经检查诊断为蚕豆病,当即下了病危通知,给予一级护理,禁食蚕豆及其制品。经肾上腺皮质激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碳酸氢钠、维生素E等药物进行积极治疗,5天后,患儿复查各项指标正常,康复出院。

为何食用蚕豆后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病症?!

我院药师肖敏捷介绍,患儿在食用蚕豆后出现急性溶血,甚至病危,真凶并非蚕豆,而是患儿体内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俗称“蚕豆病”)。蚕豆病患者的红细胞完整性和血红蛋白稳定性难以维持,服用蚕豆后,红细胞变得更加脆弱,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发生急性溶血,危及生命。

蚕豆病的发病症状有哪些?有何规律?

据介绍,蚕豆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3-5月)。绝大多数病例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也有患者因吸入蚕豆花粉发病的报道,因此经检查诊断有G6PD缺乏患者应尽量避免到有种植蚕豆的地区,主要是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蚕豆病患者误食蚕豆,一定要尽快就医。一般在食用蚕豆及其制品的数小时至数天内,患者会突然出现急性溶血,特征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轻者仅有轻度的贫血,持续1-2天,逐日改善并自愈。重者可在短期内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和血红蛋白尿,还伴有疲倦头晕、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致循环及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蚕豆病,预防是关键

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酶代谢缺陷遗传病,最关键是要预防,禁食蚕豆及其制品。

◆新生儿出生后,建议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尤其家族史中有G6PD缺乏患者的。

◆确诊为蚕豆病患者,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通常情况下,患者不会有发病风险,除非接触到可能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应特别注意:

1.不能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包括粉丝、豆瓣酱),尽量避免到蚕豆种植地区。而对于婴幼儿吸食母乳的,妈妈亦同样注意避免食用或者接触相关蚕豆制品。

2.忌药:某些具有氧化性的药物也易诱发疾病。如磺胺类: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嘧啶、新明磺;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抗疟药:伯氨喹啉、奎宁、氯喹。此外还有阿司匹林、乙酰苯胺、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去痛片、维生素K、丙磺舒、氯霉素、痢特灵、樟脑、牛黄、熊胆等等。

药师提醒:食品与药品是诱发的高危因素。因此在选用食品时,应特别注意其成分组成,避免误食。来院就医时,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师、药师,及时告知其是否为G6PD缺乏患者,以免误开忌服药品。

供稿/药学部药剂科

编辑/宣教科

编审/刘金凤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广东佛山再创新局”:点击“阅读原文”有相关精彩H5页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naoa.com/zngn/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